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DDIE模型的大学物理实验微课程探究

2019-03-08卿晓梅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30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微课

卿晓梅

摘   要: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预习和课堂指导实效低的问题,基于ADDIE设计模型,现以“杨氏模量实验”为例,探究设计包括教学分析、课程内容与展示设计、课程制作、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五个维度的大学物理实验微课程,使实验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估过程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能有效的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微课  ADDIE模型  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0(c)-0181-02

大物理实验课程是理工类本科学生好专业课的基础[1]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几点困境:学生的实验预习效果不理想,从而影响实验的操作效果;在有限课堂时间里教师现场指导效率不高;如何提高实验的效果,让学生在实验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理论,并运用到实验操作中,成为实验教师研究的重点。借助目前流行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来辅助实验教学成为一个可行的方案,通过开发短小的微课程,为学生提供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程指导和督促,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

微课的定义,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10min,最长不超过15min的时间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2]。与课堂教学的区别: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场景,区别于一对多,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类似于一对一辅导,注重学生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实验教学具有知识点集中、内容可分解和图示多等特点,可以明显的看出,微课非常适用于实验教学,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通过微型移动终端设备学习的愿望。

1  杨氏模量实验的微课程探究

拉伸法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的实验(简称“杨氏模量实验”)是涉及光学和力学的综合性实验[3-5],该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光杠杆装置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并学会使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的难点在于光学仪器的调节和使用要求精准规范,但学生在实验前无法接触到实验设备,难以理解和掌握仪器的调节和使用方法,课中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仪器使用的讲解,讲解过程中学生也不能很好的理解,给实验教学带来耗时低效的困扰,由于调节和使用仪器的方法不当,还经常损坏光杠杆。

1.1 微课程设计的ADDIE模型

1975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中心首次提出美国陆军设计和开发的培训模型——ADDIE 模型。它主要包括 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ment(开发)、Implementation(实施)、Evaluation(评估)五个阶段。2002年由De Simone、Werner、Harris 提出,ADDIE 模型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6]。如今ADDIE 模型被大多数教学设计工作者看着一种通用的模型,为决各种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依据。

1.2 基于ADDIE的杨氏模量实验微课程探究

杨氏模量实验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将基于ADDIE模型,在教学分析、课程内容与展示设计、课程制作、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五个维度进行。

1.2.1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只要是教师在课程开始前通过课程内容、目标、教学条件和学情等全面了解和分析,以求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条件、学生情况、课程目标和难点重点等,如表1所示。

1.2.2 微课程内容与呈现设计

结合教学分析和微课的特点,现将课程内容设计为5个方面:杨氏模量、光杠杆基本原理和应用、逐差法、杨氏模量综合实验仪、实验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具体内容设计:杨氏模量、光杠杆基本原理和应用、杨氏模量综合实验仪采用微视频进行展示;逐差法、实验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采用微课件进行展示。

1.2.3 微课制作

微课制作的方法一般有实录、软件合成、录屏等。考虑制作器材、成本、人力和技术这些因素,老师们最方便的是采用手机录制短视频和 PPT屏录制进行微课制作[7],如图1。

1.2.4 课程实施和评估

课程的实施主要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微视频和微课件发布到“学习通”平台,建立班级群,提前发布学习资料和任务,在开课时进行预习效果测试,通过测试后进行实验,实现过程中学生继续使用微课指导实验,课后借助微课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的撰写。教师通过移动平台进行课前辅导、课中签到、讨论、互动和作业布置,课后评价。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随时对课程提出意见和评价,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形成了良好的进化式实验教学微课模式。

2  结语

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利用ADDIE设计模型,根据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使实验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估过程更贴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能有效的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既解决手机给课堂带来的困扰,又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杨述武.普通物理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胡铁生.微课设计的六种实用技巧[J].中國信息技术教育,2017(23):8-10.

[3] 李静,励志明.普通物理实验[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4] 杨述武.普通物理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吴泳华,霍剑青.大学物理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聂玮.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16):54.

[7] 林佩珠.普通物理实验微课程开发——以“钢丝杨氏模量的测量”为例[J].物理实验,2016(10):32.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教学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会问”才“会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