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晓科技激进转型
2019-03-05李国强
李国强
2018年3月26日晚间,蓝晓科技(300487.SZ)宣布与格尔木藏格锂业有限公司签订年产1万吨碳酸锂的盐湖卤水提锂装置设备购销合同,金额为5.78亿元,占公司2016年度营业收入的173.90%。公告一出,公司股价次日直接一字涨停,随后又連续拉出5个涨停。
2019年2月26日晚间,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开始兑现当时预期:报告期内,营业收入6.32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42.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4.55%。
从年报公布的业绩来看,公司近年来营收和净利润逐年高速上扬,似乎也在告诉投资者,公司已经找到了持续稳定发展的经营模式。
2018年,公司的主营业务各板块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最主要的业务依旧是分离树脂业务。和盐湖提锂相关的系统装置及技术服务,占比非常小。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滑
据年报披露,分项目的营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盐湖卤水领域实现藏格项目和锦泰项目的重大突破,其中藏格项目完成20%销售收入确认,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金属镓行业伴随镓价格的回升,行业景气度提升镓产量放大,增加吸附材料的需求,实现销售收入0.84亿元,同比增速超过50%,国外市场拓展速度加快。
那么,2018年签订合同的盐湖提锂业务哪儿去了?
答案要到现金流量表中查找。
在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上涨的同时,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却大幅下滑。2017年及以前,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和净利润相差不多,说明公司的产品销售后,大多都收回了现金。
一直以来,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比较健康,净现比接近1。如果公司的核心业务变化不大、客户稳定的话,经营性现金流量不应该发生太大的变化。但2018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发生了背离,导致现金流不足的原因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
大手笔投入盐湖提锂项目
年报数据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上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应收账款、存货有较大提高,公司借了3.4亿元短期借款,对于一个全年营收只有6.3亿元的公司来说,这是一笔不菲的“巨款”。在年报日之后,公司3.4亿元的可转债申请也通过了发审会。
公司借的这些钱已经超过全年营收了,这是要搞什么大手笔?
蓝晓科技的财务费用初看起来会带给投资者一个错觉,-1393万元会让人误以为是利息收入较高导致的。而事实上,这是因为境外存款的汇兑损益引起的,公司的利息支出已经达到了488万元。随着短期借款的增加以及债券的发行,利息支出将逐渐攀升。
公司借了巨款去干什么?主要还是投入到盐湖卤水提锂大项目上了。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就是存货和在建工程直线上升。在此之前,公司的存货和在建工程相对稳定。2018年以来,存货和在建工程较上年上涨了好几倍。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公司从“小而美”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迅速转型至重资产模式。激进的转型会带给公司更好的业绩吗?
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预付账款增加了2200万元,其中1800万元预付给了启迪清源(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启迪清源”)。
这家公司的背景是清华系,根据Wind数据,启迪清源的控股股东启迪新材料(北京)有限公司中,曾有一名自然人股东叫寇瑞强,也是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01年的博士生。而浙江大学使用的教材《高分子化学教程》的编写者之一为寇晓康,蓝晓科技现任总经理。
清华大学与蓝晓科技的学术合作也非常密切,如《现代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等专著,由清华大学多位专家参与编写,统筹作者在前言部分感谢了蓝晓科技的支持。
因此公司向启迪清源支付的大额预付款,一定程度上属于潜在的关联交易。
藏格锂业和锦泰锂业的来头
2018年年报披露,公司手握两个大订单:藏格锂业和锦泰锂业的盐湖卤水提锂,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其中,藏格锂业还在2018年预付了2.7亿元。
一年来,公司从两个金主手里拿到的订单金额已经超过三年的营收。
这两家公司中,藏格锂业是上市公司藏格控股(000408.SZ)的子公司,锦泰锂业是青海锦泰钾肥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而后者是上市公司兆新股份(002256.SZ)的参股公司。
2017年12月,兆新股份还宣布和赣锋锂业(002460.SZ)合作,拟成立“青海兆锋锂业有限公司(暂名)”,由锦泰锂业提供氯化锂溶液,赣锋锂业负责100%包销。
这四家上市公司通过特殊的方式,紧密地关联在了一起。
来看看这几家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向以及股价的变化关联:
先看与藏格锂业签订的1万吨合同。据藏格控股2018年三季报,公司的绝大部分营收来自钾肥子公司。1-9月营收小幅下滑,净利润略增,现金流急转直下,大股东股权质押率接近100%。而且,公司几个重要的销售客户存在着实质关联方的嫌疑(详见刊发于《证券市场周刊》2018年6月29日的《藏格控股关联交易马甲》)。
因此,回头来看,2018年3月,藏格锂业预付给蓝晓科技的2.7亿元已经是拼了全力了。而蓝晓科技股价应声涨停的时候,藏格控股股价跟风涨了几天,缓解了质押危机。
接下来,2018年6月,蓝晓科技发布重大合同公告,与锦泰锂业签署4.68亿元的3000吨碳酸锂生产线协议的时候,股价再次涨停。但通过2018年年报数据发现,锦泰锂业至今没有为这份合同付出一分钱。
在这两份大合同的背后,蓝晓科技除了股价,还收获了什么呢?2018年4月,公司发布减持预报,至当年10月,减持完毕。根据公告,大股东共计减持1275050股,价格在38-39元左右,合计减持金额约5000万元。而公司发布重大合同公告之前,股价只有25元左右。
几天前的3月1日,公司发布重大合同公告,又和锦泰锂业签订6.24亿元的碳酸锂生产线建设、运营和技术服务合同。不过,这次公司股价并未涨停。
大踏步的转型能否吃得消
从年报数据来看,公司倾尽全力向盐湖卤水提锂业务进行转型。但是,这样的决策是否真的适合?
公司从事的装置生产业务,毛利率在40%-50%之间,甚至不如盐湖取钾的毛利率高。而公司为之付出的代价却非常高昂,拖累了资产负债率,资金高杠杆运行,给未来年度带来沉重的资金成本负担。
况且,公司和合作伙伴非常擅长资本运作,而非踏实的进行技术研发。
2018年,在国家通过税收优惠鼓励研发支出的时候,蓝晓科技的研发支出竟然从金额到占营收比例双双下降,只有营收的5.19%。至于兆新股份,2017年年报显示,占营收比例仅为2.34%。
作为新能源技术的前沿企业,这样的研发投入略显寒酸。在缺乏技术驱动的情况下,公司的巨大转型能否带来预期的效益,还是未知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