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光明的供电员:正月初二才过年
2019-03-07
2月6日,正是正月初二,年味依然浓厚。漂泊在外的游子早已回到故乡,贴春联、守岁、走亲访友、吃团圆饭……千家万户享受着难得的团聚时刻,供电人正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保证家家户户灯火明亮、喜气洋洋。
掐线布网、维修电脑、维护系统、研发设备、创新服务系统、处理95598工单……在国网满洲里市供电公司,一提到李立杭,同事们评价他有魄力、有担当,肯创新、敢啃“硬骨头”,还送给他一个“李万能”的外号。他的工作虽然平凡,但也有着独特的闪光点……
如今的李立杭担任国网满洲里供电公司扎赉诺尔区供电所所长一职,自参加工作以来,春节便成了他一个人的“狂欢”。今年家人团聚也如往常一样,过得有些晚。
“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都是我值班,别人看春晚,吃团圆饭,我得在所里盯着电话,就怕电话响,电话一响必须立马解决问题。”这样的工作节奏已经成为李立杭的习惯,有时候为了工作,常常和同事们通宵达旦,去外地也是常有的事,一待就是两个多月,很难顾及家事。
实际上,每年春节期间并不是用电高峰期,却是需要保证供电质量的重要时期。“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在特殊的日子里为32万人保驾护航,送去光明,这是一种特别的幸福感。”李立杭向《经济》记者讲述着内心的坚守和责任。
“有时候供电出现问题,我就想象着别人家里热饭菜都上来了,突然停了电,这心情得多失落?谁不想亮亮堂堂地过个年?说实话,老百姓着急,我们更着急。”一直以来,李立杭秉承着“牺牲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埋头苦干着。
李立杭已经在供电系统摸爬滚打了十几个年头,练就了集丰富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于一身的本领。有一段时间,李立杭专责国网满洲里市供電公司营销业务质量技术,开始了他的“攻关”之旅。哪里有技术难关、哪里问题多,他就到哪里。当时由于数据采录设备短缺,极大地影响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工作如期完成,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李万能”想出一个解决困难的好办法,自主研发出“自制手持采集设备”—— 在手机上加装一个外挂扫描枪,以替代专业的数据采集设备。
作为一名党员,李立杭总是凭着敢啃“硬骨头”的韧劲和服务客户的满腔热忱,创新方法、研究对策,完成一项项重要任务,交出一份份漂亮答卷。
好在今年正月初二,李立杭就能抽出时间在家里吃顿饭,看看几个月大的孩子,再随习俗跟着娘俩儿回趟娘家,也算是正式地过一个春节了。
向北开放的桥头堡
随着满洲里不断加深对外开放力度,拓宽多边贸易的广度,挖掘改革创新的深度,边境贸易正在火热进行。
每天上午9点,满洲里独具特色的集市就开始了。桌上摆放着售卖的货物,从巧克力、面粉到洗发水、护肤品等商品琳琅满目,让游客感受到俄罗斯文化的气息。这便是中俄互市贸易区(以下简称“互贸区”)的俄罗斯商城。
这些俄罗斯人每天上午带着商品入区通关,在旅游旺季,往往半天即可售完,下午便赶回俄罗斯境内,周而复始。近年来,互贸区主动降低俄籍游客入区通关服务费用,全面改善区内旅游购物环境,实现不定期班车入区,国内游客便可在互贸区进行商品选购。边检部门增设查验台,变“一进一出”式查验通道为“两进两出”式,配备了外国人生物信息采集设备,提升查验效能,俄籍入境游客成倍增长。一批俄籍商品旗舰店相继入驻,引进商品种类达到5000余种,互市贸易呈现出购销两旺的红火态势,深度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满洲里作为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更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桥头堡,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
据了解,2016年6月,满洲里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平台试运行,拓展了进口业务,打破了单向运作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市贸易。2018年,互贸区依托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的政策红利,围绕“开放兴区、贸游立区、口岸强区、产业富区”的发展战略,在联检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落实优惠政策、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激发贸游发展活力。
数据的背后,是实力的集聚。据统计,2018年互贸区入区人数突破20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200万人次、俄籍游客达到6.7万人次,办理边民交易卡5591张、国内游客卡171649张。全年互贸区旅贸累计收入4.17亿元,其中免税交易区交易额1.7亿元,俄罗斯人商城背包客进出口交易总额1.56亿元。
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金柱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为进一步规范开发,持续做大进口,培育出口,将尽快实施互市贸易落地加工,变“酒肉穿肠过”为“金银腹中生”。张金柱说,互贸区会继续拓展合作渠道,通过互办特色商品展会,持续拓展对俄合作领域及范围,进一步畅通中俄合作通道。
2019年,中俄建交迎来了70周年,中俄关系稳步向前,满洲里作为两国沟通的桥梁,日益发挥着重大作用,相信未来在经贸合作方面还有着无限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