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探析
2019-03-07王传银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本着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原则,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原则;对策
俗话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数学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生涯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等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而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正所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积极改变应试化的数学教育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思维的学习状态,通过积极地引导学生数学思维,夯实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让学生在既定的教学情境下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一、 问题情境概述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以“问题引导”为核心,通过各种“问题”的集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问题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利于改变过去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并在积极主动思维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不是漫无边际的提问,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使得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个性、知识结构等相符,提高问题情境教学法的效果。
(一)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即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应当具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蕴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数学问题的提出,应当把握“学生主体”的原则,即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应当与学生的个性、知识结构、能力层级等相宜,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试想,如果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又如何促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呢?另一方面,数学问题的提出,应当与教学的内容相符,即教师应当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托,设计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二) 启发性原则
问题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其目的在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最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应当具有启发性,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是“1+1=2”式的数学提问,因为类似的数学提问,对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而言,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在启发式数学提问设计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参考多方面的资料,尤其是结合互联网资源优势,学习一些先进的提问方式和提问技巧,最终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效果的目的。
(三) 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具有极大特点: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提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这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达到改革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对策
(一) 理论联系实践,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生活化教育思想的渗透,是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关键。小学数学中的知识虽然相对简单,但对小学生的生活却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尤其是数学计算、数学应用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運用的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数学案例等融入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实现良好的问题情境效果。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盖房子的时候,为什么房顶经常会被设计成为三角形”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性质、计算等,并引导学生结合三角形的形状、性质等分析问题,从更深层次把握三角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 结合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可以科学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圆的周长”章节的知识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方式,利用flash动画的方式给学生演示“龟兔赛跑”,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同学们,你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今天呀,我们的龟兔赛跑要改变路线,这次是围着圆形的池塘跑,那乌龟和兔子谁又将会获胜呢?”同学们发现“龟兔赛跑”的路线变了,瞬间兴趣就来了,教师借此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会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同时没有准确答案的数学问题,有利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 通过“问题串”,积极追问,培养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串”,即通过一连串相关的问题,通过课堂追问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串”引导下,积极思考,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问题串的设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入难的方式,层次性地设计数学问题,最终实现良好的问题情境创设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许晓娜.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林丽锦.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9).
作者简介:
王传银,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南部新区谢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