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血瘀型脑梗死病人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2019-03-09,,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全血黏度证候

,,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其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70%,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1]。脑梗死病人临床常表现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昏迷、肢体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已成为造成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医学并无脑梗死病名,根据其常见临床表现及发病原因,可归属于“中风”的中医范畴,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主[2]。疏血通注射液是中药地龙及水蛭的复方制剂,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脑梗死中。针刺疗法是中医传统医术的一种,具有促进气脉通畅之功效[3]。目前,临床对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报道较多,但鲜有针刺疗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报道。因此,为评价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血瘀型脑梗死的疗效,本研究应用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98例血瘀型脑梗死病人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6例血瘀型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8例,女78例;年龄53~71(62.65±1.69)岁;梗死部位:脑干36例,基底节区90例,丘脑38例,颞叶22例,其他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8例。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及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7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制定: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大部分发病后24~48 h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显示梗死病灶,排除脑出血、非血管性脑部疾病等病变;发病较为缓慢,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腰椎穿刺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主要症状: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喎斜;次要症状:饮水发呛、头晕目眩、瞳神变化、共济失调、目偏不瞬;发病年龄:多大于40岁;起病方式:急性发病,常有先兆症状。符合任意2个或以上主要症状或1个主要症状、2个次要症状,结合发病年龄、起病方式即可确诊。

1.3 入选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临床资料完整者;②符合上述血瘀型脑梗死诊断标准者;③年龄52~72岁;④由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2 排除标准 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不符合上述血瘀型脑梗死诊断标准者;③年龄范围不在52~72岁者;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患有严重传染性、精神疾病者;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者;⑦依从性较差,不配合此次研究者;⑧伴有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者;⑨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00)治疗,将6 mL疏血通注射液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1次/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通脑活络针刺治疗。选取四神聪、百会、人中、双侧风池、双侧太阳、率谷透角孙、前神聪透悬厘为主穴,选取肩髃、外关、合谷、通里、环跳、足三里、手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解溪等为配穴。选用长度为0.5~2.0寸的30号毫针,平刺四神聪穴0.5~0.8寸;平刺百会穴0.5~0.8寸;向上斜刺人中穴0.3~0.5寸;向鼻尖方向斜刺双侧风池穴0.5~0.8寸;直刺或斜刺双侧太阳穴0.3~0.5寸;经率谷穴透刺角孙穴0.3~0.5寸;经前神聪透刺悬厘穴0.5~0.8寸,选择合理刺法对配穴进行针刺,每次20 min,1次/日,疗程与对照组相同。

1.5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肝肾功能相关指标、Barthel指数、GCS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应用北京卓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WL.49-204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进行测定。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对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实施计分,总分0~35分,分数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评分对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等12个方面,总分0~15分,得分越高神经缺损情况越严重[6]。肝肾功能,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Cr);采用二乙酰-肟显色法测定尿素氮(BUN);应用酶动力法测定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应用微板速率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评估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吃饭、行走、上下楼梯、洗澡等10个方面,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7]。昏迷情况采用GCS评分对昏迷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语言反应、肢体运动、睁眼反应3个方面,总分0~25分,得分越低昏迷情况越严重[8]。

1.6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结合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拟制定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5%为治愈;NIHSS评分降低45%~89%,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5%~74%为显效;NIHSS评分降低18%~44%,中医证候积分降低15%~34%为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或增加,中医证候积分降低<15%或增加为无效。

1.7 剔除标准 ①不能坚持治疗者;②在观察中自然脱落无任何可利用数据者;③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及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

2 结 果

2.1 两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s) mPa·s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s) 分

2.3 两组Barthel指数、GC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GC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Barthel指数、GC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s)

2.4 两组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AST、ALT、Cr、BU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Cr、BUN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s)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10.316,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将脑梗死分为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及腔隙性脑梗死等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9]。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发病基础,因此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也是脑梗死发生的最常见病因,如高血压病、吸烟、饮食不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10-11]。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大,若此时血压不稳定,会进一步损伤血管内壁,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出现出血性或缺血性改变[12-14]。

中医学并无脑梗死病名,根据其常见临床表现及发病原因,可归属于“中风”范畴。“中风”病名始载于《内经》,根据其不同临床表现,又可称为“暴厥”“大厥”“煎厥”“薄厥”“偏枯”“偏风”等。中风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情志郁怒、劳累过度、气虚邪中等有关[15-16]。情志郁怒,伤及肝脾,气火俱浮,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能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坐痤痱。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郁乃痤”。《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说明劳累过度是本病重要病因。《杂病源流犀烛》指出:“亦可知曰火曰痰,总由于虚,虚为中风之根也,惟中风之病由于虚,故腑虚则中腑,脏虚则中脏,血脉虚则中血脉而其症各别”,提示气虚邪中是本病重要病因。因此,本病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针刺疗法是我国传统医术的一种,是指应用各种不同的针具刺入腧穴,或刺激经络、腧穴,以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最早见于《内经》,具有疗效明显、适应证广、经济安全、操作方便等优点,深受广大病人及临床医师的青睐[17]。四神聪穴最早见于《银海精微》,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具有醒脑开窍、清头明目等功效,主治眩晕、头痛、癫痫等神志病证,如《图翼》曰:“前神聪主治中风、风痫,灸三壮”,又如 《太平圣惠方》中记载:“神聪四穴,理头风目眩,狂乱疯痫,针入三分”。百会穴别名“三阳五会”,位于头顶部正中央,具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等功效,主治中风、目眩、头痛等,如《太平圣惠方》云:“头目眩痛,少心力,忘前失后,心神恍惚”。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如 《辍耕录·人中》中记载:“钱唐陈鉴如 ……因谓曰:脣之上何以谓之人中,若曰人身之中半,则当在脐腹间。盖自此而上,眼耳鼻皆双窍,自此而下,口暨二便皆单窍”,具有通经活络、醒神开窍、调和阴阳等功效,主治中风、昏迷等[18]。风池穴最早见于《灵枢·热病》,位于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具有壮阳益气之功效,主治口眼歪斜、头痛、眩晕、中风等。太阳穴最早见于《银海精微》,位于耳郭前面,前额两侧,具有通络止痛、清肝明目等功效,主治偏头痛、头痛等。率谷穴出自《针灸甲乙经》,位于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主治偏头痛、头痛、眩晕等。角孙穴出自《灵枢·寒热病》,位于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主治目赤肿痛、头痛等。悬厘穴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位于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主治偏头痛、耳鸣、目赤肿痛等。由此可见,通脑活络针刺法调节脏腑、疏筋活络等作用,可有效治疗血瘀型脑梗死。疏血通注射液是中药地龙及水蛭的复方制剂,其中地龙亦称蚯蚓,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通经活络、清势止痉等功效,如《本草纲目》曰:“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肾脏风注,头风,齿痛,风热赤眼,木舌,喉痹,鼻息,聤耳,秃疮,瘰疬,卵肿,脱肛,解蜘蛛毒,疗蚰蜒入耳”,又如《日华子本草》云:“治中风并痫疾,去三虫,天行热疾,喉痹,蛇虫伤”;水蛭又叫蚂蟥,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味咸、苦,性平、有毒,归肝、膀胱经,具有破血、逐瘀等功效,正如《本草拾遗》中记载:“人患赤白游疹及痈肿毒肿,取十余枚令啖病处,取皮皱肉白,无不差也”,又如《神农本草经》曰:“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疏血通注射液有效成分为蚓激酶及水蛭素,可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并对血栓进行溶解,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从而起到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1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GCS评分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上述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对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中,治疗前后,两组AST、ALT、Cr、BUN组间、组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对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病人身体恢复,且对肝肾功能未造成影响,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对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身体恢复,且不会影响肝肾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全血黏度证候
标准黏度油混配及重复利用方法的探讨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血黏度高怎么办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