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教学之我见

2019-03-06彭勇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

彭勇

摘要:从当前的社会形势来看,提高个人品德已经迫在眉睫。小学作为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他们的品德形成非常关键。为此,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找到树立他们良好品德的突破口,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品德教学的载体,并利用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品德,从而提高学生品德。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活经历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51-0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培养真实、真诚等良好品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个人认为,学生生活经历、贴近学生特点的多彩活动、真实的课堂呈现是品德教学三大要素,现谈谈个人的观点,与大家共勉。

1.要把握品德课的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低年级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对儿童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因此,我们在品德课教学中始终把握住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品德课教学不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就能收到效果的,无论是接纳品德常识,提高道德认识,还是情感的陶冶、升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参与是不能奏效的。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作用来实现的。因此,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处理好整体与个体差异、“导”与“学”的关系。要因材施教,设置有层次、有差异的问题和学习目标,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要认清品德课教学的基本结构和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品德课既要遵循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遵循小学德育的基本规律,具有德智双重性。有人把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归纳为知行两点、情意双线,即任何一堂品德课都必须落实晓之以理和导之以行的教学目标,并将激发道德情感和磨炼道德意志贯穿于教学始终。如,教学《我们的地球》一课时,既要让学生知道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又要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的先人产生敬意,加深热爱地球的情感,树立保护地球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和采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熟悉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备课时吃透教材,充分理解该课的教学重、难点,明确该课所在单元的主题,全面思考该课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珍爱生命》和《安全和生活》这两个单元,就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3.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3.1 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教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教师,提高教学实效。

3.2 “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3.3 角色扮演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習兴趣很浓,收到的效果较好。

4.体验生活过程,强化学习兴趣

实践体验是促进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养成的最佳途径。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就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在品德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实践活动是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

鲁洁教授说过:“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培养应当遵循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品德课程也提出,教育的活动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一种新的“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一方面要“让教学走近儿童的生活”,另一方面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课堂教学,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根据儿童好新奇、专注时间短等特点,让儿童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回归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引导儿童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得到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