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的男孩
2019-03-05唐秦越
作文评点报·小学三、四年级 2019年8期
唐秦越
1937年8月28日下午,上海火车南站,一对夫妻拉着一个小男孩在人群中急切地跑着。他们准备坐下一列火车逃往安全之地。
“呜……”从远处传来了火车的鸣叫声,希望离他们越来越近。突然天空中传来一声巨响,原来是日军的战机在空中盘旋的声音。希望似乎又将远离。
火车渐渐进站,在夫妻俩正想松口气的时候,“砰——”日军投下了好几枚炸弹。短短几分钟,上海火车南站就变成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血迹,到处都是尸体。小男孩的父母也被压在瓦砾下,鲜红的血液染红了地面。他的父母用最后的力气推开小男孩:“你快走!这里有危险!孩子,你不能待在这里!快走!”
“爸爸——妈妈——”小男孩想从地上爬起,可他一不小心被铁轨绊倒,又一屁股坐在了泥土里。“爸爸——妈妈——”他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只是拼命呼唤着自己的父母,拼命地擦着自己的眼泪。他用尽全身力气爬着,地上的瓦砾、铁丝划破了他的腿、他的手,留下了一道道血淋淋的伤口。终于,他再次靠近自己的父母,双手使劲儿地擦着父母脸上的鲜血,但是却怎么也擦不完。
“孩子,你要活着,孩子……”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母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爸爸——媽妈……”小男孩坐在坏了的铁轨上一直大哭,泪水浸湿了衣服,也弄湿了地上的泥土。他绝望的哭声在这冷寂的废墟中一直回荡。
“砰——”日军又投下了一枚炸弹,“爸爸,妈妈,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小男孩笑了。
一场战争,小男孩和他的家人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点睛酷评】
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开篇描写一家人逃亡的场景,烘托出紧张氛围;接着描写了日机轰炸,小男孩父母被压,小男孩痛哭的情景,文笔生动,描写细致,给人如临其境之感;结尾一句掷地有声,不仅暗示了小男孩一家最终的结局,更痛斥了无良的战争,升华了文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