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九龙县踏卡彝族乡甲铺子村金融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19-03-09倪凡

大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精准扶贫

【摘 要】 甲铺子村是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彝族村寨之一,其彝族人口是当地总人口的主体,基础设施落后、耕地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众多。文章采用文献、结构式问卷调查、非结构式访谈等研究方法,把握甲铺子村贫困人口的贫困现状,挖掘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因子,研究发现甲铺子村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阻礙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及村域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是贫困主体自身的原因,如贫困人口农业生产技能单一、非农就业能力欠缺、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弱、参与扶贫项目度低、村民自组织能力弱等,忽视群众长远的发展和政府精准帮扶措施缺乏可持续性等。依据研究结果,结合甲铺子村贫困人口显现的共性及各区域的差异问题,对甲铺子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提出几大路径与对策:一、提升人口质量,开发人力资本,改变贫困人口的生活方式;二、强化产业化扶贫,激活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三、强化社会服务,助力精准脱贫;四、完善社会保障,脱贫攻坚支撑力;五、适度发展劳务输出。

【关键词】 甲铺子村 精准扶贫 脱贫对策 可持续性

第一部分:扶贫村调研情况

一、九龙县踏卡乡甲铺子村区域状况

(一)九龙县踏卡彝族乡简介。九龙县面积67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740米,县城海拔2860米,距州府康定230公里。。踏卡乡距县城81公里,海拔高度2160米,面积3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3431亩,林地18787亩,草山168662亩,退耕还林地7138.72亩。全乡4行政村,1126户、4264人,其中农牧民占比达90%,五保户26人,享受农村低保人员631名。2014年踏卡彝族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7900元。

(三)甲铺子村简介。甲铺子村距乡政府35公里,距县城112公里,海拔2700米,全村耕地873亩、林地5307亩,农作物以玉米、花椒、土豆为主,养殖业以牦牛、山羊等为主,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地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6个村民小组231户、1326人,其中贫困户41户,贫困人口140人。

二、村民收入来源

农业方面:该村地形以坡地为主,长期受泥石流、水毁等影响,种植面积有限,种植的玉米、花椒、土豆等农作物产量普遍不高、属于自给自足状态,由于九龙花椒品牌效应,花椒价格较好(2015年干花椒达到50元/斤),平均亩产120斤,目前全村共有近500亩花椒地。

牧业方面:主要养殖牦牛和山羊,全村约有500余头牦牛、1000余头山羊,采用放养式管理(早上赶上山吃草,晚上赶回家圈养),牦牛出栏率低,在现有的草场上,修理加固牧道、圈舍,该村草场能够承载牦牛2000余头。

务工方面:村民文化普遍偏低,外出务工人员少,同时由于子女偏多,外出务工的几乎以照顾子女上学为目的做些零工,仅能勉强度日,几乎无结余。

总体情况来看,该村受自然条件影响,农业除了满足自身和牲畜需要外,产生的收入有限,牧业上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形成较大规模,外出务工的村民因文化低、无技能技艺等做零工基本属于自用,加之多灾害多病残,子女偏多,生活压力大,贫困人口较多。

三、致贫原因分析

普遍致贫原因:

(一)自然条件差,灾害频繁。据村支书王书记介绍,该村从1997年至今,几乎年年都会受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影响,水毁地、滑坡地带大,可用于耕种的地较少,阻塞放牧交通要道,严重制约了农牧业的发展。

(二)基础建设差,未通电无通讯。该村目前还未通电,仅有少部分村民以小水轮发电机临时发电照明生活。村上基本无网络信号,道路交通不便,属于“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局面。

(三)劳动力素质低。一是接受学校教育时间短,文化程度低,反贫的智力支持弱;二是劳动技能简单、单一,反贫困手段有限,多数贫困家庭劳动力都只掌握有简单、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技能;三是外出务工制约因素多,致富门路少,主要劳动力需常年在家务农、放牧。

(四)组织化程度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牧民基本一家一户放牧,各管各家,人力资源效率低,同时也不便于政府加强技术指导、培训。举个例来说,经调查,牧民一人即可管养70-80只藏山羊,但普遍家庭管养的山羊数多则50头、少则近10头,特别在虫草采挖季节,各家劳动力都因照顾较少的羊群,耽误虫草采挖,劳动力得不到有效利用。

(五)“多子多福”观念根深蒂固。由于经济承受力差,不断重复生产的是低质量的人口,致使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

(六)传统陈旧观念束缚,不良习俗制约。一是重商观念淡薄,“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羊为御寒,养鸡为换盐巴钱”的观念根深蒂固,劳动力大多从事落后的农耕活动;二是待客过于奢侈浪费,不考虑自身的实际经济条件,为体现对客人的尊重,凡有客人到来都杀鸡宰羊;三是消费观念落后,“喝在酒上,穿在银上,用在神上”是贫困家庭的真实写照。同时深受该观念影响,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基本用来喝酒打牌,仅够自己开销,基本无留存。

四、脱贫对策建议

从甲铺子村情况来看,除了部分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双老或因病的家庭)外,其余贫困户基本都是有劳动力的,并且近30%的贫困家庭是因供养2-3个大学生,近3-4年期间学费、生活费的压力巨大

(一)立足当前,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

1.增建排污通道。从各彝家新寨情况来看,排污困扰村民已久,同时卫生隐患突出,整治刻不容缓。建议对各小组寨群进行勘查,修建合理的排污渠道。

2.加强道路、河道整治建设。目前该村各组已陆续开启入户道路铺放硬化工作。村上小路、桥和牧场便道建设在发动村民投工投劳的同时,相关部门予以适当补贴。

3.特殊困难。对丧失劳动力且无供养人口的贫困人口,建议直接纳入社保保障范围。对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重点通过医疗救助帮扶。

(二)着眼长远,着力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1.改善基础生产条件。甲铺子村有劳动力,村民有干劲,但长期受滑坡、泥石流、水毁灾害影响,缺乏效率耕种、安全放牧的必要条件。要想扩大生产规模,必须利用好土地牧场。

2.提高组织化程度。在尊重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引导建立农民自主管理的专业合作组织。可将草场、牲畜在公平、公正且村民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折价入股。其好处有三:一是草场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提高总体产量。二是解决部分贫困户家庭人员、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其收益水平。三是节约劳动力资源。看护牦牛不需要多高智商,有轻度智障均可,可减少大量看护人员。四是通过规模化产销,提高市场话语权,提高销价,降低牦牛制品购价。五是有利于政府信息、技术、管理的有效对接。

3.加强劳务输出。在提高组织化水平、强化村民互助的基础上,组织村上精壮劳动力就近劳务输出。目前九龙县、包括临近的凉山州冕宁县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组织部分精壮劳动力参与劳务输出。

从当地牦牛、藏山羊等畜牧业主要采取放牧的方式,技术含量与身体条件、智力要求不高,通过组织化程度提高,可节约大量精壮劳动力。

4.做好教育支持。该村极其重视教育,贫困户中约30%是因学致贫(家中子女多,高中、大学开销较大),借助高原藏区全面推行十五年义务教育的契机,通过乡村干部深入细致的工作和政策激励引导,做实做好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工作,顺利保障学业的完成,是实现脱贫最根本的措施。

5.着力观念引导。引导群众从重资产向重生产发展、重子女教育转变,重来世向重今生与来世并重转变。藏房建设以坚固、够用为原则。改善金融服务、建立大灾保险机制,引导藏民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子女教育上。

6.加强互帮互助。特别是要发挥本乡、本村党员、团员和各级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孤寡老人、孤儿以及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对贫困儿童、孤儿,建立助学计划,帮助其完成学业;对既无劳动力、又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发动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居住与生活状况,增强生活信心。

【参考文献】

[1] 周爱萍:“合作型反贫困视角下贫困成因及治理——以重庆市武陵山区为例”,《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2] 李兴江、陈怀叶:“参与式扶贫模式的运行机制及绩效评价”,《农业与农村问题研究》,2008年第2期。

[3] 张海霞、庆天慧:“非政府组织参与式扶贫的绩效评价研究——以四川农村发展组织为例”,《开发研究》,2010年第6期。

[4] 杨小丽、董晓林:“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结构与经营绩效——以江苏省为例”,《農村技术经济》,2012年第5期。

[5] 郑毓盛、于点默:“小额贷款的理论、实践和危机”,《中国农村经济》,2013年第8期。

作者简介:倪凡,(1993—),性别:女,民族:彝族,籍贯:四川甘孜州,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彝学。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精准扶贫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室内可持续性景观系统的植物配置与后期养护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一带一路”战略的可持续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