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有根的语文课堂

2019-03-06关娜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流利语文课堂语言

关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86-02

从2001年到2010年第一轮课改,追求“学生自主感悟,自主表达”的语文课堂,到2011年第二轮课改追求“工具性与语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堂,到2016年部编版的出台,语文课改一直在进行着,但是作为语文人我们应该很清楚地知道,我们到底要追求一种怎样的语文教学呢?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无论怎样改革,都不能丢了语文教育的根,那就是中国元素。

改革开放以后,西化的东西越来越多地充击着我们的生活:西方的情人节几乎完全取代了中国的七夕,圣诞节的狂欢超越了除夕的守夜,披萨代替了各种各样精致的饼类,优秀人才的流失等等都让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复兴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因为国家统一的文化传承,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内诸民族经历了战和交替、聚散分和、迁徙融合,但却最终回归统一。文明认同始终如一,能达到这一境界,其根本因素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脉传承。其次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传统文化在个人的修身养性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自古我们就有着“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情怀。

要想实现这些,语文课堂一定要抓住以下三点:

1.教材的处理要体现中国味

民族性是文化的灵魂,只要一个民族的文化存在,,这个民族就不会灭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视剧《将军》,讲述的就是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后,以棋类比赛为手段,企图以文化入侵来统治广州,进而达到统治广州乃至统治中国的目的。他们也意识到,要想占领中国,就必须用文化占领中国人的思想。所以也就有了《最后一课》《难忘的一课》等以文化入侵为背景的文章。教材的处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到中国元素。从导课到新授,到拓展,到总结等方面都要体现中国味道。比如,在讲《钓鱼的启示》一课时,可以采用有中国味的导入方式,引用《大学》中的关于自律 的语句——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这样可以在孩子学语文的同时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文化。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体现中国味

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固然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但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传承更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做到的。

相信这些诗句或者名言大家都耳熟能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勤于读书,逸于写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像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它们都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方法:多读,多写,多积累。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积累性很强的课程,语文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读会的,写会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讲的再好,学生没有积累、没有实践,就无法学好语文。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写作实践等,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背诵经典名家名篇,作为语言的积累。

3.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体现中国味

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要注意的是:汉语言本身的特点,那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读完下面一段话大家就很清楚了。

孟子谓戴不胜曰: “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 “使齐人傅之。”曰: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

由此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孩子都是先会说话,然后才认识字的。他的语言能力就是在反反复复的语言实践中练成的。熟练的朗读能力要经过200小时的训练,一二年级的有效学习时间,每个学年按40周,共计400天,这样每天孩子的朗读时间至少应该是30分钟。

正确、流利可以通过机械地朗读训练来实现,但是有感情地朗读却要通过孩子们的学习以及他们的人生经历的丰富来形成。我们目前可以让孩子掌握的有感情很大程度是一种技巧的习得。所以语言的学习要遵循阶梯发展的学习层次,孩子的语言学习要遵循语言本身的构建规律,汉语的语言规律是这样的:字——词——词组(短语)——简单句——复杂句——语段——语篇,所以教师引领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语言时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比如我们经常练习的长句子朗读,我们的老师习惯于给孩子们划停顿,实际上我们可以尝试着按照语言组合的规律来学习。即从字——词——词组(短语)——简单句——复杂句——语段——语篇。例如“流利”一词的教学可以这样处理。

“流利”的案例;

指名背古诗,请一名同学用“流利”表扬他。再背请用“流利”给他一点建议;

钢笔水不流畅,

写字不流利——书写很流利。

这样把词语的学习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既学习了有用的语文,又实现了汉语母语教学的特点。

在抓住以上三点后,我们在课堂上还要关注语文教学的四点:即得意,即理解文意,获取文本意义,获得情感体验和审美熏陶,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得言,即落实运用,关注语言规律,关注表达运用,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得法,即习得方法,掌握读法、写法、学法,授之以渔,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得魂,即以文化人,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激发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使命感,这是语文教学的归旨。

真正实现了语文课中的四得,抓住中华文化的根,我们才算是真正教好了语文。

猜你喜欢

流利语文课堂语言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流利口语练习
流利会话
流利美语脱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