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教学设计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资源整合策略分析

2019-03-07顾海灵

考试周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实践探索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要进行有效的课程资源整合,可进行多种尝试,学科内部整合,学科之间资源的整合,学科外部资源的整合等等,这样既满足了新课程标准,也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资源整合;实践探索;道德成长

“资源整合”是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探究热点,时代在不断发展,信息在不断更新,虽然新教材已经修订,但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一线老师开始走上了一条“多元整合”之路,研究各种教学策略,助力学生品德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多种多样,整合并不等于简单的加法,而应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进行有機的引用、取舍及转化等,使资源发挥最大化的作用,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基于上述考虑,下面通过举例的方式来阐述一些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策略。

一、 资源整合加法策略

资源整合的加法策略,即以一定的教材资源为依托,对其进行有效的补充,共同为教学目标服务,是品德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在整合的过程中要找准点进行有效地融合,并非资源越多越好,也不存在做资源的加法就一定能得出正数。

(一) 打通学科界限,有限利用“交集”

品德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可以将其他学科如:科学、美术、音乐、语文等学科知识融入品德课程中来。

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我在执教一年级上册《小马虎旅行记》中,将二年级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丁丁是个小画家》这首儿歌引入课堂,其实,在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包含品德教育的因素,甚至许多语文学科课文与品德学科课文如出一辙,只不过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将这首儿歌带进课堂,让学生在欢乐的音乐旋律中,找出小画家的粗心马虎之处,从而帮助他改正。而且唱儿歌的形式,也是低年级学生品德课上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唱说说,不仅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堂气氛也甚是活跃。

(二) 紧扣教学目标,整合各类资源

例如,一位老师在上《远亲不如近邻》时,针对“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这一教学目标,在紧扣目标进行资源搜索后,最终选定的资源有我国古代“孟母三迁”“六尺巷”的故事、在网上下载的关于邻里之间小孩与狗同名引发命案的真实案例等等。“孟母三迁”让学生体会邻里关系居住环境该是多么重要;“六尺巷”的故事让学生感悟邻里之间互谅互让的美德是多么感人肺腑,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是一种幸福;而因人狗同名而引发的命案更让人感受到邻里之间需要忍让,需要沟通,需要尊重。这些资源都经典,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可以使人们记忆久远,成为思考、处理、评价邻里关系的镜子和尺子。

二、 资源整合的删减

(一) 合理筛选内部资源,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学科内部资源指的是:本课程的教材、教师指导用书、教学光盘等有限的资料。教师在上课时能不局限于本课教材中的内容,需要将教材中类似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整。

我在听徐老师执教《我和春天在一起》这课时,她将二年级下册《春姐姐的脚步》这一单元中的四课,分别是《春天在哪里》《春天的种植》《我和春天一起玩》和《我心中的春天》整合在了一课中。徐老师对这四课中的教材内容进行了筛选,设计出了全新的《我和春天在一起》这课,这课中,徐老师先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从春天的动物、植物出发,感受春天的气息,了解有关春天的知识,并教导学生要爱护花草,将课堂知识付诸实践中,亲自带领学生制作植物卡片。这节整合之后的全新品德课,虽然课容量很大,但孩子在四十分钟内,目不暇接地接受着新鲜的知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 资源运用有取舍,真情实感促成长

又如在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时,教师根据实际也对教材资源做了减法,把教材中的一些实例略微带过甚至舍弃,而把班级里的一名身残志坚的家长的故事作为了本堂课的重点。同学们从身边活生生的事例中深切体会到残疾人的艰辛与顽强,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我看到了一些同学的眼中还闪着泪花。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正确对待残疾人,给予他们无私的爱心与帮助:“道德产生于生活,学生学习社会生活必定离不开道德的学习。”这一活动设计紧扣了课程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发展个体的品德,从而学会有道德的社会生活。

三、 资源整合的迁移策略

整合学生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积累出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体验中进一步明理了。儿童的许多需要往往是一种“假需要”或是攀比,在成功进行“移情体验”后,教师又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初步渗透“不能浪费”“不能增加家庭负担”的思想,同时又使孩子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得以拓展、扩充和提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仅仅靠课堂上四十分钟的教育是不够的,还需将此教学目标延伸到学校、班级活动中。品德课教学要求:“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所以,将品德课与学校、班级活动进行整合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我在执教二年级上册《告别小马虎》中,最后一个环节与主题班队进行了整合,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到了课外。我设计了一张一个月的日历表,让学生每天提醒自己改掉坏习惯,然后给自己的行为进行打分,并且还要请老师,家长参与进来一起评分,坚持一个月,一个月之后进行验收,开展主题班队活动。我们都知道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我们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的好习惯,必须通过长时间的跟踪培养,才能得以真正养成。一节节主题班队课,能督促学生将这一习惯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教育厅.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小学品德课程中的资源整合[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顾海灵,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实践探索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的4.0时代初探
铁路货物运输资源整合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