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
2019-03-08李小虎
李小虎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课堂教学互动化的模式应用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利用其模式激发学生课堂兴趣,提高数学综合水平,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课堂互动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与课堂氛围,将创新之法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创新模式
生活化教学,课堂互动化体验是一种创设性情境式教学,具有形象性与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单调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对数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索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小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一、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乏味,将解决方式固定化,学生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单一地跟着公式走,课堂氛围沉闷无趣,导致学生无法自觉自愿学习。情境式创新教学模式,营造了开放的课堂氛围,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将学生从传统枯燥无味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与实际生活相融合,通过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培养能够自主解决问题与探究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仅仅是简单地记忆公式并进行计算运用,缺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新的教学模式赋予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特性,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从中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性,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性。在教师的数学课堂引导下,学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教师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大多采用特权式教学方式,学生很多时候只是单一地听教师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将固有的数学教学步骤传播给学生,单纯地根据教材施教,学生则为了听课而听课。师生之间缺乏在课堂中的沟通交流的互动性,小学数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有其一定的连续性,需要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透彻,只有建立起寓教于乐的沟通关系,才能在课堂互动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的应用
(一)利用工具教学法,提高学习技能
在小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数学仅限于数学是种数字的理解,未真正了解数学的内涵与学习意义。运用开放式情境教学增强课堂氛围,有效地诠释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如:教师在小学数学起步教学中,借助彩色小棒、珠算器等工具,使数学概念具体化,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容易接受,使这些情境与学生日常生活贴近,学生在感悟中明白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真正意义与解决方式,利用工具教学法既营造了课堂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技能。
(二)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数学观察力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将数学问题进行生活化,用实际生活教学法去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普遍存在性,从而调动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性。如:在“长方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都运用在哪些方面,例如手机、集装箱、课本、文具盒等,让学生逐一举例说明,以此来促使学生将生活观察力灵活运用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创新,利用此模式,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实现课堂互动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依据教材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更新外,还要重视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讨,在教师的引领下,让每位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如: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地小组分配,每组以4~6名学生为标準。优选出每组组长与书记员,负责问题讨论与总结。讨论完成后,教师及时做正确的引导与指导。通过小组合作互动式讨论学习,培养了小组共同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将数学问题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而教学课堂中的互动性,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共处,使其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