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砸下200万做农业,拒绝电商的他如何快速回本
2019-03-07农场主十
返乡青年、90后涉农创业者,一直是大家较为关心的群体。当接到95后农场主廖财城的邀请时,探访寻乌赣南脐橙的过程又多了一份期盼,期盼这个年轻农场主能够顺风顺水的同时给我们一些新的经验。
数据化让300棵果树年入8万
其实,对廖财城来说,自家100多亩的果园才是他的天然优势。和许多涉农创业者不同,自家的果园已经种植20多年,父母已经在果园花费了半辈子的心血,技术已经达到成熟,每年的产量相对稳定,只是成本控制、分级、渠道这些重要的环节被父母忽视,需要打破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和做法。
廖财城的父母和中国千千万万的传统果农一样,属于佛系种植者。每年按照一个套路种植,到季节后等待中间商来收购,果子不行就少卖点,果子收成不错就多卖一点,正儿八经的靠天吃饭,靠自己的劳力扛着果园,只是身在赣南脐橙核心产区,一切都还顺顺利利并积累了一些资本。
果园相对集中,围绕在老家房子周围,管理起来相对容易。橙子的香气裹挟在空气里,满目的金黄成为秋季特有的新鲜,父母20多年的辛苦和成果尽收眼底,但老一辈传统的种植方式遗留的问题也历历在目。
整个果园种植的果树密度很大,除了果园中间预留下的堆果场地,其余有土的地方基本都种上了果树,由于以前没有做病树管理,哪里出问题就重新在哪里种一棵,果树有大有小并不一致,管理成本明显增高。
如何让父母做出改变,实打实地增产增收比任何东西都管用。于是,了解当地每个果园的差异,把具体产收数据整理好给父母看才是当务之急。
搜集过程中,一个只有300棵树,一年轻松收入8万的种植户成了廖财城的重点观察对象,刨根问底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果树想要增收增产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精细化的管理好每一个棵树才是正确的做法,且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果树要同一年种植,第二控制数量的同时数据化。
大小一致一定便于管理,单独管理三年级的学生,和既要管理三年级又要管理一年级的成本和效果不能同日而语;建立以种植年代、年产量、用肥情况、人工成本、物料等维度的档案,直观化成本很有必要,用支付宝和现金造成的消费冲击也是不一样的。
但是,对于木已成舟的老果园来说,改变需要超大的周期,只能从用肥、防护、加工上控制。
冬春两季施用肥料换成有机肥,加上因购买成本高父母不舍得投入的防虫网,去掉已经被时代淘汰的打蜡环节。
从2017年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正常气候采收,100亩最高产量可达120万斤,超过父母70万斤的产量不说,好果率也明显上升。
时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对于传统果农来说能够多赚钱才最重要,廖财城的小改革得到了父母的认可,100多亩的新果园也在父母的支持下出现在新的地方,接下来的方向也变得明朗,那就是“把东西卖出去”。
过滤电商用50多个代理埋下希望
寻乌作为赣南脐橙核心产区,技术、品质一直过关,最大的问题还是集中在销售。当初返乡创业的时候廖财城就明白,如果能够解决好销路,廖财城就还有一丝生机,所以除了建立归寻这个品牌,打通各个销路成为廖财城努力的重点。
农产品滞销问题在我们平台讲过很多次,无疑是从农者的一道坎。种植的人好好种植,做平台的好好做平台,各司其职,在现实中是一个理想状态。
所以,在廖财城看来,一切渠道都有必要去尝试了解,除了每年固定的渠道商,电商平台也成为尝试的一种选择,只是沟通了解下来发现电商并不适合。
一些电商压价严重,果农的利益少了再少,一些9.9包邮的电商,无疑大大提高了消费者购买劣质果的机率,不仅难以合作还让人恼火,果断放弃电商成为他的抉择。
几番比较,分级走礼品包装,发展自己的客户群成了最优选择。于是,找来从事艺术的堂哥廖克平加入销售板块,一起跑单位,发展赣南脐橙归寻品牌线上线下代理。
朋友亲戚是首选,先要合理利用他们的资源,在朋友和同学的帮助下已经与5家单位达成合作,成为单位福利的提供者。代理的入口除了来自亲戚朋友,还有一部分是本身喜欢吃赣南脐橙的客户。
代理这块,采用傻瓜式代理,简单到只需要发个朋友圈。第一,没有任何费用;第二,支持一件代发;第三,确定代理价格,给出市场指导价,价格开放;第四,从事艺术专业的堂哥制作高质量的朋友圈文案和图片;第五,抛弃裂变式,不分一二级代理,不看拿货量,价格固定。
很多为了吃代理价的吃货顾客,成了第一批代理,一年下来已经有50多个稳定代理,采收季节从晚上打包到凌晨的时候常有。虽然一年带货能力只有7万斤,父母也厌烦一箱几箱的发货,一年100万斤左右的赣南脐橙还是需要走大宗,但是这种做自己圈子的模式还是让廖财城看到了与父辈不一样地方。
如果,每一个返乡创业者还是和父辈一样的做事,毫无改变,那么返乡的意义将被消减。有些事物注定只能影响一部分人,只要有人吃到真正的赣南脐橙,知道橙子来自于寻乌,一切也就没有脱离最初的轨道。
总的来说,有一片已经打磨了20年身处核心产区的果园,是一件幸福又幸运的事,因为起点不一样,那么成功的概率肯定要比白手起家的人要多20%,只需分清轻重缓急步步为营就行。
毫无疑问,95后农场主廖财城拥有这份幸运,很难说他有什么成熟的管理运营经验可以供大家学习参考,但是他果断地去改造100亩老果园,搭建100亩新果园(还在种植阶段),大胆投入200多万的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