APP下载

政党适应性与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分析

2019-03-09曾蕾

大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

【摘 要】 政党适应性要求执政党具备敏锐感知环境变化并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提高政党适应性的过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即是政党应对环境挑战的过程,因此政党适应性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是密切相关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从严治党摆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党面临着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只有处理好这些挑战,才能不断提升党的适应性,从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党适应性 全面从严治党

亨廷顿认为,强大的政党是维持政治秩序的基础,测量政党制度化的重要标准则是适应性。政党适应性是指政党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与提高政党适应性是相通的,政党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也就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不断应对环境挑战是提高政党适应性的途径,也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一、政党适应性理论与政党政治发展的关系

(一)关于政党适应性的基本理论

1.感知环境变化的观点

政党适应性蕴含两方面的要求,感知环境的变化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适应的前提是感知。目前,国外学者从感知环境变化的角度对政党适应性理论进行研究,此研究呈现三种主流观点:有的强调外部因素影响;有的强调内部因素影响;还有的将内外部因素结合起来考量。

强调外部环境对政党适应性的主导性影响,认为政党组织的变革来自于外部因素的刺激,从而引起内部因素的变化,并推动了政党的变革。具体的外部因素有:社会经济环境、选举制度、政党制度以及政治文化等(Panebianco Angelo,1988)。也有学者更加注重从政党自身的组织结构和领袖层面来解释影响政党适应性的因素。其一是,认为政党如何去适应这种变化,是由组织内部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冲突来决定(Albinsson,1994)。其二是,把政党领袖作为政党内部的一个重要因素来分析政党适应性变革,他认为政党领袖对于政党变革具有关键作用(Wilson,1980)。还有学者认为政党变革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把内部因素看作是政党变革的直接原因,外部因素看作是政党变革的催化剂。内部因素主要是领导人的更替和主导派系的变化,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存在于政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罗伯特· 哈默,2002)。

外部因素是研究政党适应性理论的重要途径,该途径直观的向我们展示了影响政党变革的因素。持外部因素的学者潜在地认为政党在发展过程中是被动的、滞后的发展,政党在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时才会诱发其进行自身的改革,以适应外部环境。不可否认政党首先要充分察觉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谈适应性的问题,但处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政党在面对相同的外部环境时做出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将内外部因素结合起来看政党适应性的视角,更加全面的解释了可能出现的因素对政党适应环境挑战能力的影响。尽管在操作层面上,从内外两个方面对政党适应性的诠释会更复杂,使研究者面临的概念复杂化;但是从理论意义上,内外部的双重考察是政党适应性理论的历史性进步,这种进步使政党适应性理论更完整,更具解释力。

2.适应环境挑战的观点

政党适应性是指政党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适应性的强弱表现为环境挑战与时间考验的函数关系:环境挑战越多,经历的时间越久,则组织的适应性越强。就政治的发展而言,重要的不是政党的数量而是政党的力量和适应性。国内学者从政党如何适应环境挑战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有学者将政党适应性与执政党能力建设相结合,认为执政党能力体现在其力量和适应性上,政党对变化了的环境的适应过程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过程,并提出提升执政能力建设的路径(孙继红2009;张慧卿2013;董少鹏2006)。有学者从适应性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政党适应性是政党存续壮大的前提,适应性是能动的适应、预见性适应、可控性适应、既有整体也有基层组织和党员自身的适应(吴桂韩2013)。还有学者提出党内巡视制度的建立符合政党适应性的要求,从政党适应性角度分析了党内巡视制度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李定平2013)。

国家和社会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不断变化的环境给政党带来了适应性方面的挑战,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也是提高政党适应性的过程。因此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与政党适应性是密切相关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即是政党应对环境挑战的过程。

3.政党适应性要求政党不断提升执政能力

建国以来,社会环境不断变化,这要求我党适应时代变化,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最具挑战性的反应。具体的说,政党适应性要求政党要具备以下能力。

(一)敏锐感知环境变化的能力

政党要克服环境挑战,首先要能察觉到外界的变化,察觉外界变化则需要政党内部极具敏锐性,而具备这样的敏锐性的政党一定是有高度凝聚力,一致性和使命感的政党。

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感知环境是测量政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从内部因素视角来说,政党对环境的良好感知来源于:政党领袖的感知力,政党的制度化水平,以及协调党内利益的能力。好的政党领袖总能保持敏锐,时刻关注着环境的变化,一旦变化超出了政党可控范围就要马上采取行动。首先,领袖作为政党的核心人物,其对环境变化的看法更能引起党内高层的重视,从而更迅速做出相应的对策。其次,政党制度化水平越高,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机制就更完善,一个更完善的系统往往能从各个方面捕捉引起变化的各种因素,从而更好地监测环境,及时上传到党内决策层。最后是党内进行利益协调的能力,政党在特定时期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政党内部都充满纠纷和利益斗争则无暇顾及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就无从谈起感知环境。

(二)适应现实环境的能力

除了感知环境,政党适应环境的能力才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环境的变化是复杂多样的,每一次面对的环境问题也不尽相同,有足够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自身硬”,要实现“自身硬”就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意味着执政党的治理任务更加艰巨,要完成比以往要求更高的任務,自然就要求提高政党适应性。

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对现实环境的有效适应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内部环境;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外部环境。

(一)内部:正确认识“四大危险”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四大危险是对党组织内部和党员所面临内部环境的正确认识。

1.精神懈怠危险

精神懈怠危险是指有的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缺乏自信,缺乏斗志。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向共产主义理想进发的伟大旗帜。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多元的组织形式、生产关系和利益关系为多元意识形态提供了生长空间,反映在个体身上,使个体呈现出复杂的思想观念。一方面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使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另一方面,过度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开始蠢蠢欲动,试图侵蚀共产党人的心灵,使某些党员在工作中表现出缺乏理想信念,缺乏自信和缺乏斗志的行为,这是我们党所不能容忍的。

2.能力不足危险

能力不足危险是指有的党员干部难以胜任所肩负的历史重任,难以应对诸多挑战和“四大考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肩负着建立国家,复兴民族的重任。毫无疑问,党完成了建立国家,稳定局势的目标,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在路上。亨廷顿曾断言:“没有哪个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的共产党政府曾被军事政变所推翻过。……共产党人的真正本领不是推翻政府(此事易),而在于他们建立政府的本领(此事难)。” 共产党在建立政府,维持国家稳定上有着其他一些政党或者组织难以比拟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一部分在于共产党始终以高标准,高要求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共产党员以高素质,高能力来要求自己有关。中国共产党带领这个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以新面貌站上世界舞台的同时,一些党员开始为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忘记了党的最高目标,得益于现阶段的成就而懈怠自己,出现懒政,不作为等现象,这是我党所不耻的。

3.脱离群众危险

脱离群众危险是指有的党员干部高高在上,不愿深入群众,背离了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指出:“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重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作风也逐渐被暴露出来。2016年安徽宿州灵璧县一位副县长向自己的网友发微信称自己扶贫下乡和百姓握手后洗手多次还担心脏,这位副县长心里不尊重群众,感情上不贴近群众,思想上就脱离了群众。这样的做法是令党蒙羞的。

4.消极腐败危险

消极腐败危险是指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严重侵蚀着我们党的肌体。

自十八大以来,党将反腐败问题提到新的高度,在实践上反腐败斗争亦取得初步胜利,在过去反腐败斗争中,拿下440名省级以上党员干部和其他中管干部,处分150多万人,追回外逃人员3400多人。这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诱惑,背离了自己入党的初心,舍弃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丧失了作为一名合格党员的资格。对于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腐败的比例不高,但不能让一颗耗子屎坏了一锅汤。正如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所言: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也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某些党员的腐败,轻则破坏党内政治生态,重则亡国亡党。腐败问题不只是中国问题也是全球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反腐败是政党建设的关键环节,剔除党内毒瘤才能更好实现政党功能,以便提高政党适应力。

(二)外部:明确社会主要矛盾产生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尤为重要,执政党要充分感知外部环境,才能正确认识外部环境,从而正确应对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1.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较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美好生活需要涵盖的范围更广,内涵更深,对人民的期待理解的更加透彻。美好生活不仅是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还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新需要。但十九大报告中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新认识并未否认“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一说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仍然要努力发展生产力,也正是有了之前对物质文化的不懈追求,才能在此基础上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敏锐的感受到了这种变化,这是政党适应外部环境的第一步,但考验政党适应力还在于政党解决问题的能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这是每个国家或多或少要面临的问题,对于西方大多数实行竞争性政黨政治的国家而言,执政党解决不好这些问题时大可道歉甩手走人,但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不仅是政党自身问题,还是这个国家的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党,只能不断去调试以解决问题,断没有退缩这条路。因此,这些新的变化也敦促着政党要以新的对策来解决新问题

2.国内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状

对国内发展的认识从“落后的生产力”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的发展不再一味是追赶速度,而要更注重质量。“发展”也被新时代赋予了新内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状总的体现在,目前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增长。在2013年至2016年年均GDP增长7.2%,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的2.5%,继续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第一引擎。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我国的人均GDP却只有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人均GDP的六分之一左右,贫富差距带来的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思想问题、社会问题。古人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缩小贫富差距的社会挑战。

新时期下党面临“四大危险”是党针对内部环境变化的感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认知,则是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感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正是党对内外部环境深刻分析后的有效适应。对政党来说,要及时感受环境变化,只有感知了环境在变化,才能及时调整做出对策;还要针对环境的新变化,正确认识新的环境给政党带来的挑战;最后则是处理好环境带来的挑战,不断提升自己适应性。

三、提高政党适应性是推动全面從严治党纵深发展的着力点

全面从严治党,一方面是对政党内部的清洁和整理,是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使群众看到执政党革除弊病,始终把人民放在主体地位的决心和成就,有利于提高人民对党工作的认可和评价。政党适应性要求政党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国家富裕了,人民生活变好了,但这并不意味共产党人就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和初心,相反,在国内和党内条件日趋复杂化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更应该以更高的要求和更伟大的目标来鞭策自己,砥砺前行,全面从严治党无疑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路径。只有实行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不断优化党内生态,使得党员干部能团结一心,彻底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只有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使政党组织迸发活力。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囊括的内容更丰富,理论水平更高,对党员的约束也更强,这对于提高政党适应性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全面从严治党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有:思想建设问题,组织建设问题,反腐倡廉建设问题和制度建设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党在思想教育上常严,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灌输基层党组织的每一个角落;在组织建设上,干部管理常严,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牢记并践行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初心;在反腐倡廉方面,改进作风常严,进一步完善惩治与预防相结合的反腐体系,让党员干部做到不想贪,不愿贪;在制度建设方面,执行纪律常严,进一步健全党内法规制度,提高政党管理自身的制度化能力。

总之,提高政党适应性,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下应对环境变化,保持初心与本色的要求,更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7年版。

[2]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 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 王岐山.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J],中国纪检监察,2017.(02):6-13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道路》课题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J],党的文献,2015(06):3-11

[5] 聂平平、武建强:西方政党适应性问题理论评述[J],新视野,2010(04):77—79

[6] 齐卫平: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特点[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09):13—18

[7] 张士海、王国龙:《习近平“全民从严治党”思想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5(06):9—13

[8] 江金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体会(中)[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6月29日

作者简介:曾蕾(1994——),女,汉族,四川省西昌市人,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政治制度

猜你喜欢

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怎样清除政治生态中的“雾霾”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