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创新研究

2019-03-08马晓龙

丝路视野 2019年19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

马晓龙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职业岗位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为目标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面向生产岗位需求的职业型人才。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健全,从而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运用能力。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为生产第一线供应优秀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校内实训基地 管理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基本上都是采取工学结合的培训模式,其中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开展时间不长,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创新。

一、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问题分析

(一)實训设备滞后于实际生产发展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普通专科院校、职工学校、中等职业院校通过重新组建的方式建立的,这些院校本身的办学条件就比较滞后,加上现代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训基地建设速度没有跟上学校发展速度,地方财政以学费收入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支出,很多高职院校的经费不足无法拿出资金采购新型教学设备,从而出现实训设备跟不上实际生产更新速度,尤其是近两年,高职扩招人数不断增加,而实训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滞后,无法满足现有学生的实训需求,导致实训教学的效率下降。

(二)实训项目设计滞后

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训教学中并没有重视学生职业技术的培养,主要是为了满足理论教学,通常是理论课程讲什么,实训教学就做什么,实训教学只是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无法让学生体验到实际工作经验,甚至无法培养基本技能,更谈不上与实际工作相融合,导致实训教学流于形式。

(三)师资团队有待提升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是综合大学毕业生以及相关机构的研究生组成,大部分教师都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通常是一毕业就直接上任教学工作,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实践练习;实践教师多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理论讲解水平不高,很多情况下讲解不到位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无法将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高职教育本身对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重视师资团队水平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创新策略

(一)探索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需要依托于专业教学与校内实训基地,建立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生产服务与科研活动为一体的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专业教学与行业培训的有机融合。通过实训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练习,从而为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机会,并且要面向岗位开展培训、鉴定以及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其未来的工作建立扎实的基础,同时能够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以及科教水平,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例如开封大学建筑专业通过与开大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的合作,共同进行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除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途径。

(二)探索校企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

目前定向培育是校企合作中的重点发展方式,其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之后,由企业在专业选拔合适的学生组成定向培训班,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培训方案以及课程安排,并由企业提供实训机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训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定向培训班的教学管理,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到企业工作。这种方式能够达到互利互惠效果,有助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富士康集团的合作,有富士康集团提供实际生产设备,校企双方按照实际生产流程共同设计实训基地,然后由校企双方共同进行管理,并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选拔合适的学生组建定向培训班,在毕业后能够全部到富士康集团工作,达到互利互惠的效果。

(三)深化产学结合

高职院校需要依托于产业进行实训教学改革,才能够避免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相脱节的情况,根据企业对人才知识、素养以及能力的要求,对实训教学进行改革,并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的统一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引入新设备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训体验,还需要引入相同的管理模式。同时还需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理解,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教育水平。此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的管理,从而让学生更快融入企业生活,能够为学生未来工作建立相应的基础。

三、结语

高职院校需要建立长效运行机构,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加强规范化管理,从而为实训基地的运营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调度指挥在铁路货运改革中的管理创新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