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法解决失眠那些事儿
2019-03-06高雅于秋然
高雅 于秋然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被失眠所困扰。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我国存在睡眠障碍的人占近四成,高于世界平均27%的比例。
长期失眠会引发多种疾病
通常说来,失眠是患者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研究显示,长期失眠可使人免疫力下降,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情绪障碍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而各类疾病继发出现的睡眠问题则成为恶性循环。
偶尔的失眠不必过分担心,若长期失眠则需要引起重视,长期失眠患者可能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记忆力、注意力下降。觉得自己“脑子变慢”,甚至“扭头就忘”,甚至会增加痴呆的发病风险。二是内分泌紊乱。由于长时间的睡眠节律不规律,体内激素水平不稳定导致体重增加或降低,气色差,脾气易急躁或情绪低落,女性月经不调。三是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血压升高并且服用降压药物改善不明显,容易发生心悸、胸闷憋气,甚至会加重心衰患者的心脏负担。四是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如在流感季节,失眠患者更容易“中招”,多有疲惫感、“体弱多病”等现象。
阳不入阴则不得安眠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祖国医学中有“养生之道,当以善睡居先”的说法,可见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人们对睡眠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失眠的中医病机总体来讲可概括为“阳不入阴”。《灵枢·大惑论》中记载:“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阳气白天在体表运行,所以人就可以运动四肢,可以思考问题。夜间,阳气由表入里,阳在内而阴在外,此时则夜寐安稳。若阳不入阴则夜寐不安。举个简单例子,现代人夜生活丰富,晚上还在应酬、娱乐,大脑兴奋不能平复难以入睡,这便是“阳不入于阴”的表现。中医认为导致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不外虚实两种。《景岳全书·不寐》记载:“不寐证虽病由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可理解为一种是外在干扰因素(如环境改变、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导致失眠),另一种为身体内在失衡因素(如某些慢性疾病导致失眠)。
“四避免”则睡居安
避免过饱。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夜间人体的消化系统需要充分休息,若晚餐吃得过饱或进食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加重脾胃负担,脾弱不运,停滞胃腑,易生痰生湿,造成嗳气吞酸、头目眩晕,从而影响睡眠。因此,晚餐提倡少食,七八分饱,清淡的饮食可顾护脾胃清阳之气。
避免过度兴奋。过度兴奋包括身心两者。有人在睡前反复思虑或情绪处于激动状态而久久不能入睡,中医认为“先睡心再睡眼”,应情志平稳,摒除杂念,使内心恬淡虚静。在睡前可以适当散步、冥想、听音乐等帮助身心逐渐进入放松的状态,应避免剧烈活动以及紧张刺激的电视节目。
避免过点。《灵枢·大惑论》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古人将入睡和觉醒视为人体阴阳转换的时刻。子时阴盛阳衰,午时则阳盛阴衰,因此子午为一天中阴阳交替之时,刚好是人体胆经和肝经当值时间,是胆和肝排毒的时间。“卧则血归于肝”,睡眠有利于人体肝胆排毒,这就是人们说的“子午觉”的由来。当今人们的生活已不再像古人们那样有规律,中午忽视短暂的午休时间,晚上再熬夜工作、娱乐,长此以往体内阴阳失衡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因此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提倡睡“子午觉”。午间小憩(午时为11点至13点),夜间按时入睡(子时为23点至凌晨1点),才能有利于人体排毒。此外古人睡眠还要顺应四季变化,如“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由于我们需要按时上班、上学,故很难严格遵守此规律,无论您的职业需要晚起还是早起,规律的作息时间是最重要的。
避免“高标准严要求”。前来医院就诊的失眠患者往往存在着对睡眠的各种误区,“我睡不到8小时就是失眠了”“我每天夜里都要醒一次怎么办”“我年轻时睡得可好了,怎么现在不行了”“我每天夜里做一宿梦怎么办”等等。失眠患者向医生叙述自己各种失眠症状,但是忽略了一点,每个人对于睡眠的需求不同。睡眠时间与年龄、体力脑力消耗程度、个人习惯等诸多方面有关,为何很多老年人还要追求“婴儿般的睡眠”,原因在于其对睡眠存在误区,对自我睡眠有过高的期望。俗话说“希望越高、失望越大”,对睡眠的“高标准严要求”无疑会增加心理负担,不妨将失眠看得淡一些,心情放松才能睡个好觉。
五款助眠药膳
酸枣仁粥
原料:炒酸枣仁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以粳米煮粥,臨熟,下酸枣仁末再煮。
功效: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心烦。
核桃芝麻粥
原料:核桃仁20克、黑芝麻10克、粳米50克
制作:上述食材加水煎熬成粥或将核桃仁、黑芝麻磨碎加入粳米粥中。
功效:适用于因工作紧张、用脑过度引起的失眠。
枣仁桂圆粥
原料:桂圆肉10克、炒酸枣仁10克、粳米50克
制作:上述食材加水慢火熬成粥。
功效:适用于患有神经衰弱,面色憔悴,经常失眠的人群。
百合绿豆粥
原料:百合20克、绿豆20克、粳米50克
制作:先煮绿豆至半熟,放入百合和大米,再煮成粥。
功效:适用于暑日心烦失眠、口干、出汗者。
甘麦大枣粥
原料:小麦50克、大枣10克、甘草15克
制作:先煎甘草,去渣,后入小麦及大枣,煮为粥。
功效:益气宁心安神。适用于妇女脏躁(更年期综合征)。
睡前穴位按摩
安眠穴
取穴:在颈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处。
按法:双手拇指按于安眠穴,按揉约2分钟,手法柔和,以局部酸胀为佳。
功效:治疗失眠、心慌、头痛、烦躁、头晕耳鸣、高血压等症。
神门穴
取穴:掌心向上,腕关节靠小指侧之腕横纹上。
按法:一手拇指尖点按对侧神门穴约1分钟,左右手交替进行,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治疗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心慌等症。
“心肾交通”法
取穴:劳宫穴,握拳屈指时,当中指尖尽处是穴;涌泉穴,屈足掌,当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
按法:以左手心劳宫穴搓右脚心涌泉穴,再以右手心劳宫穴搓左脚心涌泉穴,交替按摩至手心脚心温热。
功效:交通心肾,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心烦、失眠、耳鸣、腰酸等症。
偶尔失眠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可以借助以上方法改善睡眠,若长期严重失眠则需要引起重视,要到医院求助于专科医生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