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细节 促进成长

2019-03-08蒋树林

丝路视野 2019年19期
关键词:教研环节细节

蒋树林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社会对教育越来越关注,家长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已经受到威胁,教师素质的提高、专业的发展已迫在眉睫。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青年教师,更应思考如何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我想,我们应该利用一切的学习机会充实自己,特别是联合教研,教师应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提高自己。如何能更好地找到差距,努力提高,笔者认为更应关注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提问,甚至某个眼神。从这些细节中反思教学方法,挖掘教学艺术,从而使自己不断提高。

关键词:关注细节 促进成长

一、关注细节,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一节课是由很多环节组成的,对于某一节课的优劣,我们不仅要从整体上看,更多的是看一些细节处理得怎么样。一堂优质的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地方让人回味无穷,总是有许多细节之处让人津津乐道。那些名师之所以被公认技高一筹,就正是因为某个或某几个环节非常精彩,从而成为闪光的亮点,让那堂课闪烁出教育的智慧与艺术的光芒。因此,在联合教研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去关注那些细节,思考那些细节,探究那些细节,从而找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二、以活动为载体,让细节有血有肉进而产生灵魂

(一)活动前认真设计细节——聚细节之形

在参加联教活动前,参与教师在知道教学内容后就要认真审视:哪一环节不好教学,自己应该怎样设计。如“不确定现象”,知道这一节课的内容后,笔者就想: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很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到生活中去,应当从新课的引入、新课的学习再到最后的练习,都要去找紧紧贴近学生生活的那些不确定现象,让不确定的生活现象走进学生。课前可设问:“老师是男老师吗?”“当我还没来到你们教室的时候你们能确定是男老师吗?”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顺利地引入新课,而且紧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很多,我们应该去选择生活中更典型、更接近本班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如:你能确定你爸这时在干什么?回家时你妈妈在家吗?明天会下雨吗?这些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让细节初俱轮廓。

(二)活动中认真去关注细节——聚细节之肉

课前精心设计的环节,要作为一种资料与教研课进行对比,看看上课老师如何处理这些细节的,然后去比较、分析、思考。在迷惘的地方,不要轻易做判断,要从大纲上、教育学、心理学上去找根据和理由。对照之后,笔者发现今天的执教者教学流程如下:首先在导入时采用了“游戏”——摸乒乓球;在后续的教学中通过改变乒乓球的数量的方法让不确定的可能性发生变化;然后通过“转盘”给予优秀者的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商场抽奖吸引顾客的形式;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新设计“可能性大小”并展示;最后谈收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参与率几乎100%,老师的评价及时……在评议的时候,与会教师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实,对比的差异会让人自惭形秽,苦思和冥想会让人痛苦。但唯有经历了痛苦,那些细节才会更丰满,之后的顿悟果实才会更醇美香甜。但我们不能只思其形,还应当绘出形,特别是上课教师的一些精彩环节要把它记下来。这些细节是教材和教参上找不到的,这也恰好是优质课堂的精华之所在。

(三)活动后要认真反思细节——聚细节之魂

两相对比,高下立现。苦苦的思索与在教学理论书籍的指引下,笔者有了一些收获。

1.细节的考量应思及学生因素,忌主观臆想。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目标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新知,获得成长。这位老师的导入不仅具有对教学内容的铺垫和准备作用,而且贴近生活。《教育心理学》还告诉我:这种导入策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好的教学设计、好的细节处理要考虑教学内容本身的前后联系,还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储备、生活环境、接受力等。只有多管齐下,才会让细节活起来,亮起来。

2.细节的考量应思及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关系,忌鹤立鸡群。对比这位教师的教学,笔者发现自己的教学与细节的预设进入了一个误区:为一个个任务而生,一环与另一环之间是生硬地绑在一起的,毫无连贯性、整体性可言。反观上一堂课导入时的“游戏”——摸乒乓球不仅仅是导入,让课堂气氛热烈起来,更是自然地过渡到“可能性大小”的教学;而课堂上对学生表现的评价,不仅是一种激励手段,更胜在通过“转盘”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商场抽奖吸引顾客的形式”,深化了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认识,让课堂教学一度达到高潮;而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新设计“可能性大小”并展示,让整堂课达到一个新高潮……如此的教学,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生成与发展浑然天成,课堂完美得几乎无懈可击。这就是让细节动起来、让整体协调起来的魅力。

3.扬长避短,找到细节之间的契合点。虽然笔者之前的教学预设缺点多多,但自以为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关于对“教师性别的猜测”是与课堂内容紧密衔接的,关于“爸爸妈妈在干什么”“天氣怎样”也是很贴近生活的,这与“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理论是一致的。反思后,笔者认为可以在揭示“不确定现象”时让同学们说一说,还有哪些是不确定的,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唯有扬长避短,才能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联合教研,不仅为上课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也为我们听课教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只要每位教师在活动中认真去关注、思考、交流和反思,我想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收获。长此以往,积众家之所长,凝聚思想之华,付细节以思想之灵魂,细节必将让课堂绽放异彩。

猜你喜欢

教研环节细节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细节取胜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