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是让外界理解中国文化的有效手段(关注两会)
2019-03-08李司坤
本报记者 李司坤
“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将不期而至!”在3月7日举行的香港代表团开放日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马逢国在发言中做出如上警示。
马逢国在发言中表示,过去一年,国际上出现了一股保守思潮,该思潮主要体现为单边主义、保守主义,以及发动贸易战、在高科技领域对别国进行遏制、打击和限制。
“这种遏制,我认为不过是表面的体现,在更深层次上必将出现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较量。”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马逢国进一步解释道,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将不期而至。“举个例子来说,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促进共繁荣、共进步,”他说,“但有的国家用什么办法来对我们呢?它们声称‘一带一路是一个债务陷阱,说我们要陷害那些沿线国家。”马逢国认为,这就是一种十分恶毒的意识形态上的攻击。
马逢国在发言中建议道,面对来自意识形态层面的遏制,我们的应对办法,就是从文化上促进不同地方的老百姓对我们的理解,“民心相通就是最有效的措施”。
他提出,应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大湾区等区域的文化融合和交流活动,让各个阶层都能参与其中,体验和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此外,我们还要提升外宣工作的针对性和质量,用受众更容易接受的内容模式和语言来推动工作。
作为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马逢国认为,影视是让外界理解中华文化的有效手段,但他同时提到,目前我国的影视创作工作主要以满足国内观众和国内市场为主,“我们还没有很成功地突破、进入到国际市场”。
马逢国说,香港电影过去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成功尝试,“但那个时候主要还是靠一些动作片、武打片来打进国际市场,真正从深层次的意识形态领域来看,我们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近日,在内地票房口碑双丰收、被视为中国科幻走向世界代表作的《流浪地球》,在香港遭遇票房滑铁卢。马逢国认为,背后原因可能是存在文化上的隔阂。这种隔阂是一种文化上的民心相通问题,须通过民间的努力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