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山林的巡护人

2019-03-06陈贤凤

四川党的建设 2019年4期
关键词:琴心龙池样线

陈贤凤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龙虹保护区”)有“动植物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之称,是都江堰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地。走进龙虹保护区,你很可能会邂逅一群匆匆行走的巡护人。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穿行在原始而古老的山涧峡谷里,排查、搜寻、统计、巡护着那些生长、生存于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各色珍稀物种和生命。他们为自然保护区绘制出一幅多彩的画卷,而这些画卷背后,却是他们经历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以及他们行走时留下的点滴印记。他们便是龙虹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

“这里发现新鲜的熊猫粪便……”2019年1月24日,在龙虹保护区野牛坪一带巡护的罗艳刚高兴地向同伴们喊道。“1月23日,科考监测队一行在野牛坪发现了大熊猫‘琴心的采食、活动痕迹。”龙池保护站站长、党支部书记朱大海介绍,24日科考监测队监测到“琴心”已转移活动范围,于是巡护队沿着野牛坪样线进行巡护。而每天早晨9点之前背上干粮外出巡护样线,下午天黑之前返回保护站其实是保护站工作人员的常态。

“常年能和国宝‘打交道,太幸福了!”这也许是那些不了解保护区巡护工作人员的想法。事实上,巡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极其艰苦的工作,每日常规巡护看似轻松,其实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危险和困难。龙虹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考验。“驻扎野外对保护区工作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若再遇上大雾、暴雨、蚂蟥等又会加剧巡护工作的难度。总之,龙虹保护区的巡护工作可谓处处上演‘森林历险记。”想起往事,朱大海忍不住红了眼眶。

多年前,朱大海和队员王永带上一位当地向导从和尚桥宿营地出发,对大阴沟的一条样线进行监测。早上八点出发,在趟过七八条溪沟,攀越一条兽道后,下午两点左右他们到达样线的最高处——2500米的山脊。按计划,到达山脊后沿着中岗梁子往下走,大约需要四个小时能到达小河口子宿营处。但突然升起的浓雾让他们辨不清山系,更无法判断方向,直到走到一片流沙坡前,他们才意识到迷路了。但此时往回走也不现实,只能继续前行。经过两个半小时摸爬,他们终于走过流沙坡来到河边。

为加快速度,朱大海三人开始选择蹚水前行,然而事情并非想的那样简单。小河地有很多悬崖,涉水根本行不通,只能从旁边的山坡绕过去。晚上八点过,他们终于站在崖窝边。一路摔磕的疼痛让朱大海已毫无体力行走,于是他对王永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下吧,明天天亮再走。”王永犹豫了一下回答:“走过崖窝再走两个小时水路应该能走到宿营地,我们只剩下中午的一点点干粮了,若留宿在这里就得忍受一整晚的寒冷和饥饿。”王永这么一说,三人只有硬着头皮继续走。朱大海回忆到这时,顿了顿,紅了眼眶:“后面的路,三人全是摸爬着走出去的,直到晚上十点,我们看到了不远处的一丝灯光,就像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当时就忍不住哭了……”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龙虹保护区现有的12条监测样线和6条日常巡护样线,就是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如今,这些样线覆盖了大熊猫整个活动区域。

夏季,游客艳羡山中的清凉;冬季,游客艳羡山里的冰雪。殊不知,站上的工作人员却面临着步行四五个小时背食进山的难题。“每当夏季遭遇泥石流中断交通道路、冬季遇到大雪淹没道路时,站上的工作人员都不得不到20多公里外的山脚下,背80多斤重的食物(一周的用度)上山。”龙虹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罗申介绍,龙池保护站这个离城区最远的工作站以前是无水、无电、无信号的“三无”保护站。直到2016年,龙池保护站才有了小型水电站。即便是丰水季节,储水池的水也只能发3个小时的电,仅能满足照明用。到了冬季,山上的流水少了发不了电,大家依然只能像以前一样点蜡烛。吃饭的时候没有自来水,就只能去1公里外的龙池湖里凿冰取水煮饭。用保护站工作人员自己的话来说,他们都是新时代的“匡衡”。

从事教师职业的廖仕平在亲自体验保护区巡护人的工作后评价道:“他们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的寂寞与艰辛,用青春守护着这一片绿水青山。从他们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作坚守。”

以山为伴、与林为友,听蝉鸣鸟叫、落叶归根,看星辉滑落、倦鸟归林,“龙虹人”一直坚守在这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基层共产党员的红色信仰,成为龙池这个熊猫家园最好的守护人。(责编:裴佩)

猜你喜欢

琴心龙池样线
2021年生物多样性鸟兽两爬现状分析
照片样线法大豆植被覆盖度测量精度分析
庾雪水彩画作品
明正德皇帝与清江浦跃龙池
龙池鲫鱼 再跃龙门
样线法在北方基岩性海岛植被调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以北长山岛为例
基于ArcGIS应用六棵树抽样调查方法
婺源龙池汰的春日下午
梅花三弄,将军本色是琴心
古殿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