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LncRNA ROR与miR-29的差异性表达及二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9-03-05许贇兴
陈 佳,许贇兴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输血科,江苏海安 226600)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1],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近200 000的新发子宫内膜癌病例,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病死率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的第三位[2]。目前子宫内膜癌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许多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此外,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诊断性刮宫,该操作为有创性检查,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不宜在人群中普及,严重影响患者预后[3]。寻找有效、稳定的生物学标志物无疑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赢得时间,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ROR(lncRNA ROR)与微小RNA 29(miR-29)可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参与各种生理病理过程,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4-5]。本次实验通过比较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健康女性血清LncRNA ROR和miR-29水平,分析二者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发病风险预测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经病理学/细胞学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3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149例,黏液性腺癌45例,浆液性腺癌26例,透明细胞性腺癌10例;TNM分期Ⅰ~Ⅱ期87例,Ⅲ~Ⅳ期143例。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期参照FIGO2009年手术病理分期[6]。同期收取250例于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和生育史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的开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1.2血清LncRNA ROR与miR-29水平检测 受试者禁食10 h以上,次日清晨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含促凝剂采血管抽取静脉血10 mL,血液标本在1 h内于4 ℃条件下以12 000 g离心力离心15 min,收集血清进行相关指标检测。血清总RNA的提取按照血液RNA提起试剂盒(中国Bioteke公司)说明书步骤进行。取上述提取的RNA,使用去除基因组逆转录试剂盒(中国Takara公司)逆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血清LncRNA ROR、miR-29及内参基因GAPDH表达水平。检测过程中所用引物序列。见表2。 采用2-ΔΔCt法计算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Ct值=目的基因Ct值-GAPDH Ct值。血清LncRNA ROR与miR-29基因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峰型单一,说明引物没有非特异性扩增,如图1。
表2 引物序列
注:A图为LncRNA ROR扩增曲线;B图为LncRNA ROR熔解曲线;C图为miR-29扩增曲线;D图为miR-29熔解曲线
2 结 果
2.1两组研究对象血清LncRNA ROR、miR-29水平比较 病例组的血清LncRNA ROR、miR-2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LncRNA ROR、miR-29水平比较
2.2血清 LncRNA ROR、miR-29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血清 LncRNA ROR、miR-29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生育史、组织学类型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子宫内膜癌的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Ⅱ期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
表4 血清 LncRNA ROR、miR-29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图2 血清LncRNA ROR与miR-29对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的ROC曲线分析
2.3血清LncRNA ROR与miR-29对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血清LncRNA ROR和miR-29区分子宫内膜癌和健康人群的AUC分别为:0.791(95%CI:0.730~0.921,P<0.001)和0.861(95%CI:0.800~0.922,P<0.001),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9%/82.6%、85.3%/68.5%。联合血清LncRNA ROR和miR-29区分子宫内膜癌和健康人群的AUC为0.907(95%CI:0.812~0.961,P<0.001),灵敏度为83.7%,特异性92.8%。联合检测时,鉴别子宫内膜癌的特异性显著提高,见图2。
2.4风险评估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高LncRNA ROR和miR-29水平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校正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和生育史等因素影响后,血清高LncRNA ROR和miR-29水平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5。
表5 血清LncRNA ROR和miR-29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预测价值
3 讨 论
子宫内膜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侵袭性强以及预后差等特点,是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生物标志物是血液、尿液或者组织中能检测疾病状态的分子指标,可用于疾病的检测与评估[7]。生物标志物在体液中的浓度变化可以为临床提供疾病的进展情况,理想情况下,生物标志物应具有检测早期小块肿瘤的高灵敏度、高特异度,并且在非肿瘤患者体内不会增加。目前,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仍然缺乏有效指标,导致这类患者预后较差[8],而生物标志物的早期检测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CA125是子宫内膜癌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但由于CA125在非生殖系统肿瘤如淋巴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良性疾病中也可出现增高,导致其灵敏度不足,特异度较低,限制了该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9-10]。ZHOU等[11]的研究发现,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A125在区分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健康人群中的灵敏度/特异度仅有63.2%/69.4%,此种情况下,寻找其他更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干预及预后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LncRNA ROR与miR-29已被报道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病过程[4-5]。研究发现,LncRNA ROR可通过抑制miRNA-145介导的子宫内膜干细胞分化过程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12],而miR-29则可诱导子宫内膜癌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增加癌组织血供,以促进肿瘤的生长及转移[13],而目前尚无关于二者应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LncRNA ROR和miR-29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女性,且在疾病早期即出现明显增高,提示二者对子宫内膜癌具有早期诊断价值。ROC分析结果表明,血清LncRNA ROR和miR-29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显著高于CA125,而联合检测二者时,特异度显著优于单项指标检测的特异度。此外,血清高LncRNA ROR与miR-29水平,均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结果提示二者不仅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对该疾病的发病风险评估亦具有潜在价值。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收集的病例数有限,未来仍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来验证本次研究的结果;(2)未对LncRNA ROR与miR-29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潜在机制进行深入探究,未来可设计相应的细胞及动物实验进行深入挖掘。
本次研究首次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LncRNA ROR与miR-29的差异性表达及二者的诊断、发病风险预测价值进行探究,并发现联合检测二者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与风险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