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审计助推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研究

2019-03-09周爱萍

大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扶贫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扶贫产业在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类的减贫事业贡献了巨大力量,但是,扶贫产业项目的实施还存在着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审计作为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政策落实的“督察员”,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脱贫攻坚面临的新形势,紧盯扶贫政策的执行,关注脱贫的真实性和持续性,全力推动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扶贫产业的长期效益,有力推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

【关键词】 新时代 扶贫 高质量发展 研究

一、新时代扶贫产业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农村工作仍然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建成小康社会,产业扶贫是重头戏,列在了“五个一批”、“十大扶贫工程”之首,是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党的十九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紧接着,2018年的中央1号文件就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具体安排,把“产业兴旺”列为了重中之重;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又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略抓手;在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际,国务院出台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央部委根据各自职能,在各自领域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政策举措,指导、督促、监督落实;各地相继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实施办法和实施方案。从中央到基层形成了横向到、纵向到底的立体式网络结构扶贫政策体系。

二、新时代扶贫产业发挥的作用

在扶贫产业的有力助推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1.7%,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为人类的减贫事业贡献了巨大力量。村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新时代扶贫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扶贫产业项目不优导致收益普遍不高。一些特色扶贫产业前期调研工作不充分,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多数是短平快项目,缺少龙头企业、品牌引领,附加值不高,形不成规模,打不开市场,缺少风险评判和预测,经常发生农产品滞销,导致“谷贱伤农”,使产业扶贫的惠农、增收机制成为逆向的“伤农”、减收机制,严重戳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贫困户增收的愿望就化为泡影。

(二)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导致产业带动辐射能力不足。有的地方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希望借助企业带动贫困户致富,但企业出于组织成本、盈利性考虑,对贫困户的带动意愿差。贫困户自身原因,经营能力差、谈判能力低、观念意识落后等,与企业的需求不相适应,难以满足企业要求,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不紧密、不规范,无法真正带动贫困户增收。

(三)项目管理不善导致使用寿命短。现在扶贫项目建设围标、串标和层层转包等情况很突出,很多项目最终由乡镇及村干部自己承建,缺乏有效监督,施工方乘机偷工减料,工程质量低劣。“重建设,轻管护”现象严重,项目资产游离于账目之外。后期管护不到位,看护责任和义务不明确,项目毁损无人维护。更有项目经营不善,长期闲置,项目收益无法实现。

(四)贫困农户自身能力有限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留守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导致部分贫困户没能力或根本没有指望靠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更有甚者发展产业目的就是获取政府补贴。产业发展缺乏后劲,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五)产业扶贫中“人情送礼”行为呈高发态势。一些地方在发展产业扶贫过程中出现了“人情送礼”的行为,有的地方、企业以“人情”或者帮助推广产品、宣传品牌等名义向前來学习、考察、调研人员赠送“扶贫特色产品”,有的单位和人员借机收受土特产品,日积月累就会加重扶贫企业和扶贫合作社负担,侵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党和政府形象。

(六)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一些职能部门只注重资金和项目的申报争取,而忽视了项目是否符合当地需要,盲目地考核扶贫项目资金支付进度,片面地追求群众对项目满意度,忽视项目实施情况。侧重考量项目建设程序是否完整,资金管理是否规范,局限于资金安全监管的范畴,对项目建设质量、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缺乏有效评判。

四、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以审计监督力量助推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监督扶贫政策执行,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一)统筹审计资源,强化扶贫审计整改。保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的扶贫项目动态审计原则,促进扶贫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持续组织开展扶贫审计,实现对贫困地区审计全覆盖,揭露扶贫资金被挪用滥用、贪污侵占等问题,揭露作风不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甚至失职渎职等问题,推动追责问责。

(三)关注产业发展模式,强化示范引导。关注产业发展模式是否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龙头企业等主体的社会责任是否有效履行,是否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激发联农带农的社会责任意识,打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政策是否优先支持覆盖面广、产业链比较完整、风险相对较小的扶贫产业,对有产业发展愿望和产业发展能力的扶贫对象,产业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发挥效益。关注扶贫项目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是否合规合理,切实提升产业发展对脱贫的带动作用,保障贫困户权益。

(四)关注项目管理责任,保障项目安全。关注项目单位是否严格落实扶贫项目工程招投标制度,主管部门是否加大对违规招投标的查处力度,增加违规成本。关注项目施工监管,村两委和群众是否切实担负起监督职责,真正参与到项目施工全过程监督中来。关注项目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经营风险等状况,对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风险隐患,是否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关注项目检查维护、项目运营技术标准、项目资产管理等配套制度,是否存在因后续管护缺失等原因导致扶贫项目建成后废弃闲置,造成重大损失浪费和资源毁损等情况。

(五)关注科技含量,推动成果转化。关注科技扶贫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科技特派员人员配备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履行职责。是否有序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技人员是否真实深入一线进行现场技术辅导,农技推广是否做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到人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村村有产业,人人有技术”的技术帮扶新模式是否形成。是否注重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降低产业成本,提高抗病毒、抗虫害能力,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成果转化率。

(六)关注作風建设,整治腐败之风。审计要把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挺在前面,发挥反腐利剑功能。关注产业扶贫资金是否存在用于景观修建、外墙粉饰等“面子”和形象工程,基层干部是否存在利用职务便利在安排扶贫产业到户项目上优亲厚友,甚至骗取、套取、贪污、侵占扶贫产业补贴资金。关注扶贫主体责任落实是否到位,贫困户产业申报验收是否真实合法。审计要充分认识产业扶贫中行为的危害性,要把“人情送礼”列为审计重点内容。

(七)加强审计人才培养,建立扶贫审计专业队伍。审计部门要认识到扶贫审计人才匮乏的严峻性,加大投入,找准对策,为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动力保证和智力支持。拓宽审计队伍,多方位引进人才,把审计人员派到基层扶贫一线学习扶贫业务,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努力打造一支知识全面、结构优化、素质较高、懂农业、爱农业、能吃得了农村苦的扶贫审计人才队伍。

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必须紧紧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全力推进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的生活更有盼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R].互联网,2018.01

[3] 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R].互联网,2016.11

[4]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R].互联网,2019.06

[5] 谭娅.《关于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互联网,2018.08

[6] 初英杰.《扶贫观摩、调研不得送收扶贫产品》[N].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12

作者简介:周爱萍(1987-),女,汉族,安徽蚌埠怀远人,审计师,本科学历,单位: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审计局,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扶贫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证监会“扶贫”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