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

2019-03-06董颖慧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联系点学段导图

董颖慧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234-01

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逻辑性不强,做事拖拉,表达无序;有的教师不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只顾的一亩三分地,找不到学科之间的联系点;有的教师没有批判意识,在教学中没有思考的习惯,只是教材的搬用工。针对以上现象,我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

1.让教师的思想起飞

如果教师的思想一直处在地平线,从来不去抬头仰视星空,更不愿飞到高处俯视大地,那又该如何带着学生的思想飞翔呢?

教师的学习无非是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网络学习、定期培训等方式,但是教师学习过后的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尝试用思维导图,让教师们呈现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中的创意。

作为教师,你是否能把小学六年自己所教的学科教材熟记于心,各学段之间的联系点在哪里,厚厚的十二本教材如何浓缩在一张A4纸上。思维导图鼓励你运用联想力去寻求知识或信息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点,帮助你高效整合信息,提高记忆力。

比如语文教师在绘制阅读策略的思维导图,各个学段,年级的阅读要求不同,阅读策略自然也就不同。三年级上册预测、四年级上册提问、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速度、六年级上册有目的的阅读。这些策略的具体方法,他们之间的联系点,不同点。在收集到的庞大的信息库中概括提炼出简单的要点,作为思维导图的大纲主干,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以掌握教材的全部信息。

数学教师首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共同分享交流,在充分理解自己所执教的教材的基础上,对前或后一学段的教材进行前瞻性学習。为了加强教师对小学阶段所有教材的理解,我特意制作了小学阶段十二册的知识结构分布图供老师、家长和同学学习。

2.让学科整合的思想起飞

学科之间是独立存在的吗?肯定不是,如何让学科整合呢?依据思维导图,让各学科教师有一个整合的意思,带着各自的想象力,在学科之间做到无缝对接。

以第一学段的学生为例,低年级学生没有学科意识,学科整合也便进行更加顺畅。我可以设计一个单元主题:与大树交朋友。

语文:学习课文《树之歌》,认识树名,背诵关于树的儿歌、童谣,阅读绘本《树真好》《一棵特别的树》。

数学:制作单元知识树。

美术:用裁剪、拼贴、画画做叶贴画。

音乐:绘本剧,头饰演一棵树。

实践:认领一棵小树,写标语。

思维导图借助联想力和想象力,帮助教师梳理知识信息,提炼精髓,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提高记忆力,轻松高效地工作,在花花绿绿的图形中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

猜你喜欢

联系点学段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大作用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做好地方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几点建议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