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李尔王》和《高老头》悲剧成因的相似之处

2019-03-09张萌

大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老头李尔王

张萌

【摘 要】 本篇论文将对两部作品和其作者进行简要概述,然后通过从作品的情节安排,人物性格与言行和社会根源这三个面分析两部作品的悲剧成因,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得出他们悲剧成因的相似之处。最后,能够浅述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通过该作品想要表达的对人性和他们各自所处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关键词】 《李尔王》 《高老头》 悲剧成因 相似之处

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主要讲述了不列颠国王李尔和他三个女儿之间的故事,李尔听信大女儿和二女儿阿谀奉承的话,放逐了三女儿,最终被两个女儿逼迫抛弃,以至凄凉惨死地结局。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主人公——面粉商人高里奥,虽然不是权利的持有者,但却拥有一笔可观的财富,同样的,他也有两个唯利是图的女儿,女儿们只想要父亲的钱,来维持她们在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地位和她们奢华无道德的生活。有钱的父亲就是她们哄奉的对象,而无钱的父亲连去世都不能让她们前来看望一眼。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文学作家,他的早期中期后期的作品经历了英国政治社会以及文学社会的变迁,因此三个时期的作品风格基调也有着一定的变化趋势。而巴尔扎克作为法国当时的文学巨人,更不是一帆风顺的,波折动荡的社会使得巴尔扎克不遗余力的去适应去融入,他一面玩弄、利用社会,一面利用他手中的笔写下了控诉社会的作品,就如同《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克一般。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作家在自己的时代王朝里熠熠生辉,莎士比亚的光芒穿过时间的长河照射到了巴尔扎克的心中,成为他崇拜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作品风格一度很深地影响了巴尔扎克的文学创作,而这点在《高老头》的一开始就对莎士比亚作品中Allistrue的模仿便可体现。下面将从几个角度分析讨论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

一、从情节内容的角度来分析

据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六要素来看,故事的情节安排乃是悲剧的最主要成因。而从作品情节内容上看,两部悲剧十分相似。第一,虽然李尔和高里奥的社会地位不同,但是作为父亲,他们都很爱自己的女儿,李尔放逐了敢于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但是真心爱他的小女儿,将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两个善于哄骗他的,爱慕权利和财富的大女儿和二女儿,自己也最终被两个女儿逼迫抛弃而惨死荒野。同样,高老头也有两个忘恩负义,爱慕虚荣,拜金冷酷的女儿。父亲有钱时,百般哄骗直到榨干父亲最后一分钱,与冷血丈夫一起赶走父亲,抛弃父亲,任由父亲惨死伏盖公寓。第二,两部作品里都有一个影子般的人物存在。李尔王身边的弄人,外地来的大学生拉斯蒂涅克。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既作为观察者和见证人,也作为参与者直到作品的最后。作者都是将自己的想表达的情感和想说的话借这两个影子般的存在表达出来。让读者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作品。第三,无论是李尔还是高里奥,都是在失去所有之后才发现自己的错误,才看清自己的女儿,也都是在最后发出了对女儿对命运的诅咒,这点上也算得上是人性上的苏醒。

二、从人物性格和言行的角度来分析

一件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因果。而造成悲剧的原因总逃不过故事主人公自身的性格和他们的言行举止。李尔作为一国之主,却做出了分权授国的鲁莽决定,而标准竟是所谓的女儿的对他的爱的多少,并且仅仅通过女儿们的话语表达来确定。仅因为最爱的小女儿不善言辞不肯阿谀奉承,就与原本最爱的小女儿断绝关系,收回本要赐予她的国土和权利。这般意气用事不可谓不愚蠢。更愚蠢的是,他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驱逐了正直直言的肯特,也忽略弄人看似疯话的真实之言。直到被两个虎狼之心的女儿赶出来,直到最爱他的小女儿为救他而死,他才明白过来。而高老头在妻子死后过分溺爱两个女儿,虽然安排她们接受高等教育,却没有给予她们作为一个人该受的道德教育。他用金钱衡量自己对女儿的爱,想要凭着金钱进入资本主义的上流社会。本来很纯洁的父爱也因此变得庸俗和可悲。女儿们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变成了眼里只有金钱的无情自私贪婪的卑鄙之人。高老头也只能在最终吞下自己所种的恶果。两位父亲沉迷于自我欺骗和自我催眠中直到最后才幡然醒悟。因此所谓悲剧的发生。由此可见主人公自身的性格和行为十分重要,这在两部作品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从社会根源的角度来分析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所处的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兴起的时期,资本主义社会下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社会弊端已初现端倪。莎士比亚身处其中不可能不受到影响,那么这影响肯定便会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李尔贪婪势利的两个女儿便是这个时代的体现。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有“文学上的拿破仑”之称。他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了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他的作品更是有“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的赞誉。虽然还存在封建社会的残影,但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已经成为主流社会的控制者。《高老头》作为收录在有着“社会百科全书”之称的《人间喜剧》中的首部作品,更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金钱至上的人生观,庸俗,无情,且唯利是图是那个时代的主题。资本主义社会下的黑暗现实也就成为了两部作品相同的社会根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控诉也就成了两部作品的相同的目的。

四、结语

通过上述浅析,我们不难看出两位作家所想表达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以及对该制度下人伦道德沦丧的痛心。这不仅对当时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也对我们当代社会起到警醒和启示作用。希望我们都能从中吸取教训。

【参考文献】

[1] Michael Davis:哲學之诗——亚里士多德《诗学》解诂[M],陈明珠译,华夏出版社,P63

[2] 钱东瑶:《高老头》父爱悲剧论之我见[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4期

[3] 娄凤琴:高老头悲剧的现实意义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9月10日

[4] 巴尔扎克:《高老头》[M], 韩沪麟译,译林出版社,2017年6月第一版,译序P1-7

[5] 威廉·莎士比亚:《李尔王》[M],朱生豪译,译林出版社,2018年8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高老头李尔王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李尔王》
离开李尔王的荒野
The Challenge to Samuel Johnson’s Literary Theory
大寒
《李尔王》中的策略和放逐
浅析《高老头》父爱悲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