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烷浓度对丙烯聚合的影响及经济效益核算

2019-03-07段扶中周田峰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19年1期
关键词:粉料丙烷丙烯

段扶中,周田峰

(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广州 510725)

日本三井油化(MPC)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发出Hypol工艺,将本体法丙烯聚合工艺的优点同气相法聚合工艺的优点融为一体,是一种不脱灰、不脱无规物生产多种牌号聚丙烯产品的组合式工艺技术。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石化)聚丙烯-2装置(简称PP2)引进MPC的Hypol工艺技术,以炼厂气生产的丙烯气为原料,经过两次改扩建后生产能力由设计时的4万t/年达到7.2万t/年。

2016年,广州石化聚丙烯-3装置(简称PP3)开工后,丙烯资源不足,丙烯外购成为解决广州石化丙烯原料不足的重要方式。由于外购丙烯的产地和批次不一,原料质量不一,易造成杂质过多等问题,其中以丙烷含量高最为常见。在丙烯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使用纯度较低的丙烯成为PP2装置的攻关项目。文章从丙烷如何影响丙烯单耗和催化剂单耗进行分析讨论,着力解决两耗平衡问题。

1 丙烯的来源及质量标准

聚合级丙烯原料来源包括裂解丙烯、炼厂丙烯、丙烷脱氢和煤制烯烃等。广州石化PP2装置丙烯原料为炼厂丙烯,质量标准为丙烯含量≥99.6%(φ),而同样采用Hypol工艺的聚丙烯-1装置(简称PP1)使用的原料丙烯为裂解丙烯,质量标准为丙烯含量≥99.5%(φ)。2017年,由于自产原料丙烯不足,外购丙烯增多,PP2装置将原料丙烯纯度指标降低,改为丙烯含量≥99.5%,同时将外购丙烯质量标准也定为丙烯含量≥99.5%。

丙烯中的杂质含量最多的是丙烷,除去其他杂质,丙烷在原料中的质量分数可达0.2%~0.5%,这表明1 t原料丙烯中有2~5 kg的丙烷。

2 丙烷浓度对聚合生产的影响

2.1 丙烷的累积

丙烷来自于原料丙烯,在聚合反应中不参与反应,从而累积在反应器中。图1为聚合反应的流程,随着反应的进行,丙烯不断消耗,丙烷不断累积,造成反应器中的丙烷浓度过高,从而影响反应活性。

图1 聚合反应流程

图2 气相反应器中丙烷含量与进料丙烷含量关系

图2 为气相反应器中丙烷含量与进料丙烷含量关系,从图2可明显看出,反应器中的丙烷含量随着原料丙烯中的丙烷含量变化而变化,特别是从3月4日开始,原料中丙烷含量大幅度增加,反应器中的丙烷含量处于逐渐累积的过程,不断地达到新的平衡。

2.2 丙烷浓度对聚合生产的影响

Zakharov等用下面的方程描述了丙烯的聚合速率RP:

其中,CP为链增长活性中心的数目占总活性中心数目的分数,KP为配位的单体向Ti—C键插入的速率常数,[M]为单体的平衡浓度。

根据式(1)分析,由于丙烷不具有反应活性,丙烷的累积会造成反应器当中丙烯浓度的下降,从反应动力学的角度看,减少了催化剂活性中心与丙烯碰撞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反应速率,在相同的停留时间下,催化剂活性下降,从而引起聚合负荷下降和单位催化剂使用率降低。

根据裴亚河等的试验研究结果,催化剂活性与丙烷浓度之间存在以下关系,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丙烷浓度的上升,催化剂活性明显下降。为维持相同的负荷,则单位时间内使用催化剂的量将增加,加大了催化剂的耗损。

图3 催化剂活性与丙烷浓度关系

3 丙烷的排放

3.1 丙烷排放点

丙烷含量从第一反应釜D-201到第三反应釜D-203不断累积,经循环气压缩机C-206压缩后进入D-223,作为各部分冲洗返回D-203,部分丙烷通过D-203冷凝液经T-201返回D-201,见图4,3月16日各采样点丙烷含量分析数据见表1。

丙烷的增加是一段时间累积的结果,必须通过排放平衡丙烷浓度。在丙烷累积过程中,有三处排放点:

图4 丙烷累积流程

表1 3月16日各采样点丙烷含量分析数据(非平衡态)

1)通过C-208的不凝气由调节阀FV287排火炬。FV287排放点在循环气压缩机C-208之后,主要用于排放反应器中累积的氮气等不凝气,其中含有2%~3%的丙烷。

2)通过D-223的循环气由调节阀FV268排火炬。FV268排放点是工艺设计上的丙烷排放点,该点在系统中丙烷浓度最高,在此处排放,有利于减少丙烯损失。

3)通过粉料夹带进入干燥的循环气随粉料汽蒸挥发。从粉料缓冲罐D-206通过旋转阀Z-227下料到M-301的过程中,有部分气体通过粉料夹带进入干燥系统,其组分与FV268处类似,该处丙烷排放量最大,丙烯损耗量也最大。

3.2 丙烷物料平衡的计算

假设丙烷浓度在一段时间处于平衡状态,忽略丙烷在同一批丙烯进料中的浓度差异,设进料中丙烷浓度为X1(体积分数),进料量为F1(kg/h):

由丙烷进料=丙烷出料得出:

简化得:

由于F夹未知,假设其在相同负荷的情况下处于一恒定值,即单位质量聚丙烯粉末夹带的气体量恒定,采样分析各丙烷含量及排放数据,见表2。

表2 3月6日各采样点数据(处于平衡态)

将表2中数据代入式(3):

计算得:F夹=81(m3/h)

这说明,在正常生产9 t/h的负荷下,即使人为关闭FV287和FV268排放,每小时仍有近81 m3的循环气通过粉料夹带进入干燥工段。由表2可知,Xb=Xc,FV287的排放丙烷流量较小,为方便计算将其近似认为粉料夹带损失增加2 m3。于是将F夹=83 m3代入上式,则可以得到丙烯损耗状态方程和关于主要排放点FV268与进出料浓度的关系方程。

简化得

从上可看出,式(5)是循环气损失总量与进出料浓度的关系;式(6)是用于指导FV268排放操作的状态方程。

4 最佳平衡浓度的计算

从分析数据可知,排放的丙烷含量大都在15%~20%,则丙烯损耗为75%~80%,由于丙烷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成反比,为减少催化剂消耗,则应降低丙烷平衡浓度,加大排放量,相应也增加了丙烯的消耗。因此,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排除其他干扰,因丙烷浓度波动引起的催化剂消耗和丙烯损耗是一对矛盾,为了得出最佳的丙烷平衡浓度,应分别从丙烯损耗费用和催化剂消耗费用着手,最终得出较优操作区间。

4.1 不同平衡浓度下的丙烯排放损耗费用

根据式(5)得出排放气体总流量为:

由此得出丙烯损耗:

其中0.98为丙烯和丙烷含量之和,剩余0.02为杂质气体。

由式(8)可得出丙烯损失体积流量与丙烷进出料浓度的关系,假设丙烯价格为7 000元/吨,则丙烯损耗费用为:

根据不同进料浓度,利用上述方程,绘制出不同平衡浓度下的丙烯损耗费用,见图5。

4.2 不同平衡浓度下的催化剂损耗费用

关于聚丙烯催化剂活性的实验室方程有许多,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温度、熔融指数、停留时间等进行拟合的经验公式,式(10)是一个从三井油化装置得到的经验公式,用于计算聚合量。

式中:

K(i)聚合常数K1=6.5×105,K2=4.9×105

T(i)聚合温度(K)D-201,345.15 K;D-203,355.65 K

θ(i)平均停留时间 D-201,1.2 h;D-203,1 h

a(i)氢气响应a1=a2=0.20

MFR生成聚合物的熔融指数(g/10 min) D-201,3.7;D-203,4.1

fp丙烷校正系数(由反应器内丙烷和丙烯的质量比计算得出)

fp=C3ʺ[0.5665×(1.75×C3ʺ+0.75×C3ʹ)](11)

其中,反应器中丙烷浓度与排放丙烷浓度有差异,根据长期以来的分析结果,有以下规律:

图5 丙烷不同平衡浓度下的丙烯损耗费用

由前面得:

将上述各条件代入式(10)中,得到

由于正常生产负荷为9 000 kg/h,所以催化剂使用量Mcat=9 000/M总,配制好的催化剂己烷浆液可换算成1 900元/kg催化剂。所以每小时催化剂损耗费用计算公式为:

4.3 最佳平衡浓度的计算

将丙烯损耗和催化剂损耗关系方程式(9)与式(17)拟合,最佳平衡浓度应是两耗之和最小值。

根据式(18),选取不同的丙烷进料含量,绘制出图6,得出最佳操作平衡曲线。通过曲线,得出不同丙烷进料含量下的最优排放点,连接起来得出最佳操作线,当丙烯纯度分别为99.6%和99.5%时,丙烷最佳排放浓度为31%和34%,需要注意的是,此计算值是以9.0 t/h负荷为前提下的理论值。

图6 最佳操作平衡浓度曲线

4.4 确定优化操作区间

假设人为控制排放的FV268排放量为零,由式(5)可得,丙烷排放的平衡浓度与进料浓度的关系为:

假设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分别将进料中丙烷含量从0.2%到0.5%代入上式,并将其值在图6中标出,用粗黑线表示。

由图6可以发现,最佳操作线已经在自衡控制线之下,这表明在无人为排放的情况下,系统通过粉料夹带进入干燥系统的气体排放丙烷,平衡浓度已经在最佳平衡浓度之下,这意味着过量的丙烯通过循环气进入干燥工段致使丙烯损耗提高。根据三井油化操作手册的要求,正常生产过程中使用FV268进行丙烷排放的操作,考虑现今丙烯单价较高,催化剂国产化单价较低,应该减少丙烯的排放。

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PP2装置根据原料中丙烷浓度的不同,选择图6中两条线之间的区域作为优化操作区间,通过D-206的积料运行减少循环气进入干燥系统。

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耗费的催化剂会更多,产品中灰分含量增大,容易造成色粒,影响产品的质量,从而影响产品价值,但此处并不将其纳入计算范围。

5 经济效益

1)选择品质较好的原料

以进料标准为99.6%和99.5%分别计算,在相同的丙烷平衡浓度下,原标准情况下要比现标准节省200元/h,倘若进料均按标准情况进行,则现标准则需多消耗160万元。原料纯度为99.75%则比纯度为99.5%的损耗减少约400元/h,按此换算整年可减少损耗达320万元。

2)选择较优的排放浓度

假设丙烯进料浓度为0.005 mL/m3,则以28%为排放平衡浓度比以18%为排放平衡浓度节省约400元/h,以生产时间8 000 h计算,则节省320万元。

3)选择合适的排放流量

当丙烯进料中丙烷浓度较高,可以计算出FV268合适的排放量,合理排放,使系统尽快恢复稳定生产,保证产品质量。

6 结论

1)三套聚丙烯装置的丙烷平衡方式对比

PP1装置与PP2装置均利用Hypol工艺,PP1比PP2装置增加了一个反应釜D-204,因此,在较长的停留时间内,催化剂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D-204的存在大大减少了前面两个反应釜的丙烷浓度,累积的丙烷只能通过粉料夹带去干燥系统,而不能返回前面的系统,有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当然,丙烷在D-204中的浓度为15.7%,通过丙烷平衡计算,该系统仍存在大量循环气进入干燥系统,从而造成丙烯的浪费。

PP3装置采用日本聚丙烯公司(JPP)的气相搅拌床反应工艺,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器当中的丙烷会累积,该工艺的两个反应器各有一条丙烷的液相排放点,排放的循环气冷凝液与脱气仓的尾气一起经过膜分离系统,回收氮气后送回气体分离装置。丙烯的回收可大大减少丙烯的浪费,同时保证催化剂的活性,是解决两耗平衡很好的方法。

2)进一步降低两耗的思考

①确定反应器的平衡浓度,根据进料丙烷含量确定是否需要FV268排放。

②在丙烷含量较低的时候,考虑是否应该积料运行以降低气体进入干燥系统。

③根据投资与经济效益回报考虑是否需要增加丙烯回收系统。

猜你喜欢

粉料丙烷丙烯
《共生》主题系列作品
金刚石圆锯片工作层预合金粉与焊接层粉连接性能研究
陶瓷喷雾干燥塔出料装置的优化设计*
收获 刘瑞森 布面丙烯油彩 190cm x 190cm 2022年
预热空气温度对丙烷无焰燃烧特性的影响
苯丙烯菌酮
流化床丙烷脱氢反应段的模拟及优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液中的1,2-二氯丙烷
郭文昊作品
干法制粉与喷雾干燥制粉的粉料性能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