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春节套路深

2019-03-08史小V

博客天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客气味儿一家人

史小V

春节法定假日是7天,一定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少一天太短,多一天则太长,七天刚刚够圆满完成一个约定俗成的春节中国式“套路”。

不知道别人家春节时是啥样的,我家的套路是这样的。

从小年开始,爸妈就开始频繁地问:什么时候回来啊?哪天?几点?几次车/航班?

没有微信时,我和我姐通常会商量一下,订好机票或火车票,然后发短信告诉爸妈。有了微信之后,订好票后都会直接发到全家的微信群里。但爸妈不知是不看,还是看过又忘了,总之是要例行问一问的程序,微信问过之后,还要打电话,打了电话之后,还要再三确认,然后在掰扯数次“不用来接了”“不行,一定得去接”后告终。

我不喜歡我爸妈来接机/接站。因为几乎每次都要为在哪儿碰头找来找去,我又不是不知道我家在哪儿,直接打个车,报上地址,车送到家门口,一推门,家里一桌热乎乎的饭菜,放下行李,坐下就吃,这多自在。

但我爸妈坚持要接,这在我看来,可以说是积攒了一年的热情,也可以说是一种“客气”,只有客人,才需要来时接、走时送,自家人哪个不是“爱去哪儿去哪儿,谁管着了”呢?

但这个客气劲,通常会维持三天。这三天里,老母亲关怀吃得饱不饱,老父亲担心穿得暖不暖,但凡想插手帮个忙,一定是两手摆成一对儿拨浪鼓,“不用不用,快去歇着吧”,其实歇着也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无非是看看电视、玩玩儿手机。

但这亲热又客气的模式,在经过热火朝天、大张旗鼓地操办除夕夜后,很快就归于平淡了。就像离散多年后,需要有一个“确实是亲生的”确认过程,然后,就一切又恢复平常了。

越长大越发现,儿女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就像是童年背过的歌谣、血液里烙下的模板,经过春节前的“冷启动”预热后,很快就会重新激活。

周遭了解一圈后,发现多数人家的相处模式,和我家也相差不大:老妈开始抱怨,哎呀吃完饭碗也没人刷,老爸开始不带声色地训斥,一天到晚不是看电视就是看手机,带着爹妈出去吃顿饭,换来他们一顿“没什么事儿瞎花钱”的唠叨,再去商场买点儿新衣服,他们一边喜滋滋地换上,一边却念叨“我啥也不缺”……唯一不同的是,我还上学时,父母常用关心的语气提醒“作业写完了没”,如今关心的对象换成了我儿子。而小孩子的回复竟然是出人意料地一致:离开学还有好长时间呢,不着急。

到了要返程的日子,“相爱相杀”又切换成依依不舍,拼命往行李箱里塞东西,理由无外乎是“外面买的哪有自己家里做的好”。今年我家里没做什么吃的,我妈只给我带了一袋自己做的泡椒鸡爪,后来大概又觉得不够气派,将别人送她的一套韩国化妆品、一盒日本洗衣球拿了出来。为了她开心,我只好照单全收。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年味儿淡了”。对于我来说,“年味儿”却一直都是这样的:先充斥着殷勤的热情,继以唠叨、琐碎和家长里短的鸡毛蒜皮,没有意义的闲言碎语,最终以温情和眷恋收尾。

其实对多数中国家庭来说,一年到头,大概也只有春节这么几天,一家人是处于一天24小时“耗”在一起的状态。“年味儿”与其说是一种盛大的、超亢奋的集体狂欢,不如说是一年之中难得的互相奉献、互相了解、互相嫌弃又重新互相体谅、互相接纳的过程。

人们总是容易遗忘。成长似乎是倏忽之间完成的。但春节成了一个提醒键,每来一次,便重温一次,许多人会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回想起父母年轻的时候,回想起生活节奏没有这么快、大家还很穷的时候……一年的疏远,在春节中重归熟悉。每个人似乎都变了,但一到春节,好像大家也并没有改变太多。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最大的“年味儿”,大概就在于这种终极心理确认—我们,还是这样的一家人;我们,就是这样的一家人。

猜你喜欢

客气味儿一家人
虎年春来年味儿浓
搞笑一家人
“土味儿”拼多多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不客气
味儿
奇奇一家人
幸福一家人
一家人
别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