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品《罗马假日·印象》为例浅谈油画创作
2019-03-09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710048
康 文 严 慧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710048)
一、创作灵感
1.创作主题
《罗马假日·印象》,罗马假日是一部非常经典的黑白电影,那也是一段珍藏的记忆,尽管是黑白的,却是不可磨灭的。在创作过程中,笔者以照片为基础,用“黑与白”来表现,是希望画面更简洁纯粹,借此来唤醒人们深藏在内心的某种初心与记忆。
2.创作思想
当笔者看到罗马假日这部电影,突发奇想——将电影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但问题是:如果单纯简单的把电影画面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似乎意义不大,因此,需要用技法来丰富画面;其次,挑选电影镜头也需要反复斟酌。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受到格哈德·里希特作品的启发,他独特的创作方式即照片绘画,以照片为基础,但不完全重现照片,通过样板的媒体性质与绘画融合将该距离体现出来,这恰好也是笔者想要体现在画面上的。
二、创作过程
1.创作素材
确定主题后,笔者从电影中挑选一些具有形式美感,构成感强的镜头,截屏并筛选。其一是在西班牙广场,安妮公主在吃冰淇淋,乔制造偶遇的场景,两人在一起非常开心的镜头;其二则是安妮公主在宫殿里庄严、高贵、不苟言笑、只可远观的镜头。选这些图有一定因素,首先他们社会地位悬殊,其次宫殿里地处高位的拘束、压抑与逃跑后和乔在一起的自在、快乐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才使这段悲伤的爱情故事成为经典。跳出电影,赫本是一位慈善家,这些都使得电影镜头变成画面更具有深刻意义。
2.塑造调整
在绘画中不仅需要作者较强的造型能力和调控色彩能力,还需要的是感知能力。而技法是为了渲染画面氛围做准备的,它让画面流露出情感,让观者不由生出对过去的怀念与深思,这种老照片式的年代感、模糊感经过技法的加工使画面更加打动人。
定好图片素材,笔者开始正式稿的创作。构图是创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绘画的骨架结构,一个好的构图是一幅好作品的开始,因此笔者先用photoshop把镜头画面的构图和颜色稍做调整,使画面更具节奏感、力度感。
创作最开始是描绘背景天空与建筑,建筑有着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线与线之间的关系,建筑的力度、稳度都需要把握好。天空是最平整的,笔者用刮刀抹平,使天空不那么抢眼。建筑和天空刻画好,在颜料未干的情况下,拿大排刷从左往右直线扫过,亦或相反,虚化边缘线的同时保留建筑的原型。
人是绘画语言中最难画的,而人脸是成败的关键,刻画需谨慎。由于要画的比较厚实,而五官又要精致,这是一个极大挑战,每画一部分都需要离远观察脸部的黑白灰、边缘线的虚实关系等。人脸是关键,其次就是手和脚,描绘手和脚期间,骨骼构造、关节之间的衔接都是要特别留意的,每一笔的运用都影响着画面的体积感。笔者把浅色调好,先用小笔把皮肤画细腻,配合软毛刷轻轻扫过皮肤层,皮肤的光滑感才得以表现出来。
衣服的处理也很关键,它的质感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性质,赋予画面不同的色彩,使形状具有个性特征,画面中男主和女主穿的衣服质感不同,安妮公主穿的白衬衣和大摆裙,记者乔穿的西装,服装不同,画法自然有所差别。结合画面,先把安妮公主的衣服用重色勾画出来,依次灰色,白色,完成后拿笔刷进行扫动,利用技法渲染出模糊朦胧的效果,衣服柔和的质感马上显现出来。记者乔穿的是西装,西装的主要特点是外观挺括、线条流畅、给人精神挺拔、干净利索、绅士风度的感觉,因此在对西服的描绘上,我选择用大笔,大笔触随形体结构而动,挥洒自如,丝毫不拖泥带水,西服的特性也由此表现出来。
待局部刻画完成,画面推远,检查整个基调、黑白灰关系、边缘线虚实、以及线与线之间的穿插等,小范围的加以调整、改动,以加强画面整体效果。
三、创作风格
1.创作技法
在正稿创作中,格哈德·里希特的照片绘画《下楼梯的女人》是笔者创作最大的灵感来源,此画法最突出的特征是照相性的灰色及主题的不清晰性。在里希特“照片绘画”的画作中,经常将两种相互矛盾的手法(粗糙与细致)并置于同一幅作品,还经常是曝光过度、对焦不准、模模糊糊的,而这种模糊、朦胧却往往带有不可抗拒的魅力。他并非想在油画中精确展现照片原本的面貌,而是以模糊的图像,在作品中产生某种特性。通过翻阅查看他的资料与画作,参考他的创作方法,笔者受到启发,最终决定用厚画法来创作,先将整个画面构图,氛围把控好,完成大效果后,调整局部肌理效果,最后用技法进行模糊处理。
2.画面肌理
画面肌理是绘画中的重要部分,在创作中,笔者有用到厚、堆、平涂等方法,用不同的笔刷在铺完大色调的基础上进行扫动。笔触的使用也是表现不同肌理质感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协调绘画中的色彩、布局、比例以及画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传达出绘画的内在潜力和情感,笔者用大排刷潇洒的笔触,结合小笔的灵动,给人一种大气又精美的感觉。
附图:《罗马假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