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 让学生“乐”学语文
2019-03-07李陈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特色与情感特点的教学科目,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在素质化教育观念愈来愈普及的背景下,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保持先进的教学视野,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创设情境,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我国语文教学现状出发,以分析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为例,从教师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乐”学语文进行了详细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优化教学方法;学生兴趣;教学设计
一、 引言
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重点知识所采用的多种方法与手段的总称,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保障教学质量、推动课堂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初中是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传统的单一课堂板书式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保持自身先进的教学视野,应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通过情感教学法,实现学生情感有效导入
情感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当中通过合适的手段调动学生情感、满足学生需要,从而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过程,是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具体表现。情感作为人的一大特征,是推动学生展开学习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初中这一时期,学生的主观情感与思想价值正处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情感教学法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认识,对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知这一观念的重要性,平时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沟通,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状况,将其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当中,通过情感教学法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有效导入,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层解读。例如在学习诗词《归园田居》时,教师可以从带领学生从作者写作特色与诗词含义等方面进行情感把握。一向追求田园生活的陶渊明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乡居生活的宁静完完全全地表达出来,表现了乡村幽静的气息与诗人的恬淡心境,通过合理讲述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情感,加深记忆。
三、 通过语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思路
语感教学是指以语言为教学中心,教师通过应用合理语言训练手段来培养学生语感从而提高其语言理解力,提高阅读、写作水平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学生凭借自身对语言文字或现象的独特认知与领悟能力,去体会语言中的深层次含义,从而深化情感认识。语文作为一门颇具语言特色的学科,一定的语感能力是学生所必备的基础技能,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中心主题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也是学生个人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综合素质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语言文字的重点解读,将其代入文中所给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分析该词该句与文章主题思想的联系,从而慢慢建立起属于自身独特的语言感觉,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文章《我用残损的手掌》时,其中残损的手掌,既是作者当时饱受折磨的真实写照,又暗示了诗人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格,再看全诗,一面从实处着手,描绘祖国的命途多舛,一面又寄予了作者对明媚未来的期待。教师要培养学生体会其中的一语双关,帮助其把握文本思路的同时培养基础语感。
四、 通过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深化思想情感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真实情感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关键手段。在当今时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大批先进的教学工具应运而生,先后被应用到教学领域当中,在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微课凭借其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教学特点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青睐,它是以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来将知识做系统化整理,并配以文中所营造的特定情境,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的简短视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课本上单一枯燥的文本语言以微课转化成生动想象的动画诗篇,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注意力。以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为例,该文章主要通过武陵行人误入世外桃源,将理想与现实有机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源中人们平静安宁、平等自由生活的美好期望与对当今世界的不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微课来还原文中描述的桃源生活,使学生亲临其境,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提高对文章词意的理解。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使学生的阅读领域往深层次挖掘,从而深化主题思想情感。
五、 通过活动教学法,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教学法作为当今时代下的新型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在教学当中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需要,为其提供合适的情境与充足的空间,使其发自内心去参与课堂阅读、小组讨论、游戏教学等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是素质教育观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表现。语文作为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其教材中的文章与寓言故事等都可以作为话剧表演或演讲比赛的依据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时,要尊重对课本的真实还原,通过合理的手段将其作为活动教学的参考设计模板,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加深其对文本的深层认识。以课文《我的母亲》为例,教师可以在结束课程学习后,设立以“赞颂母亲”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比赛,鼓励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与母亲相处的感人事件,通过合适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既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深化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认识。
六、 结语
教学方法是教师展开教学的具体表现,综合上文可以看出,丰富且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还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其他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在素质化教育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式封闭教育,保持开放的教学视野,积极学习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工具,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舒适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其主观情感实现与知识的有效融合,从而使学生“乐”学语文,一步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美杨.课堂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化[J].神州,2017(10):85-85.
[2]周學林.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现代交际,2017(7):161-162.
作者简介:
李陈,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