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与“笑哭”表情的语用意义对比研究
2019-03-08袁缘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袁缘[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10]
一、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网络表情符号作为交际中的一种新方式,已被广泛使用。在聊天过程中适当地使用表情符号能有效诙谐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同一表情符号可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且所传达的意义各不相同。同时,尽管在同一语境中,因个体不同,使用的表情符号也不相同。因此,表情符号的语用意义值得深入探究。作者拟从“哭泣”与“笑哭”两种表情入手,探析这两种表情的语用意义异同。作者也关注表情作为非言语形式,是否具有与言语同样的语用意义。
二、前人研究
国外关于表情符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情绪的表达功能,随后语言学家们发现这并不完整。Evans认为,语言是多模态的,如同手势和表情,表情符号是非言语暗示,可以作为语言的补充帮助语言传达信息;但表情符号作为一种新生语言,其词汇数量有限,且不具备语法系统。Cohn认为表情符号的组合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且能够表达意义。Provine等人指出表情符号不仅可以表达,还可以为语篇划分标点。Dresner和Herring认为表情符号并非只能表达感情,还具有某种实际作用,即表情符号能够表达一定的语用意义。
在国内,近七年关于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集中于研究网络表情符号的影响力及人际功能。谭文芳(2011)就网络表情符号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她提到网络表情符号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简化社会认知;第二,诱导情绪体验;第三,导致自我涉入。李佳(2015)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网络表情符号,认为强势模因的特性同样适用于表情符号,具有长寿性、多产性及复制真实性。刘志英等人(2017)运用礼貌策略分析微信中的表情符号,认为表情符号是一种多模态的非语言媒体。多模态设计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表情符号的使用能给会话本身带来语境和社会意义。
三、“哭泣”与“笑哭”的语用意义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4组示例分析,探究“哭泣”与“笑哭”表情的语用意义。同时对两种表情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
(一)“哭泣”的语用意义分析
① A:你怎么啦,看起来有点不开心啊?
由例①可知,同事和B产生了误解,对于同事说的文件未归还,B不予赞同,因为B清晰记得已经还给同事,两人就此吵了起来。“哭泣”这一表情将B委屈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导致人们感到委屈的原因主要是误解。误解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个是客观地描述交际结果,即说话者的预期意义与听者的解释之间存在差异或不匹配。另一个是强调听者的主观作用,这意味着听者无法识别说话者打算传达的内容。宗世海(2000)认为导致误解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说话者的话语,二是听者的心理。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不可或缺。这两方面工作的顺序是说话者的话语提供了误解的可能性,或听者的心理有助于实现误解。例①中的误解属于第一种定义,即同事说的与B认为的事实不符,导致双方误解,同时,B认为自己被冤枉,心里极度委屈。
例②是对个人悲惨遭遇的阐述,鞋子打湿、被老板批及手机被偷等惨状,想表达内心的伤心之情。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可用来解释这种现象。关于言语行为,首先由英国哲学家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该理论体现了语言的哲学观点,即说话是为了行动,揭示了语言交流的本质。何兆雄(2011)关注新模式,一位发言者在发言时同时实施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Austin曾试图将言外行为分为几大类,但他本人对分类并不满意。Searl对言外行为分类进行了规定。他首先指出12个变异维度,其中言外行为彼此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分别是:言外之意、适从向和表达的心理状态。言外之意指一种言外行为所分享的观点或目的。适从向指言外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即言语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表达的心理状态是指说话者的心理状态或他在执行言外行为时对命题内容的态度。基于这三个不同的差异,Searl(1969)建立了他的分类法,确定了五种类似的言外行为:断言、指令、委托、表达、宣言。因此,例②中实施的就是表达这一言外行为,表达出自己的不幸遭遇。
(二)“笑哭”的语用意义分析
例③中的“笑哭”表情表明说话者讲了笑话。那这句话是如何产生幽默的呢?我们可以从合作原则角度来分析。合作原则由著名哲学家Grice提出。他认为,人们的会话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双方的交谈也必须是相关的,否则就会造成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结果。双方似乎遵循着某种原则,在共同的合作下去完成相互间的交流。这一原则被Grice称作合作原则。他将合作原则细分为四个准则,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在日常交谈中,人们一般都会遵守这些准则以保证对话能够正常进行。但有时出于其他目的,说话者会有意违反其一。幽默则是其中的一种目的。在例③中,“你别紧张”和“我不是什么好人”是两个相反的意思,违背了质量准则。按常规来看,“你别紧张”后应跟着“我是好人”。因此,说话者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也由此产生幽默话语。“笑哭”表情的应用就论证了说话者确实想要表达幽默。
④ A:请问你昨天弄的那部分弄完了吗?有没有漏掉谁?
B:弄完了,所有人的信息都已录入。
分析例④,如果没用“笑哭”表情,那么整个对话是非常尴尬且有失礼貌的。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可用来解释。在礼貌的实用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Leech的礼貌原则。Leech(1987)提出著名的礼貌原则,旨在“拯救”Grice的合作原则。Brown和Levinson认为在沟通中,个人的面子欲望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威胁。由于各种言语本质上威胁面子并且与双方的面子需求背道而驰,常采用辅助手段去挽回自己或他人的面子。说话者必须在众多的手段中选择最能满足期望的手段。简言之,大多数人都注重面子,都会设法避免威胁面子行为的产生,这些策略被称为礼貌策略。那么,在例④中,策略就是使用“笑哭”表情。通过使用该表情,有效地挽回了B的面子,避免了直接批评B漏录的现象。同时,礼貌地表达了自己的真正意图。
(三)“哭泣”与“笑哭”表情的语用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4个示例分析,不难看出,两种表情虽都属于哭类表情符号,但其语用意义不尽相同。具体呈现出以下异同。
第一,表情的语用意义不唯一。由以上示例分析可看出,在具体的语境下,相应表情具有不同的含义。由此发现,表情符号虽是非言语形式,但其具有言语类似的功能。像言语一样具有语境意义。因此,其语用意义不唯一也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哭泣”倾向于消极意义的表达,而“笑哭”倾向于表示积极意义。根据示例分析,“哭泣”着重表达“委屈”“伤心”之意,由双方的误解造成B的委屈心理,由各种不幸遭遇让诉说者感到伤心。相反,“笑哭”就要轻松愉悦得多,主要表达“幽默”和“缓解尴尬”。如果在句中没有使用表情,那么这些意义就无法直观地表现。
第三,“哭泣”主要从误解机制和言语行为的表达类解释,而“笑哭”从合作原则及礼貌策略进行展开。由于同事说的话与B所认为的事实不符,误解机制就符合这类问题的解释。言语行为表示言语即行为,这里就是表情符号即行为,用“哭泣”表情符号来表达内心的痛苦。而“笑哭”则主要违反了合作原则以产生幽默,遵守礼貌原则来缓解尴尬。
四、结语
表情符号作为非言语交际形式,在网络聊天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能够表达出语言不能表达的情感。因此,研究表情符号的内涵是语言学中的应有之义。本文仅选取“哭泣”和“笑哭”两个表情,对它们进行了语用意义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个表情具有多个语用意义,“哭泣”主要表达消极意义,“笑哭”包含积极意义。二者都在文中进行了语用学的理论阐释。这表明表情符号具有与语言类似的功能。本文限于篇幅,只选取两个表情,其他表情的语用意义还可作相关的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