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法

2019-03-06熊华远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组长体育课新课程

熊华远

摘要:学校体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程式,它涉及诸多因素,其中体育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求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整个学练过程中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个人的教学经历谈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研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220-01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1.1 引入新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乐在其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新型的教学方法,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现有的体育能力选择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校本课程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在开学初或者在教学进行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的测试,确保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体育基础。

1.2 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现有的体育能力制定教学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体育能力制定教学策略。如有些班级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教师就要想办法调动学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而有些班级学生体育技能基础较差,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制定训练计划,让学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动作要领,以便能够做到每一节体育课都能够有所收获。

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体育课参与的积极性

2.1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快乐式教学,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尽力变学生“厌学”为“乐学”,尊重爱护学生,并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在体育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童心童趣进行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心理。如在低年级体育的集合教学中,因为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集合方式,而有些孩子因为着急而大喊大叫,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编成“小白兔队”、“小花猫队”等,并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这样,学生在下次集合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上次排好的顺序进行集合,而且会又快又好。

2.2 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带头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体育委员和小组长,以便在体育活动中更加有序。尤其是在班容量比较大的班级,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带头和组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如在仰卧起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让学生仔细体会仰卧起坐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而在体育课伊始的热身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体育委员的作用,让体育委员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训练,促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活动关节,保证体育课上不会受到意外损伤。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布鲁纳说过:“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应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有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机会。只有那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的教学,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从而使学生课内学习体育的热情不断高涨,课外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在恰当地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发展性评价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个性等方面存在著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后天的学习上,而且与先天的因素有关。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高的要求,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遭受挫折或失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促使每一节课学生都受益;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与学习成绩评价等方面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改革,从而使每位学生既发挥自己的优势,又体现自身发展的价值。

从健康角度看,每一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新体育课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其新的学习动力。

体育新课程更加倡导对体育学习“弱者”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强者”和“弱者”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活动中。

猜你喜欢

小组长体育课新课程
分餐小组长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体育课
小组长的烦恼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