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私募股权投资骗局
2019-03-07许亚岚
许亚岚
在北京国贸的一栋写字楼里,王昊明亲见了楼里一家机构“跑路”的情景。他告诉《经济》记者,“事发后才知道写字楼里有这么一家叫大大集团的公司,这一事件的爆发和当时著名的e租宝事件几乎前后脚,模式也差不多。招人广撒网,以高利息吸引投资资金,将资金作为工资发给发展下线多的高层,不断开疆拓土”。
这类打着股权投资旗号的非法集资行为层出不穷,一些私募股权的传销骗局让很多不了解详情的投资人掉进了深坑。
类传销的投资骗局
现在广义的私募股权是指涵盖了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除了投资人自行投资企业的权益外,市场上更多的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通过向特定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对企业(一般是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最终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所持股份而获利。
过去几年,国内进入全民私募时代,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许多成功投资案例的致富神话广为流传,比如孙正义的软银投资阿里巴巴,7年收获71倍投资回报;徐小平的真格投资聚美优品,4年获得超过600倍的回报;王刚投资滴滴,5年间所持股权获得上万倍的估值增长等。但其实这些翻N倍的投资案例都仅是成百上千个投资案例中脱颖而出的“幸存者”。
这些“幸存者”案例让私募股权看起来很美好,但底下的风险和暗涌却被忽视。最常见的如庞氏骗局,以股权私募行传销骗局。比如借贷平台e租宝,从2014年成立到2015年底跑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实际非法集资500多亿元,涉及90余万人。北京东方财星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私募之名,收取入会费、发展会员,被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法院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去年6月,阜兴系私募基金实控人跑路,投資项目涉嫌虚构,募集资金疑似流入个人账户。有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记者,这实际上不能完全算金融诈骗,而是由于其投资太过冒进,在宣传的时候又比较虚,导致出了问题之后圆不回来。
去年7月,深圳前海中精国投股权基金虚构项目,非法挪用私募基金用途,疑似炒股“爆仓”,被基金业协会列入拟失联名单。9月获判的中晋系,截至2016年案发时,非法集资超400亿元,未兑付本金48亿元,涉及1.2万余人。公安部门调查发布的中晋资金的详细用途:支付利息、业务员佣金;公司员工的工资、奖金;房租物业费用;为虚增业务收入,额外支付贸易补贴及奖励;支付广告费用;徐某个人挥霍近5亿元,包括购买豪车1.48亿余元、豪宅3亿余元、游艇1390万元、包机豪华旅游2300万余元;购买香港上市公司股权2.5亿余元。
此外,2018年底深圳的财富中国也被披露涉嫌非法集资,涉案金额达11亿元,涉及人员遍布全国各地。这类的案例近几年来数不胜数,另外还有一些网络微商传销、消费返利、虚假公益平台,以及引入区块链概念,进行非法集资等。
金斧子资产管理合伙人杨雨晨对《经济》记者称,这些骗局大多打着私募的名号,对自身公司进行夸大包装和宣传,以实体项目投资为名义,设置层层返利的收益机制进行募资。
另外,还有变相众筹募资等方式,即以私募投资的名义发起众筹,投资人出资。比如去年8月,私募机构亚洲掘金众筹超百亿元炒股,名下的平台陨石地带的模式是众筹炒股,涉嫌集资诈骗被经侦立案,实控人刘致远跑路。
多类别投资陷阱
说到私募股权的骗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骗子也是有发展史的,有的一开始就是假冒投资公司,比如早期信托刚被大家认识的时候,中国实际上挂牌的信托公司有68家,但很多老百姓不了解有哪些信托公司,在当时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骗子会伪造一个合同诱骗老百姓投资。
过去,在东南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很多私企老板还不了解私募股权,骗子会以高收益为诱饵推荐他们购买,但其实资金并没有明确投向。还有一种是熟人推荐,因为很多人相信“枕边风”,不相信专业判断,最后出现问题就会很尴尬。
而如今,很多网站或软件都能查到某一基金和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被投企业的状况、基金管理人的状况、一些行业内的状态等,以及一些正规、大型的三方机构很爱惜自己的声誉,会给投资人一些合理、实际的参考。
该业内人士还透露,有的时候因为个人投资者的话语权相对较小,资金量相对较少,在这种权益不太对等的情况下,选择的私募管理人,能拿出来的文件材料是有限的,这也是一种市场规则。
除以上所述的虚构项目或旁氏骗局,以及传销或拉人入会提成外,总体来说,私募股权投资骗局根据其特征还可分为三类。
网贷天眼分析师李鹏飞对《经济》记者称,一是公开吸引投资或向不合格的投资者兜售。
二是承诺收益或夸大收益。私募股权投资一般周期在5年以上,且有较大的风险,有些私募股权基金在推介产品时,会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等进行回报,有以下表现形式:有些是承诺按月或者按周付息最终返还本金的;也有承诺按月高额返利,一到两年即可回本的;也有承诺在几年内一定上市,若不成功则由公司按年化8%的资金成本兜底。种种承诺中,若涉及还本付息的,就属于明股实债,由于所吸收的资金具备“存款”的特征,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另外一类不承诺还本付息,但是承诺以其他有价值的实物、权益进行回报,这部分虽然不构成“非吸”,但是可能会构成其他犯罪。
股权投资具有回报高、期限久、风险大的特点,但是市场上存在一些肆意夸大股权投资回报,故意隐瞒投资风险,同时混淆A股主板上市与新三板上市的区别,将新三板上市等同于A股上市,最终导致股权投资的资金迟迟无法退出。
三是明股实债或债权投资。借贷业务属于经许可才能经营的业务,当前法律法规不允许私募股权基金从事债权投资,如果私募股权基金从事未经许可的借贷业务或者债权投资,达到一定规模便会涉嫌非法经营罪。同时,即使是私募股权基金明股实债也是不可以的,私募股权基金为股权投资,若承诺按本金和时间计算收益,就具备了债权的特征,而非股权。
“骗局种类太多,可以说整个私募股权投资里面的每个环节,都可能有坑,比如投资管理人的道德风险,投资的项目风险,资金挪用,借东墙补西墙。”资深私募分析人士陈熙伟告诉《经济》记者。
其实,私募股权投资要进行分辨,原理也很简单。陈熙伟认为,用常识去对照手上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要素,而不被项目花哨的外表迷惑,如果发现和常理不符的部分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基本上就能判定项目有严重信息不透明现象。比如如果不是通过私募股权投资,而是实打实投企业,正常来说,应该是怎样的回报模式和回报周期?这个行业是否过时?这个项目真实性如何?再换个角度,如果是个正常运营的企业,要接受一笔投资让自己做大做强,资金使用计划应该如何?
举个例子,有的项目说是股权投资,但是居然存在收益承诺,而且时间才一两年,那么这明显是一个债权投资。如果投资项目或者环节出现了不合理情况,那么别的环节肯定也会存在,基本上就能判断这个项目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和风险。
过去,中国跟很多国家没有引渡条款,很多跑到国外就没有办法再找回来了。举个例子,某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记者,“大概10年前,我身边的一个朋友,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大概十几亿元。一部分去炒股,一部分投入其他领域或借出去,但投的项目很不好,导致资金大量亏损,最后只能跑路,把家人安置在一个国家留了一部分现金后,自己主动回国自首,退了大部分的资金,这算比较有良心的”。很多私募股权的管理人或基金经理曾想过这样的问题,如果自己判断失误,经营出现问题,还能不能做理性的分析?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恐慌、逃避,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跑路,这件事情就不好处理了。
毋被高回报愿望裹挟
今年IPO的管道很细,资金管道也很细,中间有很多项目嗷嗷待哺,估值拉得很高,很多企业家也心浮气躁。“我有一次在咖啡廳和别人聊投资,周围一圈几乎都是聊投资的,大家都在说不同的事情,在这种氛围越来越浓的情况下,投资人也是一个学习吸收的过程。”某业内人士表示,“有的时候投资人必须撞到南墙才会回头。肯定还会有人上当受骗,但我相信这个局面会有所改观。”
认清投资诱因和误区
很多投资人对私募股权的认知存在很大问题。常见误区比如:任何人都可以投资私募基金;广告做得好的基金管理人靠谱;基金合同都是格式条款,没必要看;签署基金合同之后就必须投资。
关于最后这点,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建伟告诉《经济》记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合同应当约定投资冷静期,投资冷静期自基金合同签署完毕且投资者交纳认购基金的款项后起算,投资冷静期不低于24小时,募集机构需要在投资冷静期结束后进行回访确认。“未经回访确认成功,投资者交纳的认购基金款项不得由募集账户划转到基金财产账户或托管资金账户,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投资运作投资者交纳的认购基金款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其他私募基金合同可以自行约定。如果基金合同中约定了投资冷静期,投资者在投资冷静期内仍然有权利解除基金合同并要求返还投资款。
很多人误入私募股权投资骗局或陷阱,一定有一个诱因,致使这个投资人会有比较有好的回报或者稳定性。
对此,网贷天眼分析师李鹏飞对《经济》记者表示,天上不会掉馅饼,在贪慕高收益的同时,要冷静分析其对应的风险。基金公司任何不合理的承诺都从侧面证明了这个公司存在的问题。应对股权投资收益的来源准确理解,才能避免上当受骗。不少投资者对于私募股权投资知识较为缺乏,对于项目一知半解,仅仅凭着一些外在因素认为其“高大上”“靠谱”,就认为项目一定正规。无论是针对何种投资标的,都应细致了解,多方查证核实。
实际上,私募股权投资属于高风险投资,因此投资门槛较高,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告诉《经济》记者,这并不适合非成熟投资人或风险接受度低的投资人。“通过企业上市退出赚取超额回报仅是私募股权投资追求的理想状态,最终收益情况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受宏观经济环境、投资企业所在的行业环境及企业内部运营能力等多方面影响,出现亏损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另外,产品备案了不代表就没问题,备案不代表背书,投资人仍需注意具体产品的合规性情况、资金流向、所投项目真实质量等问题。
区分愿景与现实
一个项目出现股权融资需求,不仅仅是因为企业发展,还可能是债权融资已经无法满足,不得不出让股权融资;也可能是不想支付债权融资成本,而以股权融资方式集合资金;抑或是变现手段。在资深私募分析人士陈熙伟看来,正是因为很多投资人只关注回报,而轻视常识性的逻辑思考,所以这才给了很多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衍生出一些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等行为。
陈熙伟认为,最大的误区,就是觉得自己轻易会碰上独角兽,用幻想代替逻辑。“如果一个投资人难以分辨私募股权的正规和真实性,就不应该做这方面的投资,这才是真正对自己的资产负责。”
中国人容易接受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就是贩卖希望,比如在教育行业,告诉家长,孩子去参加某培训,就能得到多好的成绩,这时候家长就会去幻想孩子的未来。前海盈合投资销售总监王昊明向《经济》记者透露,有的私募股权基金的销售人员给投资人介绍某项目的时候,可能把投资人带到一个好的愿景里,但是所有的愿景的条件都是基于一个假设,比如上市的假设,而最坏的情况则是没有上市,甚至企业破产。因此,投资人的想象和假设的出发点是要符合实际的,就像一些理财型的保险产品,有的销售人员会告诉你,“我们按照低的预期,每年回报率可能是2%多一点,中的预期可能是4%多一点,高预期可能是6%多一点,这就比银行存款更高了”,有的人认为比银行存款高,保险还能有一些保障,就买了这类产品。其实最后可能都是按最低的预期算的收益。
所以投资人不能只看最高的收益,还要看最低的收益,王昊明称,这也和人的心理有关系,更愿意接受美好,不太愿意接受不美好。巴菲特说过:别人疯狂的时候我恐慌,因此面对如此疯狂的市场,朋友们要保持冷静。但是这点很难有人做到。比如2007年股票大涨,最后到6000多点后开始往下跌,当时一开始,很多人去买公募基金,没有人相信公募基金会跌,更没有人相信股票会跌到1000多点,那时投资人不像现在的专业投资人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判断,也没有经历过投资的浮沉,在下跌的过程中,很多人进去补仓抄底,事实证明,这些人都没有抄到最底部,都抄在胯部或腰上了。
某业内人士向《经济》记者透露,其实有的投资人明白其中的风险,甚至已经怀疑这是个骗局,却心甘情愿上当受骗,一是被一些承诺诱惑宁愿去相信高收益而忽略高风险;二是觉得自己能用少量资金获得一定高回报后及时退出,不再深陷其中。“但很多投资人还是被绊住了脚。”
一些有牌照的私募股权基金也许并不存在骗局,但发的产品可能投资回报比较低,或者投资的项目无法退出。
《经济》记者从天眼查的若干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经营状况中发现,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违反财产报告制度;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未按规定保存、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存在广告违法行为等。从企业的各类失信或违规行为中可以看出,就算是有注册备案的公司也并不能代表投资就一定安全。
股权类的产品集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很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宣传上面会夸大自己的业绩,存在一些包装行为。投中研究院院长国立波告诉《经济》记者,有些基金经理可能由于业绩压力,向不适合的或对私募股权没有认知的投资者募资,主观上有一些不正当性,动机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后出现问题或风险很可能产生民事上的纠纷。“所以需要投资人对投资机构的过往业绩归因核实,一般的投资人可能没有这样的专业能力,这就需要委托专业的机构做比较扎实的尽调,对这个机构过往业绩管理的规模,包括团队情况和投资的项目进行核实和抽查。”
大浪淘沙期的新风险
目前,私募股权市场可投资本量继续下降,张叶霞对《经济》记者表示,私募股权投资进入调整期。
2018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有2793只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增速仅为前一年的1/5;基金募资规模上,比2017年同比下降28.9%。從平均募资额来看,2018年披露金额基金平均规模为3.85亿元,远远低于2017年的7.26亿元,下降47.0%;2018年PE市场共发生3905起投资案例,共投资8527.64亿元人民币,与2017年同期相比降低14.2%。从平均投资金额来看,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投资均值为2.66亿元,比去年同比下降19.7%。
2018年以来,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一直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行业进一步的规范化:出台减持新政、私募股权投资个税新政等,同时也修订或出台政策,引导保险资金、慈善组织资金等长期资金进入到私募行业当中。
在监管方面,国立波也表示,相关协会每年会采取一些措施为投资者把一道关,比如注销失联机构,把一些有问题的机构列入黑名单等。
“整体来看,全民私募时代将告一段落,行业迎来了从超高速粗放发展到调整式精耕细作的时代。”在金斧子资产管理合伙人杨雨晨看来,私募股权市场面临大浪淘沙,市场将更加理性、投资节奏也将放缓。“不管市场变化如何,私募股权始终是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对于投资者来说,切不可因过往从私募股权市场上尝到了甜头,获得了较高的投资回报,而继续盲目下注。”
而作为私募股权投资人的一般合伙人LP,一方面选择项目要更谨慎,多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另一方面更需要在遴选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过程中擦亮眼睛,通过专业的投资机构,进行项目筛选和投资。
随着资管新规,以及二级市场股价持续调整,部分私募基金规模急剧遇冷缩水, 风险持续加大,新时代证券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经济》记者称,目前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私募股权投资项目风险,主要包括因为市场下滑导致的项目收益锐减产生的投资失败;二是管理团队风险,包括团队投资经验、风险偏好产生的风险;三是外部环境风险,包括经济风险、监管政策风险等;四是私募基金本身运营以及退出机制的风险。“私募股权投资人要做好甄别,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切莫盲目追求高收益,过度承担风险,甚至陷入私募股权投资骗局中,加强自身的金融知识储备,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私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