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9-03-08刘丽艳

丝路视野 2019年19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小学阶段创新意识

刘丽艳

摘要: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的方式、非常规的想象力,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阶段 求异思维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多年来,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走入了误区,教师照本宣科、画地为牢,教得死,学生学得死,学生按照老师设定的教学路子走,很少有思维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也很少看到老师在课堂上鼓励那些有思维的学生。经过教学反思,笔者觉得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保证学生学习的首要的条件之一。所谓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的方式、非常规的想象力,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创设有利于创新的教学情境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设导入新课的问题情境,创设新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变“你要明白……”为“我想如果……”如:在教“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大胆地一改过去从课题导入的手法,而从课文后面宇航员说的那句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来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去思考:“从这句话中,你想知道什么?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地球,怎样珍惜地球给我们所提供的资源?结合新闻中出现的一些泥石流、坍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再比如:教授“藍树叶”一课时,问:你见过树叶吧?都是什么颜色?学生答:红、绿、黄……教师板书蓝树叶并在蓝字下面点上重点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通过导言就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了,课堂上的气氛活跃了,学生也由被动地学习转为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教育。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很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当老师和同学在一起探索求异的时候,他们往往袖手旁观。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想也白想,自己根本就想不出来什么问题,特别是他们在自评时,只会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而对自己的优点避而不谈、视而不见,针对这种现象,首先就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错了,不一口否定、挖苦,而是鼓励学生说:“让他在想想,老师相信你能想出来。”对于敢于创造的学生更是及时表扬肯定学生的创造成果,使学生明白,人人都有创造力,“你”的想法,就是“你”的创新;“你”的与众不同,就是你的创造,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闯、敢造的精神。

(三)鼓励学生去质疑

创新的关键是让学生敢于去求异,这就要教育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古、不迷信权威;树立自己的理念、观点。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欢迎学生随时质疑发问。如: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去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知识之路,这样既活跃了思维,又让学生都动了起来,变被动思考为主动质疑。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了思考,习惯了质疑,习惯了创新。

二、创设有利于创新的教学模式

没有科学的教学观念,就不可能产生科学的教学行为。传统教学中把知识的积累,掌握的程度、数量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而忽略了教学过程,可教学过程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上,本着在自读中自悟,在自悟中自创的原则,设计了“读、悟、创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小燕子》的时候,大声朗读并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观察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抓住特点来描写的?(可小组讨论)通过观察描写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第一步是激情导入(多媒体),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下来通过直观感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步是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感悟,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紧接着第三步的精彩再现,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为创新求异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教学模式能被学生所接受,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三、课内外相结合

课堂上教师用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姿态、丰富的教学经验、直观的多媒体教学、精彩的教学手段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相互之间建立良好的支持性同伴关系,让人人都有创新学习的机会。课后的活动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课后组织学生设计环保宣传画,在教学“鸟的天堂”课后让学生导游解说词。通过这些活动把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体。

四、结语

总之,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很大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学生会自主的求新、求异。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许多不足,如有的学生思维还是没有完全放开,总爱跟着别人后面走,也有的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等,这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完善,用教师的爱心、耐心、恒心去帮助和鼓励他们,最终达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培养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小学阶段创新意识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