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践与出路
——访中农集团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永刚
2019-03-07中国农资魏萌北京报道
《中国农资》记者 魏萌 北京报道
2015年,被称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元年。自这一年起,国内农资企业纷纷开始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力量不断壮大,理论与模式创新取得了众多突破,但争论也从未休止。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此背景下,作为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值得关注的趋势?近日,《中国农资》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农集团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永刚。
《中国农资》:近年来,为什么农业社会化服务会成为农资企业关注的焦点?
刘永刚:这与我国农业发展当前所处的阶段有关。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小散农户种植向现代适度规模化种植转变的过程中,以小规模农户为主,新型农业主体经营规模偏小,因此,适度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简单来说,过去,小农生产的规模小,基本不需要额外的服务。但随着土地流转加快,适度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现有的农业服务力量并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巨大的需求缺口刺激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崛起。农资企业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向农业服务商转型也就顺理成章。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要求农资企业从生产商、流通商向服务商转变。在农资销售这条价值链上,主要有三个节点,分别是厂家,以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组成的渠道,以及终端用户。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上游企业普遍出现产能过剩、利润降低,于是开始压缩层级、自建渠道;而下游的规模化用户需求扩大,话语权增加,也开始谋求与生产厂商直接对话。加上线上销售平台等新销售渠道层出不穷,传统农资销售渠道被压缩,趋于扁平化。
《中国农资》:您刚刚提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怎么理解?
刘永刚:这要从我国农业领域面临的基本国情说起。首先是农业人口流动,导致从事种植业的人口老龄化,出现断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们国家从事种植业的主要人群基本上为50后、60后。大学持续扩招后,更多的农村子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留在了城市,导致部分农村的空心化。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工农业之间存在一个收入的剪刀差,打工收入远比传统种植业收入要高。换句话说,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那么空出来的土地怎么办?就是要通过土地的适度规模流转来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其次是从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经验来看,规模化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例如,美国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因此走向大机械化发展道路;荷兰人口密度大、耕地资源短缺,因此走向设施化;法国的土地和劳动力较为适中,实行了“一加一减”的做法:“一加”指的是为防止土地分散,国家规定农场主的土地只允许让一个子女继承,“一减”指的是分流农民,规定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必须退休。虽然各国的国情不同,但农业的适度规模发展成为了世界的共识。
《中国农资》:当前,我国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刘永刚:从整体的流转规模上看,目前人均5亩地的小农人数约为2.6亿,占耕地总面积的85%;人均100亩地的规模化种植户人数约为350万人,却只占据15%的耕地。农民的多重顾虑,导致土地流转未达预期。
从种植大户的角度来看,流转土地后,普遍存在资金缺口严重的问题,这也导致了其购买农资产品通常采取赊账的形式,加之融资难问题,是制约其继续扩大经营规模的关键因素。另外,规模化经营需要雇用人工,但现实状况是种植大户普遍缺乏管理意识与能力,造成人工成本高昂和浪费严重,直接影响其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多数种植大户缺乏土地规模化的栽培管理技术,致使用工、产量、农产品品质难以控制。还有一点就是国内经济作物市场行情波动较大,种植大户只能被动接受农产品价格,悲喜难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才出台了三权分置政策,深入推进土地确权,并提出要适度规模流转土地。
《中国农资》:请您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来谈一谈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
刘永刚: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农业现代化必须建立在适度规模化的基础之上。具体来说,就是实现从经验种植到科学化种植、从人畜作业到机械化作业、从粗放管理到信息化管理、从没有标准到标准化产品。以管理的信息化为例,需要建立一个实时跟踪种植方案落实情况的信息系统,确保执行到位,同时完整记录种植方案与执行过程,便于后续对比、分析、改进。再如产品的标准化,用于出口的西兰花,要求环茎要在11.5-13公分,大和小都不合格;花柄不允许超过三指。如果达不到上述标准,就很难实现一个较高的投入产出比。上述这些理念的实现,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成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国农资》:国内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刘永刚:2015年是中国的农服元年。中化在这一年的10月成立了农服公司;史丹利也是在这一年投资5个亿探索土地流转;金正大建立农商一号,加速向农业服务商转型;诺普信以田田圈为踏板进军农业金融服务。经过实践的检验,这一波的探索大多都是不成功的,但是也为后续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例如,2017年以来,中化重点打造的MAP模式,金正大主推的金丰公社模式等。
中农集团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探索也是比较超前的,我们的现代农业服务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目前下设中农丰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供销惠农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江西中农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吉林中农吉星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安徽中农国昌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5家分公司。中农农服公司诞生于供销系统转型升级及农业需求端、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即从传统的农资流通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从农业需求端来看,则是为了适应规模化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巨大服务需求。
我们的农服公司定位于资源整合平台,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重点在于为农业适度规模化后的新型农业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种植技术、农资、信息管理、金融、农产品销售等解决方案在内的一站式全程农业综合服务,并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客观需求制定菜单式服务。例如,中农吉星作为中农装备投资实施的第一批现代农业服务项目,率先开展了以地为本的实验与探索。该公司着眼于提升服务土地的能力,探索一年一季大田作物的产业化服务模式,是当地获得政府项目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农服企业。中农丰安则是以经济作物标准化种植为主的实验探索,通过整合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打造经济作物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适度规模化经济作物的全程、综合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农业生产降成本、提收益、增加附加值。
最后还有一点要格外强调一下,农业种植最大的痛点在于农产品销售,因此,我们把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农产品销售作为最大的课题。帮助终端赚钱,是所有农服探索的最终目的,也是未来出路,如果不能完成这样的思维和角色转换,农资公司很容易重新走上“挂服务,卖肥料”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