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及相关问题研究

2019-03-09于子宸

大经贸 2019年12期

于子宸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在经历了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之后,欧洲经济正从长期的低迷中逐渐崛起。尽管如此,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不稳固,长期增长动力的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复苏步伐的不一致仍然挑战着欧盟的政策协调机制。增长,就业,与欧盟的关系以及难民危机等问题是大选期间不同政治派别之间辩论和竞争的焦点。本文将解释欧洲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未来几年欧洲经济体系,政策模型和技术创新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欧洲经济发展 经济系统 政策模型 技术创新

欧元区2018年名义GDP增长率为2.8%,英国同期年率终值为3.18%,欧洲各国的财政金融环境总体持续改善制造业需求继续回暖德国和法国经济增长稳定,带动了整个欧元区经济保持温和的速度复苏英国短期会受到脱欧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稍微降低增速,欧洲各地区竞争力差异明显,外部市场迟滞发展以及未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展望未来几年欧洲经济会继续维持低速复苏的势态以往欧元区南部国家的债务危机和高失业率带来的经济制约因素的影响会进步减弱。

一、欧洲经济发展面临的现状

1.欧债危机的影响

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阻力来自于政府的财政赤字,欧洲国家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较高,均达到了80%及以上,自身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国家对于国债的购买力度,而美国作为国债大国,其发展对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欧洲经济发展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债务危机,政府的财政赤字政策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购买力的缺口,福利制度则为居民的消费能力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政府的偿还能力却已经跟不上赤字的脚步了。欧洲经济的现行货币发行机制,欧元区内的发展不平衡状况,已经使得发生债务违约风险的国家将无法通过欧洲央行直接购买国债的方式来直接投放货币,以使政府免于破产的风险,于是爆发了欧债危机,换句话说就是部分欧洲国家政府无法偿还债务的危机。

2.PMI指数经过2017年大幅上涨之后,再次进入下跌状态。

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较为直观地反映了经济复苏势。2017年初,欧元区PMI持续保持增长。受制造业订单增长和需求强劲的影响,综合PMI指数不断上升,截至2017年4月,不断刷新2011年以来的综合PMI新高,其后小幅下跌,7月份终止下跌势头并在9月份重新上升。制造业PMI在2017年6月份达到上半年高点,并创近14个月来的新高,但这一高速增长纪录在去年被打破。受到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影响,2018年欧盟制造业呈现阶段性调整。自去年7月至今,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连续6个月下滑,到今年1月已下降至50.50。具体来看,1月欧元区工厂的扩张程度为2013年7月生产好转以来最弱;服务领域的扩张则创下2013年8月以来最弱;新订单连续第4个月下滑,下滑速率为2013年4月以来最快;服务业新业务的流入则为2013年7月以来首次下降。

3.高失业率有所下降,整体就业形势有改善。

随着经济持续复苏,欧元区及欧盟的失业率延续2016年的趋势保持稳步下降。欧元区2019年2月份的失业率降至6.5%,再创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此段时间,失业率不断降低,并多次出现新低,而且,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也在不断降低,反映了经济不断向好,但整体来说,失业率虽然在下降,但是还是处于高位。

南欧国家失业率较高主要是社会结构的矛盾和经济政策两方面的原因,这些国家社会福利相对GDP比例过高,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并且由于失业金可满足基本生活开销,很多失业者不努力找工作。另外是由于货币为欧元统筹,南欧国家丢失了通过货币经济提升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削减赤字带来的银根缩紧导致投资急剧下滑。市场信心低迷不振,以及公会为保护会员利益相对减少新增加就业岗位,多方面原因导致失业率维持在高位。

二、欧洲经济的发展前景

1.全球经济复苏,国际贸易增长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

全球经济整体复苏,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的主要力量,全球新旧动能转换加快。2018年,全球经济将持续复苏,迈进新的增长关键期,但由于增长力度不足,长期结构性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全球性的经济与金融风险依然存在。

今年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均出现了复苏反弹的现象。综合看来,发达经济体日趋活跃,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强劲增长,共同促进全球经济活跃,推动国际贸易增长,为主张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欧元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强去杠杆,利于经济反弹

在今年的经济增长中,德国以相对稳定的政局,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制造业保持稳定增长。而西班牙则自2016年底开始,也进入稳定增长状态,发展动力十足。两国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包括去杠杆在内的经济改革。在2002--2005年期间,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于第二个任期中进行改革,实行经济紧缩,压低个人和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增加政府福利支出。2005年默克尔缓和了紧缩状态,但通过抑制房价和薪酬减弱加杠杆的动力,并减少政府福利支出,降低政府杠杆率。相较于大企业,中小企业资金利用率相对较高,且资金不易集中,因此德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使之在经济复苏阶段可以较快反弹。由于经济受挫,西班牙在一定程度上较为被动地实施了去杠杆政策。薪资增速缓慢,房贷负增长,居民主动去杠杆。企业盈利好转,内部融资增加,外部融资更多转向股票,降低了企业的杠杆率。2016年底拉霍伊政府上台后,将医院等私有化、削减福利支出,降低了政府杠杆率。随着2016年底欧央行保持量化宽松以及出口形势转好,西实体经济获益,企业扩张速度上升,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

3.歐洲经济增长过程中风险与挑战并存

尽管欧元区经济在2017年有强劲复苏势头,并在2018年仍有较好的增长预期,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风险。主要包括:一是各国复苏水平不一,外围国家仍受欧债危机困扰。德法等国复苏向好,但一些外围国家仍需接受欧洲央行的支持,银行体系依然较为脆弱,政府债务水平仍处于高位。二是需要讨论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联盟之间配合不力的问题。美国在当前形势下,可以较为有效地配合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欧元区各国财政空间分配不均。为了能使财政政策温和发展,有财政空间的国家可以利用它来支持公共投资和结构性改革,以促进潜在增长,而没有财政空间的国家应该降低债务比率。三是不稳定的国内政治和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德国总理默克尔组阁进程艰难,可能选择成立少数派政府、大联盟模式乃至重新选举,都可能对德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造成影响。英国脱欧谈判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削弱相关国家的投资和消费,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可能影响有所起色的西班牙经济,即将到来的意大利大选只有一个政党支持欧元区,主张脱欧的右翼“五星运动党”支持率上升较快,这些风险都可能会在2018年对欧元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冲击。

三、总结

总的来说,欧洲经济一体化经过了长时间的孕育和发展,体系通过改革变得越来越完善,在應对新的挑战时,将会对协调各成员国经济发挥重大作用。欧盟经济未来前景如何,根本上说取决于如何应对下述六大挑战:一是低生产率增长。欧盟1995年生产率尚与大多数国家持平,但2015年时只有0.5%,而美国是0.5%,新兴市场是3.3%。二是创新模式陈旧。创新能力日益退化。三是人口趋势不利。根据WHO关于老龄化、老龄社会和超老龄社会定义,欧盟多数成员国都属于超老龄社会和老龄社会。更严重的是部分成员国人口穆斯林化严重,种族对立、文明冲突加剧。四是信任缺失。民众与欧盟机构、与成员国政府、与精英,欧盟与成员国间普遍存在不信任情绪。五是社会碎片化问题严重。六是不平等加剧。

综上本文认为,欧盟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成熟起来,而欧洲经济发展也会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Aiyar S S, Ebeke C. The impact of workforce aging on European productivity[J]. 2016.

[2] Blanchard O J, Leigh D. Growth forecast errors and fiscal multiplier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3, 103(3): 117-20.

[3] Const?ncio V. The European crisis and the role of the financial system[J].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014, 39: 250-259.

[4] De Rato R. Correcting global imbalances—Avoiding the blame game[J]. Remarks before Foreign Policy Association, New York, February, 2005, 23.

[5] European Commission. Reflection Paper on the deepening of th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J]. COM (2017) 29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