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杠杆率的测度方法研究综述
2019-03-09李楠
【摘 要】 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宏观杠杆风险成为各国宏观政策管理层面热议的焦点。这要求我们立足当前,站在金融供给侧的高度来整体考虑如何测算宏观杠杆率问题。本文首先梳理我国宏观杠杆率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然后针对宏观杠杆的测度的方进行观点汇总和分析。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测度
一、引言
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出现了实体经济“大缓和” 和金融自由化浪潮并存的特征。然而,金融业规模膨胀、债务杠杆迅速攀升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并成为阻碍各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威胁。 2007 年至2014 年,全球债务存量增加了57万亿美元,占 GDP的比重为 286%,上升了 17 个百分点; 我国以各部门债务总额与 GDP之比衡量的杠杆率更是从 2008 年 的 170% 上升到 2014 年的 235.7%,上升了 65.7个百分点。
由于对中国金融的全貌了解不够、对金融统计指标的内涵认识不清, 以及忽略宏观杠杆率测算的基本原则,不少机构对中国宏观杠杆率的测算存在重大缺陷, 集中体现为数据源误取、多计债务项、漏计债务项、归类错误和重复计算。这些缺陷既使宏观杠杆率水平测算结果出现较大误差,更导致难以及时捕捉去杠杆中的重大边际变化, 从而导致对去杠杆进展、成效和不足等关键事项的判断出现重大偏差。
二、我国杠杆率的现状
1.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呈加速上升趋势。2008年以来,随着信贷规模的扩张,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005~2012年,中国GDP增长了约 1.8倍,与此对应,增速超过GDP增速的负债项目包括:居民部门本外币贷款 (4.1倍)、非金融企业债(20.8倍)、 委托贷款(8.7倍)以及信托贷款(34.6倍)。而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的本外币贷款增长了1.8倍,与GDP增速相当。因此,债券、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等非传统融资方式是推动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杠杆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2.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平稳上升。2012年,美国金融部门总负债与GDP之比为87%,英国则达到了742%。 而且,由于金融部门的负债构成了非金融部门的资产,以金融部门总负债与GDP之比计算的杠杆率一般不与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直接相加。为避免重复计算,金融部门杠杆率另一个计算方法是不考虑金融部门债务中的通货和存款,仅以金融部门发行的债券和外债余额作为负债并与GDP比较。2005~2012年,中國金融机构债券和外债余额与GDP之比从16.2%上升至20.6%,也呈平稳上升趋势。
三、杠杆率测度方法
(一)袁立勇等人的测度方法
(1)全社会债务余额和各部门债务余额的估算。居民部门债务余额的估算。根据IMF的相关定义,居民部门的全部债务均是贷款,没有债券。居民部门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按部门分类)。截止2016年末,住户部门未偿贷款余额为33.36万亿元。
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余额的估算。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估算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余额:第一, 传统贷款渠道,主要是非金融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第二,债务类金融工具渠道,主要包括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公司债等;第三,信用中介渠道,主要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形式。传统贷款渠道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按部门分类),截止2016年末,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获得贷款74.47万亿元。债务类金融工具渠道数据和信用中介渠道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的流量累计。
金融机构债务余额的估算。此处估算债务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风险,而金融部门债务中的通货和存款并不构成金融部门的主要风险或风险较小,因此,将通货和存款做了剔除,仅以金融部门发行的债券余额作为债务。
(2)社会杠杆率和各部门杠杆率的测算。根据前述方法,可以估算出我国2007年初至2016年末全社会债务余额和各部门债务余额的月度数据,而我国国家统计局给出的GDP适时数据是季度GDP数据,因此,我们需要对季度GDP数据进行处理才能得到我国杠杆率的月度数据。 具体处理方法:首先,我们把季度GDP数据移动加总,得到每季度末时点上的前四季度加总数据。 其次,对我们得到的每季度末时点上的前四季度加总数据,使用Cubic-match last方法进行插值,将季度数据插值为月度数据。最后,我们使用全社会债务余额的月度数据去除插值得到的GDP月度数据, 即得2007年初至2016年末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的月度数据。
(二)朱鸿鸣等人的测算方法。朱鸿鸣等人遵循付息、居民、全面性、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可得性等原则,用以下公式进行测算。
(1)全社会杠杆率 = [( 除中央银行票据外的债券 + 金融机构境内贷款 + 信托贷款 + 融资融券 + 股权质押式回购及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 + 保单贷款 + 委托贷款 + 融资租赁 +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 + 典当余额 + 外债) - ( 金融租赁 + 政策性金融债) ]/GDP
(2)金融部门杠杆率 = ( 政策性金融债 + 其他金融债 + 银行提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 + 金融机构外债) /GDP
(3)非金融部门杠杆率 = [( 金融机构境内贷款 + 除中央银行票据、金融债外的债券 + 信托贷款 + 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和股权质押式回购 + 保单贷款 + 委托贷款 + 融资租赁 +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 + 典当余额 + 非金融部门外债) - ( 金融租赁 + 金融机构外债 + 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 ]/GDP
【参考文献】
[1] 楚永生 , 蔡霞 . 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形成的内在机理分析 [J]. 改革与战略 , 2014(9):59-62.
[2] 傅东平 . 房价上涨、泡沫化程度与消费挤出 [J]. 当代财经 , 2017(9):14-23.
[3] 苟文均, 袁鹰, 漆鑫. 债务杠杆与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基于CCA模型的分析[J]. 金融研究, 2016(3):74-91.
[4] 李晓嘉 . 中国家庭债务激增的成因和化解对策 [J]. 人民论坛 , 2018(13).
[5] 芦雅婷 , 刘春玲 . 基于非金融企业表外融资行为的稳杠杆研究 [J]. 财会月刊 , 2018(2).
[6] 毛振华 , 袁海霞 , 刘心荷 , 等 .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融资平台转型分析 [J]. 财政科学 , 2018(5).
作者简介:李楠(出生年份1995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南湘潭,职务/职称学生,学历硕士,单位湘潭大学,研究方向金融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