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准则下河北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研究
2019-03-09刘铭
【摘 要】2019 年起,全国所有高校必须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这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是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执行单位,固定资产作为高校最重要的资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要适应新制度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健全和改革。目前高校纷纷适用新准则,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政策的研究结合河北省高校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从各个高校中吸收经验教训,总结新政府会计政策实施后的相关情况,探究其对于高校的各种影响。
【关键词】 新政府会计准则 高校 固定资产
一、引言
固定资产在高校资产内占有极大地比重,是教学、科研活动展开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对于高校资产进行核算,有利于更加高效充分的发挥资产的作用,避免不合理的占用以及闲置浪费。对此,2017 年10月财政部发布《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明确自2019 年起,全国所有高校必须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已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经过一年多的调节适用,该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深远变革,其中计提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对高校财务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影响巨大。本文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新规范新要求为出发点,通过将新政府会计制度作为主要研究背景,重点河北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从资产确认、折旧计提、后续支出以及新旧会计准则制度衔接等方面剖析现状并提出建议,以推动高校加快适应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切实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和资产管理水平。
二、高校固定资产的内容以及核算
固定资产在会计上已经有了明确的概念界定,新的会计准则中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动、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较高的资产。而在高校中,这一概念的主题变为了被高校持有的,为了实现自身的活动,持有期限在一年以上,价值在一定标准之上的资产。原来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一般计固定资产成本,不计提折旧。而根据新的会计准则要求,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有了新的内容,包括初始计量,以及后续计量。从此,高校必须对于固定资产计提相应的折旧。固定资产从形成到最终处置,其账面资产价值会产生各种变化。随着我国政府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加强, 政府财政资金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将逐年增加, 高校固定资产的规模日益庞大,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也愈加复杂。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的特点决定了这次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难度。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于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
1.由“收付实现制”改为“双基础核算”
高校固定资产的特质决定了其并不能简单的由“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为了更好的执行预算的职能,做出符合高校特质的预算规划,在新政府会计准则中,预算会计依旧执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核算基础转变为“权责发生制”,这样财务核算基础与企业会计制度相同,可以充分借鉴其经验,更好的管理高校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并且广泛分布,不同的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口径不一,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确认的价值起点较高。当然主要的影响还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上,新政府会计准则明确要求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由之前的虚体改为实提,更加公允的反应高校资产水平,促进高校合理利用资产,重视资产的全面监察管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将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摸底,将名存实亡,多记、缺计、漏记的相关资产进行更正,提高相关责任人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必要时进行追责。
3.明确高校固定资产的相关内容必须披露
《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明确指出了政府会计主体应在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与固定资产的有关信息。相关信息的披露能够更好的监督高校对于相关资产的使用率和配置情况,增强信息透明度,督促高校相关负责人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情况的关注,使高校预算资金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相关信息的披露让固定资产的摸底不再是一次性工作。
四、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新旧政策衔接过程中的难点
1.利用率不一致
高校中的各项活动较之于其他事业单位来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同的资产在不同部门的使用情况并不一致,甚至差距很大存在部分闲置的状况,这将会对固定资产折旧的确定造成很大困难。
2.固定资产盘查归档复杂,折旧计提方法存在困难
高校集合了学习生活工作等各项所需的固定资产,存储分散,分布在各个区域,使用者广泛,盘查起来需要层层工作,归档也十分复杂。并且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特征,很难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
3.财务人员不足,工作能力有待加强
高校的财务核算相较于企业来讲是比较简单的,并且高校固定资产长期以来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财务人员适应新的更加复杂的会计政府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高校资产种类繁杂,数量庞大,各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不一,需要财务和人员有很强的职业判断才能够充分的胜任工作。大量的固定资产清查摸底工作需要很大的财务工作人员,尤其是在高校财务信息系统没有建立或者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就需要更多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财务人员。目前高校中财务工作人员的数量比较紧张。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清查达不到预期效果
根据新政府会计政策的要求,高校要准确、明晰核算固定资产,高校必须全面清查截止至2018年底的资产状况,资产清查需要全面掌握单位持有固定资产的数量、金额、性质、使用状态等方面的信息,为开展固定资产折的计提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高校固定資产长期分散,又有很多清查不及时的现象,很多资产已经名存实亡,或者是记录档案丢失不全,如单位的土地使用权原始凭证缺失;随着现代教学模式的不断改变以及高校融资模式某些资产性质无法准确定性;校企合作项目资产的产权及管理不明晰等。财务数据和业务部门数据的不相统一,使得清查数据存在一定的人为取舍或修改,清查结果并不完全能够完全做到账实相符。总体来讲,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开展,固定资产的范围确定,固定资产的清查,折旧年限,折旧方法都是在逐步推进的,衔接过程中的难点不在于新购入固定资产,而在于以前年度已存在固定资产的逐步确定,由于使用情况不同的问题,已经不能适用一刀切的办法,需要融入更多的职业判断。这也是不同高校共同面临的困难。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的执行
新的政策出台,高校均制定了对于高效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指导相关人员工作,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但是在实务工作中,相关制度的落实还是问题重重,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领用,调拨等工作细节繁琐,按照规定形成完善的系统化流程还需要各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固定资产使用者加深对于规范的解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有问题及时反映。
4.固定资产追踪不及时
作为科研项目的承担者,科研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工具,这些工具往往具有一定的专用性,并且免费使用的,部分归于科研人员调配管理,没有提取相应的成本补偿费用,这样极大的促进了师生的科研积极性,但是也造成了科研经费管理弱化,一旦固定资产投入科研使用,便游离于财务监管之外。但是科研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这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应该提取一定的成本补偿,以此来平衡这部分资产的耗费。目前财务部门几乎不再进行对这些固定资产进向及时追踪,这不利于对于固定资产的保护,也容易引起资源的浪费。
5.分摊困难
高校中同一固定资产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用途,最常见就是科研与教学混合使用的固定资产,根据规定具有多种用途且存在混合使用的固定资产所计提的折旧额应运用合理的办法进行分摊,并将其计入相关费用科目。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是缺乏统一恰当的规范指导其合理分摊,工作量法难以追溯,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区分各种用途,各个部门各行其是,折旧费用的分摊十分困难。实地观察发现某些高校固产存在多个固定资产共用同一标签,统一编号,按照大类分类标记,部分高校则分类更细致,进行的工作更加复杂,这与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规模以及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数量以及耗费时间具有关联度。各个高校根据资产特征确定了折旧方法与年限,但是由于不同学校固定资产不尽相同,使用情况也不同,因此同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也不尽相同。
6对应用状况、应用效率以及养护工作关注度不够
高校占用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财政拨付,通过国家拨款来购置所需设备,这也造成了高校重购买,轻管理的状态,对于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应用效率以及养护工作缺乏足够的关注。固定资产购入之后,部分过度使用,部分闲置的情况时有发生,养护工作不及时,妨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固定资产不足,首先想到的是购置,而不是对之前资产的维护修理,各个部门院系追求小而全,都从自己的使用方便出发,增加固定资产的购买,即使是部门之间可相互利用的资产,调动也很困难,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对于闲置资产信息掌握不充分,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固定资产利用率比较低。
7.信息披露不及时,系统信息对接不到位
现在高校中逐步推行“归口管理”,但是缺乏足够了解情况的统一领导部门,仍然需要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决定,统一管理只是停留在批复工作上,难以做到真正的统一管理,资产管理处、财务处、基建处各自行事,统一管理流于形式。通过调查各个高校的官网以及财务处网站,发现部分院校已经公开此次新政府会计政策改革后的相关信息,并且按照规定进行了披露,但是部分院校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工作人员,尚未公开其政策对接信息,在某些高校的官网上自年初已经开始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强调此次变革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工作。但是对于某些高校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仍然对此次工作了解不深,财务系统
与预算系统的对接并不及时有效,这一系列问题会导致了固定资产在管理当中的信息阻塞,不能快速完成改革。
六、相关的建议
1.改变观念,加强各个高校部门交流学习
固定資产作为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不透明性,目前很多信息是对外保密的,这不符合新政府会计准则的披露要求,也不利于各个高校各个部门开展工作。财经类院校由于熟悉政策以及会计处理,能够迅速针对改革要求做出调整,目前来看,财经类院校的政策对接是比较快速顺畅的,其他高校可以与财经类院校加强沟通,打破信息壁垒,学习交流改革中的经验,甚至是资源壁垒,实现高校间的固定资产共享,对于某些高校闲置资产。学校部门也应该加强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合理配置资源,推进新政策更快落实。
2.完善系统设置。
在信息化时代,做好信息系统的对接,能够极大地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将多个部门的固定资产购入状况、使用状况、运行状况、管理人员、养护情况的等信息共享在系统中,可以较好的解决固定资产闲置、重复购置或者设备的长期个人占用,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固定资产的需求方和占有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于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3.充分利用固定资产改革后的成果,合理采购
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存在重采购、轻配置的现象,现在高校已经摸底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对于短缺以及闲置的资产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对于相关部门的实际需求也有了一定掌握,根据固定资产的实存以及需求还有合理的消耗速度,高校能够更合理的布置采购计划,更加有效的利用资金。
4.进行培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系统化管理,做好绩效评价
新政府会计准则在高校实施之后,各项条例可能会导致许多工作的变化,为了新政策的顺利对接,应该针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完整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相关人员也应该积极配合,转换思维方式,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提高工作水平。同时应该完善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鼓励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完成工作,提高积极性。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繁琐的,因此要加强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系统化管理。设置系统完善的流程,固定资产的采购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调研,购入后做好验收并及时登记,由专人制作固定资产卡片并保管,及时入账,日常使用定期检查维护,定期进行盘点。盘盈的要查明原因,盘亏的要追究责任并予以追偿。找出账外挂账资产 , 查明原因 , 并按相关规定合理确定入账价值后入账,保证账实相符。及时对于资产进行分类,确定折旧年限,折旧方法,有利于其顺利的进行准确披露。
七、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高校的意义
1.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新政府会计制度明确了固定资产确认、计量、披露相关内容,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标准,按内控严格的财务核算的要求来提高资产管理业务规范性。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中,对固定资产使用中的合理损耗,使得相关业务的成本可以可靠计量,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
2.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提高使用效率
无论是固定资产的清查,还是相关折旧的计提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都是在提高对资产的控制的意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国家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对固定资产使用中的合理损耗计提折旧,极大地提高了固定资产价值核算的准确性,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高的问题,提高了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对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有利于高校固定资产成本核算,为资产管理执行内部考核制度提供参考。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及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很大原因是因无相应的约束制度,比如配置标准制度、资产管理的内部考核制度等的缺失,使得国有资产在配置、使用和核算管理过程中不受重视,存在“违约成本”过低的现象。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有利于捋顺高校多年沉积的旧账,明晰固定资产的“账实”核算和管理,为建立资产管理内部考核制度提供参考指标,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高校固定资产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及时在变革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是为了实现更加高效合理的资产管理,高校应该严格制定相关的制度,多方举措落实政策要求,现在很多高校探索出了适宜性强,具有可行性的改革经验,高校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打破信息壁垒,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度,提高高校的财务核算和资产管理的信息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志明,阳玉梅.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23):10-11.
[2] 孔晓波.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及关键性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03):9-10.
[3] 纪晓燕.高校会计制度和政府会计准则的相关比较及启示[J].政府会计,2018(15):34-35
[4] 关欣.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影響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8(15).
[5] 陈红梅.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J].会计之友,2018(03).
[6] 王恒斌.基于政府会计调整准则的高校会计核算衔接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9(01):90-93.
作者简介:刘铭(1994—),女,汉族,河北邢台市人,学生,会计学硕士,单位: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