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质量安全防线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大余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03-06曹爱珍大余县委书记

江西农业 2019年24期
关键词:大余县全县农产品

文|曹爱珍(大余县委书记)

近年来,大余县以质量安全为主线,落实三大责任、构建五大体系、推进三大机制,多层次、全方位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全力打好现代农业攻坚战,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开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新局面,促进了全县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11月,大余县被授予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荣誉称号。和市监、公安、商务等部门开展联合办案、线索共享,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面铺开。

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将全县农产品生产主体监管作为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好生产主体名录备案,对全县400余家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开展农事记录专项巡查64批次,巡查企业200余个,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农事生产记录制度,分片区开展主体培训,分产业印制并下发《大余县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规范了投入品使用台帐的填写。在各乡镇举办了22期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班,培训800多人次,发放《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告知书》400余份,并与生产经营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400多份。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企业、合作社申报项目的首要条件,通过项目申报设置门槛,强化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取得了显著效果。

落实三大责任,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

强化属地责任。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政府县长为副组长,15个县直有关单位为成员的“大余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下发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依法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监管网格体系,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县11个乡镇全部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确定2名乡镇监管人员,所辖各行政村各确定了1名村级协管员,把责任细化到人,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

强化部门共治责任。制定出台《大余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等16个相关政策文件,对农业产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农产品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乡镇和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

构建五大体系,拓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空间

标准化生产体系。坚持“品牌先导、质量先行”的生产发展模式,按照“标准上墙、技术落地、记录入档、信息可追溯”要求,制定了脐橙、金边瑞香、蔬菜等八个农产品的标准操作规程。坚持内培外引,加强农产品经销企业产销对接,引进了一批高质量农产品加工项目,创建了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了3000亩标准绿色农业食品产业园,着力打造绿色、安全、统一的农业健康食品生产基地,形成了板鸭、多味花生、黄酒、大米等30多个农产品全产业链。对基地人员开展标准化培训,重点围绕设施农业、脐橙、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创办培训班,举办粮食高产创建、设施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农药零增长、畜牧兽医等农业技术培训班。为种植、畜牧、渔业大户制作并下发了“大余县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规范了投入品使用台帐的填写,继续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信息更新工作,将所辖区内的种养基地,特别是有“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志)的产品和将要申报“三品一标”的企业(合作社)纳入了监管范围。

全覆盖宣传体系。以科技下乡、“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放心农资下乡、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发放“标准手册”3000多份。利用电视、微信、短信、广播、报刊、互联网站等媒体,播放宣传片,宣传农产品监管工作。印制发放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技术指导挂图资料8000多份,有效推广了标准化技术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应用。通过全覆盖的宣传,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着力推动部门监管向社会共治转变。

智慧农业体系。投资打造大数据信息和智慧农业平台,将全县所有农资店纳入信息系统,充分落实了进货查验、经营台帐、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实现农资购买实名化,从系统上就能掌握全县的农药购买和流向。率先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把全县400多家农产品企业,合作社纳入农产品追溯系统,相当于给农产品办了一张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实现了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追。将监管纳入规划,纳入考评。

专项整治和执法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使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在全县范围内禁止储存、销售高毒农药和国家限制使用的农药。以治理突出问题和防范风险隐患为目标,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继续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行动、生猪屠宰监管专项整治行动、“二鱼两药”专项整治行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向好的势头。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近年来查处违法案件18起,4人获刑,形成了强大震慑效果,确保了农产品从田间到车间、到餐桌、到市场的全程“清清白白”。

五是全过程检测体系。在县级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在全县11个乡镇都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站”,每个乡镇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2名,成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促进农产品安全监管“无死角”。每年对各乡镇监管和检测人员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培训,着力提高各乡镇检测人员检测能力水平。近两年,全县蔬菜(水果)抽检样品4570个,合格率99.87%;猪牛肉抽检样品393个,合格率100%;“瘦肉精”含量零检出。

推进三大机制,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高地

建立奖励和“黑名单”机制。出台“三品一标”(现为二品一标)奖补政策,强化认证管理,打造优势品牌,突出农业公共品牌建设。实行“黑名单”制度,构建以信用为中心的监管机制,建立信用档案,建立信用评价标准,对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予以曝光。大余县“两品一标”优质农产品数量比创建前增加了五倍。各类优质农产品实现了产品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

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出台《产地准出与准入》《生产经营主体使用合格证制度》等制度文件,将产地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三品”证书作为市场准入条件,以此推动生产经营者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以合格证的形式做出明示保证,有利于规范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

建立证后管理机制。对“三品一标”认证、认证企业标准及标识使用检查常态化,鼓励企业加强对获证产品包装和质量标志的使用,发挥优质品牌示范引领作用。对违规使用冒用“三品一标”标识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确保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大余县全县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南雄市老促会
江西赣州市大余县城南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
大余县群众羽毛球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宁陵县举行中小学跳绳比赛
农产品争奇斗艳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