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生活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策略
2019-03-08袁素华
袁素华
摘要:在特殊教育中进行生活语文的教学是为了利用生活常识性的教育内容让特殊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切实地掌握生活实践中必备的语文知识与语言组织方式,使特殊学生能够通过课程中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基础与语言能力基础,促使其更好地开展生活实践。在特殊教育生活语文的开展实践中,教师为了确保特殊学生切实地从课堂学习活动中掌握相关知识,完成生活语文知识的内化,应该以制定教学策略的方式促成生活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特殊教育 生活语文 教学实效性
生活语文是特殊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生活语文教学的开展能够在帮助特殊学生建立起基础的生活常识认知之外,让特殊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语言认知基础对自身的实践行为进行简单的阐述,让其具备切实投入到生活实践中的能力。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殊学生在接受特殊教育生活语文内容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影响因素会对特殊学生的学习活动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一系列问题,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应对这些具体的教学问题,促成生活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一、创设活动情境,组织课堂实践活动
实践是将抽象的理论性教学内容转化为直观的操作过程,是帮助特殊儿童内化生活语文中教学内容的一种最直观与最有效的方式。在特殊教育生活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课程的实效性,首先应该针对特殊学生在认知层面所存在的特殊性考虑利用何种教学手段辅助特殊学生建立起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使教学内容切实地传达至特殊学生心中,使其产生深刻的印象,完成知识的内化。为此,教师在生活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活动情境,并组织特殊学生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之中开展课堂中的实践活动,使特殊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建立起对生活语文知识的认知。
例如在《我的家真干净》一课中,为了培养特殊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使其能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掌握清扫工具的实际应用概念,我即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了课堂中的实践活动。在我的耐心引导下,特殊学生将班级作为了自己的家,并展开了实际的清扫活动,以此创设了课堂中的活动情境。通过活动情境中特殊学生的实际操作,特殊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到卫生清潔工作的方法,并且在活动的实际体验中直观地认识到卫生整洁的重要性。活动情境中特殊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直接地体验了生活语文中教学的内容,使其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知印象,从而切实地掌握了这一教学内容。
二、利用生活资源,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由于特殊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特殊性,其在接受系统的教育前对生活实践中的具体事物未能产生系统的概念,因此在生活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学内容虽然特殊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是其并不能明确地指出其具体的概念性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对特殊学生而言相对抽象,这也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之一。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为学生具象化生活语文中的内容,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利用与特殊学生息息相关的资源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建立起认知,并将这一认知内容反作用于生活实践之中,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实践中能够清晰地辨别教学内容中的具体事物。
例如在《常见的餐具》一课的学习活动中,我即将生活中常见的餐具实物带到了课堂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这一实物资源的方式调动起了生活中特殊学生实际使用这些餐具的回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在对文章中出现的餐具进行讲解时会刻意地出示相对应的实物,使特殊学生的经验能够快速地调动起来与实物与教学内容形成对应,从而将具体的概念与实际物品对应起来建立起系统的认知,为特殊学生在生活中对餐具的辨识和应用建立起了理论知识基础。
三、施行鼓励教育,提倡学生语言表达
在特殊教育生活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对特殊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入,让特殊学生具备基础的认知与语文常识之外,还应该适当地给予学生向外界输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输出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较为良好的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实现与他人的交流活动。
我在特殊教育活动中为了提高特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将鼓励教育的模式融入了教学活动中,在课程中常常鼓励特殊学生针对生活语文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表达。例如在《我的家人》一课的学习中,特殊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积极地尝试组织自己的语言,对自己的爸爸与妈妈进行描述以及描述自己在家庭中的生活,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表达自信,并在不断地尝试中积累起表达的经验与组织语言的经验,进而实现表达能力的提升,并敢于在生活中进行表达。
通过教师结合特殊学生实际情况与生活语文教学内容所制定出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活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以此为特殊学生的生活语文学习活动创造更加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环境,助力特殊学生生活知识的积累与语文能力的初步提升,为特殊学生的未来社会实践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