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成效分析及发展模式探寻

2019-03-09杨敏

大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三变乡村振兴改革

杨敏

【摘 要】 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本文重点分析重庆在改革中积极探索“三变”改革现状及成效,探寻“三变+特色产业”、“三变+集体经济” “三变+旅游康养”、“三变+脱贫攻坚”等多种集约发展模式。

【关键词】 “三变”改革 农村 乡村振兴

重庆市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总抓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是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引擎,对于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庆农村“三变”改革推进成效

“三变”改革有力激活了“人、地、钱”等资源要素,实现“产业连体”“股权连心”,为全市农村改革探出新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过程中主要取得了一些成效。

(1)闲置资源盘活

2018年以来,重庆市38个“三变”改革试点村共计入股耕地3.78万亩,同时盘活集体林地、草地、水域、四荒地9027亩,闲置撂荒的土地2万余亩,闲置农房等资产535套,集体经营性资产4965万元。重庆市累计向试点村投入各类扶持资金达2.8亿元,村均700多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5.2亿元,让7万农民当上了股东。

(2)集体经济逐渐壮大

2018年重庆市38个试点村率先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共清理核实集体资源资产资金7.87亿元,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8.37万人,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8个。通过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租赁经营、项目拉动等方式,一年来,“三变”改革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3)特色产业初步成型,多种经营主体共同发展

通过“三变”改革,重庆市还培育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催生了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建成茶叶、花椒、柑橘、水果等标准化产业基地8.31万亩,开展农旅融合的8个试点村乡村旅游。38个试点村以股权为纽带,将各种资源要素整合,形成龙头企业聚焦发展规划和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生产组织和服务、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引领带头、普通农民专注生产、全产业链收益共享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态。

(4)农民收益增加,脱贫攻坚取得进展

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还把贫困群众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有机连接起来。在资产入股和股权量化中,重点向贫困人口倾斜,推动贫困农户家家有产业、人人变股东,改变了过去点对点的扶贫模式,探索形成“三变+精准扶贫”的改革路子。

二. 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发展模式探寻

2018年以来,重庆市选择多个行政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在立足村情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形成四种发展模式。

(1)“三变+特色产业”模式

产业发展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部分试点村把改革放在产业发展上来规划布局推进,围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整合国家投入,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资源、经营性资产、资金等要素入股,股份合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出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建成花椒、茶叶、柑橘、特色水果等标准化产业基地8.3万余畝,粮经比不断优化,促进了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的转变。其中:涪陵区南沱镇治坪村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土地5700亩,建成绿色优质榨菜原料种植基地5000亩,优质笋竹加工原料基地1200亩,并依托笋竹基地打造“三峡竹海”森林公园,发展乡村旅游,让全村749户农户(51.5%)成为股东,年户均增收5500元。渝北区在古路镇乌牛村整合全村3000亩土地,村集体经营性资产58万元入股乌牛村农业股份合作社,大力发展仙桃李、大棚蔬菜、冷链物流、民俗旅游、劳务服务、良种柚子等六种特色产业。开州区临江镇福德村集体土地2700亩,财政资金350余万元入股柑橘种植股份合作社,实现全村1399户5368名农民转变为股东,发展晚熟柑橘、肉牛养殖、稻鱼共生等特色产业。

(2)“三变+集体经济” 模式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经,通过“三变”改革使集体经济得到大力发展。江北区五宝镇万缘村、九龙坡区金凤镇大盐村、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合川区太和镇晒经村、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璧山区来凤街道来凤村、梁平区云龙镇三清村、垫江县新民镇明月村等8个试点村通过盘活村集体资源、入股村集体资金、组建村集体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试点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突破10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有无到有、由弱到强,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目标。其中:九龙坡区金凤镇大盐村出资1200万元修建厂房,整合财政资金100万修缮厂房门面后出租,引进企业38家,不仅让3328名村民人均持股13股,每个股东平均分红390元,集体收入也原来的年350万元增至年380万元。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全面清理村集体固定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并科学转化为股份,积极培育各类经营主体20个,围绕“四季赏花、四季采果、田园石门、绿韵禅境”主题发展特色产业,村集体增收60万元。

(3)“三变+旅游康养”模式

试点村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和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和具有康养功能的避暑休闲产业,农民和村集体以资源资产或资金入股到乡村旅游和休闲康养项目中,按股分红,共享发展成果。其中:沙坪坝区文丰街道三河村建立“村两委+平台+项目+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财政资金参股、农民承包地入股联合经营天籁·萤火谷、远山·有窑、渡兰居和楠之林雪等四个乡村文旅项目,农民成为股东,走出了一条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巫山县建平乡柳坪村按照“三变+旅游景区”的改革思路,整合土地3000亩,引进巫山县旅游发展集团、绿源林产资源经营开发公司共同打造红叶博览园,让250户800多名农民转变为股东。北碚区澄江镇五一村围绕“粉色五一·樱花橘乡”发展定位,引入6家农业企业,打造集采摘、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樱花橘乡农业产业公园,发展乡村旅游,2018年仅樱花开放期间就吸引游客3万余人,创收80余万元。万州区太安镇凤凰社区以现有资产资源入股,引进玖凤旅游公司打造3000亩茶叶基地和凤凰花果山景区,云晟建设公司开发公寓式乡村酒店和民宿,将凤凰花果山景区建设成为全国AAA级旅游区,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全村2383名农民全部成为股东,享受“三变”改革红利。

(4)“三变+脱贫攻坚”模式

忠县新立镇官坪村、奉节平安乡文昌村、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彭水县善感乡周家寨村和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凉风村都是贫困村,通过“三变”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利用财政扶贫资金、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为贫困户提供入股资金,与外来资本或经营主体构建合股联营机制,实现贫困户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获,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其中: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全村仍有贫困户87户,贫困人口301人,在三变改革过程中,将全村1316名农民转变为股东,打造“三坪一谷”的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该村办理扶贫夜校等,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行产业扶贫保和产业致富保,涉及全村所有贫困户,实现扶贫农业产业全面覆盖。彭水县善感乡周家寨村引进业主3个,流转土地2500亩,发展以特色经果为支撑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惠及109户贫困户中的103户,有力地推进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

上述四种“三变”改革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农村要素资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现实的借鉴作用。但农村三变改变任重道远,如何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让农民兄弟真真切切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更具成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还需要在改革中去不断实践、融合、创新。

猜你喜欢

三变乡村振兴改革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改革之路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