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舞蹈教学的思考
2019-03-08阿依古扎丽·阿不拉
阿依古扎丽·阿不拉
摘要:舞蹈是用人体动作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而人的内心世界如同人的指纹一样,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中国的舞蹈讲究意境的创造,必须把握住舞台空间和时间的每一瞬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出情、意、形三者的统一。理解高职艺术教学中的舞蹈内涵,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综合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学 舞蹈语言 舞蹈形象 舞蹈意境
一、高职舞蹈教学现状
在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舞蹈的教学模式单一,在建设舞蹈平台时种类单一、定位模糊。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的扩展、实践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也有一定的阻碍。随着课程的改革,高校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不再是单纯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查,提倡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当前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中,仍然出现以教师为主体,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课程研究,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应用能力的提高。学校的课程体系不完善,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注重舞蹈语言的教学
舞蹈语言是由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所组成的,在舞蹈的教学中,可以在其中融入多种品德精神,向学生宣讲比赛中的舞蹈项目,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的锻炼。近几年,部分学校将舞蹈引入到文化建设中,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将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进行有效整合,借助最明显的明星效应,让学生主动去接受健康、积极的生活,就以“中国舞”为例,这项舞蹈中身体大部分肌肉都会参与到其中,所以具有非常好的舞蹈效果,舞蹈能够提高一个人的耐力和协调性,逐渐形成稳定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舞蹈中学生要主动与同伴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舞蹈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整理这项舞蹈的人文背景时,引导学生分析千年来文化的演变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三、注重舞蹈形象的树立
舞蹈动作,要求动作的展现与舞蹈旋律一致,动作新颖,各个动作之间的联系巧妙,所展现的主题与动作风格、舞蹈风格一致。在舞蹈的编排中,舞蹈为动作提供了良好的展现,突出了舞蹈的主题。在编排过程中,动作与舞蹈融合,通过对节奏、性质等进行规划,展现舞蹈的特性,通过舞蹈来突出内涵、相互協调,支持舞蹈的动作编排。一套舞蹈的成功之处不是动作技巧,而是动作与舞蹈的融合,两者融合带动观众的情绪,渲染舞蹈氛围。舞蹈可以提高动作之间的连接性。舞蹈的选择上需要在节奏、旋律上符合整体特点。学生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传统戏的相关特点,不断总结,创建属于自身的舞蹈方法,满足现代舞蹈的相关要求,提高学生的借助感、协调感。或者是借助舞蹈、音乐的形式,达到“身心合一”的基本要求,在文化建设改革过程中,适当加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身体机能。通过深入考究,完善的文化舞蹈锻炼宗旨是保证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相对平衡,基于动态原则,文化课堂上的锻炼不应该只是追求高强度的舞蹈,而是在动态化演示的过程中发现内在美。
四、注重舞蹈意境的构建
一套优秀的舞蹈,看的不仅是舞蹈动作的编排,舞蹈风格的选择和运用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舞蹈演员都具备不同的性格、气质、兴趣和舞蹈风格的喜好,将他们的喜好融入舞蹈当中,更能使他们产生共鸣,能把整体风格展示得更淋漓尽致。舞蹈选择是否适合,不仅影响舞蹈演员整体的表现力和情绪,更能使观众和裁判进入某种意境。完美的成套创编,不仅需要完美的动作编排,更需要选择一首完美的舞蹈相结合,只有完美地融入旋律和节奏中,动作才能跟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舞蹈是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所以学生一定要有仁爱之心,懂得爱同学、爱老师、爱祖国,秉承着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仁爱、礼貌的优良思想。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每种舞蹈的独特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质,促进学生积极地探索舞蹈文化,了解舞蹈的发展。对此,成立舞蹈文化小组,了解各个地区舞蹈文化的特点,然后组织相关的代表人员,总结其中的文化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钻研更多的舞蹈文化知识,整理相关资料,提炼出其中的精髓,日后更好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理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主动到社会中实践,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通过自身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为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高职舞蹈教学产生了改革的强烈需求,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必须积极去践行、去摸索。在充分掌握现有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况下,要对舞蹈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颠覆式的深入调整,满足更多学生的艺术发展需求,使有限的课程教育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能够为一线教师们提供有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