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如何培养数感

2019-03-08王涛

丝路视野 2019年19期
关键词:估算操作数感

王涛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十个核心词,“数感”是其中第一个。本文介绍了五种在课堂中培养数感的策略:联系生活,建立数感;动手操作,体验数感;重视估算,发展数感;数形结合,强化数感;解决问题,升华数感。并通过具体的案例描述分析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感 操作 估算 数形结合

数感是新课程标准十个核心词中的第一个,新课标对数感有着明确的解释。就像学英语有语感,学音乐有乐感一样,数感是对数的一种理解和感觉。不管是在数学学习还是在实际生活中,拥有良好数感的人往往能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最优的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这样的答案:小明的身高是140分米,课桌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集装箱的容积是70立方分米,小刚跑100米用了14分钟等,那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答案呢?是因为学生粗心还是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教师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数感比较差,我们教师也容易忽视学生数感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心中一点“数”都没有。可见数感对于小学生掌握和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谈谈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当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时,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建立良好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主题图,然后数一数:1只小狗、2只大鹅、3只小鸟、4只小鸡、5个南瓜,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与“1”相关的事物:1本书、1根粉笔、1辆汽车,并引导学生思考“1”与“5”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渗透了“1”是最小的计数单位,所有的自然数都是若干个“1”组成的。为以后数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动手操作,体验数感

动手操作能让学生把外在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内在的思维活动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在脑海中建立数的表象,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降低学习数的难度。

例如,教师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利用小棒,让学生数出11根,来认识11。当学生1根1根地数到10的时候,可以提醒他们先把10根捆成一捆,然后再数出1根,这样能一眼看出这是11根。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10根捆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对“10个一是1个十”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11的组成“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有了直观的感受。然后使用计数器,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来直观地认识数位的名称、数的组成以及数的读法、写法。个位的10个珠子合起来换成十位的一个珠子,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也体会了“满十进一”。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发展了数感。

三、重视估算,发展数感

估算不管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还是在实际的生活中都应用广泛。估算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估算教学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练习题:阳光小学417名同学乘车参观博物馆,每辆车限乘49人,8辆车够吗?因为49×8<50×8=400,我们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需要估算就够了,把49估成50,一辆车乘50人8辆车乘400人都不够,那每辆车乘49人,8辆车更不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估算的方便和实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数形结合,强化数感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对他们来说“数”是抽象的,比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数”转化成直观的“形”,借助于“形”的直观来学习抽象的“数”,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强化数感。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就是利用正方形的直观模型作为载体,通过平均分形象地展示了小数形成的过程。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元,3份就是0.3元。借助“形”的直观来理解抽象的小数,并且沟通了一位小数与分母是10的分数的内在联系。

五、解决问题,升华数感

在课堂中让学生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聯系。

例如,人教版中的练习题:将680kg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kg。需要多少个纸箱呢?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充分肯定合理的成分,最后通过对比得到最优的方法。这里就不能随便使用以前学过的“四舍五入”。根据实际情况,不管剩下的葡萄是多少,都要再装一个纸箱,所以应该“入”。当我们算到个位是5的时候,需要45个纸箱,但是45还要多一点,多出的这一点就还需要1个纸箱,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得到需要46个纸箱。这里就用到了“进一法”将45.3小数点后面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一。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不断完善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不断地培养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我们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钻研,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探索有效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数感的目标落实到我们每一节数学课堂中,从而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估算操作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几点做法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