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国家要大力扶贫

2019-03-08段梦林

西部论丛 2019年7期
关键词:扶贫传统文化成本

段梦林

摘 要:虽然这些年来我国的贫困发生率正处于不断降低的趋势,但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仍然有着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也主动打响了脱贫攻坚战。然而对于国家大力扶贫的原因,很多人却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为此,本文从成本理论入手,对国家大力扶贫的原因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扶贫 成本 传统文化

引 言

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一直以来,国家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视的。然而从目前来看,受城乡经济差距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贫困问题仍然是比较严重的,而这也正是我国大力扶贫的主要原因。

一、成本与效益视角下的扶贫原因

必须要明确的是,扶贫并非简单的敲锣打鼓、空喊口号,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在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同时,通过长期的坚持与努力才能够解决的重要问题,因而毫不夸张的说,扶贫工作实际上是一场“恶战”。在扶贫工作中,无论是党中央还是各级的党委组织地方政府,都将扶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上,而社会上各个主体也都积极参与到了这项浩大的工程中来,很多扶贫干部甚至还需要在处理大量工作的同时面对来自于生活的巨大压力。而扶贫工作一旦未能处理好,也会进一步激发社会矛盾,出现“失民心”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开展的扶贫工作不仅规模庞大,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对于这一点,很多人常常会产生一些疑问,总结来看就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本身不一定非要用这样一个“格调”来脱贫,同时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并非只能够依靠几千万贫困人口来助力,既然如此,那么为何仍然需要大力开展扶贫工作呢?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尝试通过逆向思维来进行思考。如果国家没有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那么国家依然可以繁荣、富强的发展,但是这一发展趋势是完全依靠各行业精英与顶尖人才来维持的,而贫困人口则会依然或甚至是更加贫穷,这样一来,贫富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也会随之不断激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就仿佛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年人,这个老人虽然精神矍铄、行动正常,但贫困人口的存在却如同一个巨大的伤疤,留在了老人的身上,即便在短期内不会威胁生命,但时间一长,就必定引起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矛盾的长期积累,社会会一直处于失去生机与活力的状态,而这些因贫困人口而产生的隐藏问题则会在关键时候会成为致命一击,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甚至是倒退。因此,国家之所以选择扶贫,实际上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的,即便这项工作会在前期付出巨大的成本,但在国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却必将会取得更大的收益[1]。

二、管理成本角度下的扶贫原因

对于贫困人口来说,由于生活贫困且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因而很多人常常会为了获取生活所需而采取冲动性的行为,甚至是因一时蒙蔽双眼而选择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对于社会治安、国家稳定以及广大公民的人身安全都是非常不利的。由此可见,如果国家不能尽快带领多达几千万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那么就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威胁,并使得社会管理工作的成本大大增加。因此国家之所以需要大力開展扶贫工作,实际上也是为了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保证社会治安的稳定性。

三、生产资料角度下的扶贫原因

从目前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很多行业领域都呈现出了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整体发展趋势,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劳动力问题却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对于扶贫工作来说,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虽然会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如果能够采取正确的扶贫方式,为其提供脱贫致富的机会与路径,带领贫困人口主动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那么这些贫困人口就会转化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并最终从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担转变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时,贫困人口如果能够勤劳致富、主动创业就业,那么也能够带动相关人员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更多的高端劳动力得到解放,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四、社会和谐角度下的扶贫原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本质上来看,扶贫工作的目标其实并不仅仅是要帮助广大贫困人口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以及生活质量上的提升,而是要通过扶贫工作来让贫困人口掌握稳定的谋生手段,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使其能够建立起对于生活的自信与希望,达到“扶志”的效果。因此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扶贫工作实际上也是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有效手段,其不仅能够让人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同时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也就是说,扶贫工作本身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激发更多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更能够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国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国家之所以需要大力开展扶贫工作,实际上也是从实现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进行考虑的,

五、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扶贫原因

正所谓“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人的精神需求往往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的,也就是说,传统文化的发展必须要以物质生活为基础,如果人们的温饱尚且无法实现,那么自然也就谈不上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对于贫困人口来说,由于其生活水平较低,因而在精神文明建设、传统文化发展方面也都缺乏积极性,而开展扶贫工作,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自然也就愿意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来。因此,扶贫工作使得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使我们老祖宗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东西在新时代获得了生长土壤,筑牢中华文化的根基,让广大农村真正成为有所作为的广阔天地,延续中华文脉,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凝聚力,为世界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国家扶贫战略都是完全正确的,而随着扶贫工作的全面展开与不断深入,人类社会的美好前景也必将会在中华大地上不断生动涌现。

参考文献

[1] 孙川.精准扶贫视角下鄂南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J].时代报告,2018(08):204.

[2] 梁丽娜,钱鹏.践行精准扶贫战略 助力脱贫攻坚[J].农银学刊,2018(04):17-19.

[3] 邱爽.精准扶贫的交易成本透视[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97-102.

猜你喜欢

扶贫传统文化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证监会“扶贫”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管仲“扶贫”
哲理漫画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