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者情绪智力的研究进展

2019-03-05温鑫王瑜赵秋阁张鸿睿陆萍静

军事护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效能个体情绪

温鑫,王瑜,赵秋阁,张鸿睿,陆萍静

(吉林大学 护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简称“情智”,指个体感知、控制和评估情绪的能力,与个体身心健康存在直接联系[1-2]。EI的概念已被广泛应用教育、管理、护理组织中,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多种疾病患者心理变化的相关研究中,如某些慢性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等。当身患一些进展缓慢、预后不良或难以根治的疾病时,家庭角色变化、症状负担、焦虑恐惧等均会导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而对疾病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将影响个体的功能状态和治疗效果。提高患者EI能够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更好适应疾病,从而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3-5]。为此,本文对患者EI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1 EI简介

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Peter引入EI这一概念,将其描述为感知、获取和产生情绪以帮助思考、理解情绪和情感问题,以及反馈性调节情绪以促进EI发展的能力[6-8]。1995年,Daniel出版《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且Cherniss等[9]提出EI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关系管理4部分。随后Mayer等[10]在此基础上总结出EI的5个要素,即自我意识(对自我的认知及对情绪的识别)、共情(对他人感受的敏感度)、自我调节(对情绪的适当控制)、动机(设定目标)和社会关系(关系管理)。EI较高者能够更好地把控自身及他人的感受,区分正面和负面的后果,借助所获得的情感信息来指导个人的想法和行为;具有正确思考问题的方式,勇于面对眼前的困境[11]。

2 有关EI的研究现状

2.1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个体的EI水平不仅取决于本能,而且受个体人生经验的影响,因此通过后天的教育、实践和经历能够获得提高[12]。多项研究[3-4]表明,EI水平提高可以改善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Yalcin等[3]对土耳其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EI教育计划,干预组接受为期12周的教育课程,90 min/次,教育课程包括提高EI技能的相关内容、角色扮演以及呈现基于真实或虚构经历的场景和家庭作业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幸福感和EI水平均明显提高;而且该计划对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EI的积极影响在3个月和6个月的随访中持续存在。 Shahnavazi等[4]的研究将47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患者分为6组,每组4名患者参加EI教育计划,教育内容为以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共情、关系管理和情绪控制为主题的培训方案,以小组讨论和家庭作业的形式呈现,相关教育内容的小册子在每次课程结束时提供给患者,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陈晓君等[13]将认知与EI干预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功能康复中,开展提高患者认知执行功能、自信心、自我意识及掌控能力等内容的指导,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焦虑及抑郁显著改善,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生活和康复训练,促进了患者康复。EI水平较高的个体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个人情绪,可以更成功地解决情绪问题和进行压力管理,因此能够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更加游刃有余,在面对困境能够使用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在情感感知和掌控力方面更加突出[14],其生活质量亦相对较高。

2.2 对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自我效能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society cognitive theory,SCT)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效能影响个体思考及应对问题的方式、适应能力、决策水平以及面对压力情境的能力[14-16]。研究[17]发现,自我效能和情绪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无法充分理解自身和他人情绪的个体,其自我效能感和赋权感较低。良好的情绪管理是控制情绪和适应压力情境最有效的方式,帮助个体提高开始某一行为的预期和主管评估,首先需要个体对情绪进行准确识别,继而借助个体对情绪的感知解决问题[18]。Mehrabi等[5]对70例女性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随机分组后,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EI训练,即1次/周,持续90 min的小组课程,鼓励患者以过去的经验、问题和答案,以及个人的实践和学习方法,进行演讲、讨论和解决问题,使患者积极参与课程任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自我效能感较高。具有高EI与自我效能感的患者能够将压力事件评估为挑战和学习机会而不是一种对自身安全的威胁[19]。EI训练通过促进个体与他人交流从而帮助个体积极思考并接受他人想法,以及提高个体形成友好关系和表现同理心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3 对患者情绪调节的影响 情绪的运用是指个体通过良好的情绪管理以改善自身行为的能力。善于运用情绪的个体能够鼓励自身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地控制个人情绪。研究[20]表明,压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高发因素之一,且冠心病患者对情绪的调节能力较差,易出现不受控制的愤怒。Chrisanthy等[21]对3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长达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较差的情绪调节能力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具有相关性。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可以促进心血管健康,降低冠心病发生风险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幸福感[22]。此外,吴强等[23]将10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接受EI干预包括个别交谈、交流讨论、寻求家属配合和心理干预,并建立随访制度,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白雪姣等[24]将60例成年早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的EI团体健康教育内容以EI的4个维度感知情绪、管理情绪、理解情绪和利用情绪为设计主题,根据临床经验选取最恰当的活动形式,如采用游戏互动、知识讲解、技能训练、分享讨论等,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试验组的EI水平显著提升,抑郁情绪改善。提示情感智能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2.4 对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生活满意度(satisfaction with life,SWL),是指依据个人的特定标准来评估生活质量的方式,包括对目前、过去和未来的生活满意度、改变生活的愿望,是对整个生命过程的评价,对于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长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25]。SWL是个体积极评价自己生活和主观幸福感的指标,而EI与面对困境的适应性策略呈正相关,与非适应性策略呈负相关[26]。多项关于EI和SWL在一般人群的研究[27-28]显示,EI对 SWL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asinska等[29]调查了81例银屑病患者EI与SWL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者呈正相关,EI可以作为银屑病患者SWL的一个正向预测因素。关于EI与SWL的相关性仅在银屑病患者中查阅到相关内容,未来还需进一步探讨EI对SWL在其他病种中干预性研究的影响。

2.5 对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EI本质是一种性格因素,能够预测个体对某些急慢性不良事件的主客观反应,并且跨越人格特征,如五大人格特征、述情障碍、乐观主义等[30-31]。研究[31]表明,EI与更少的回避性应对相关,EI较高者将更努力尝试改变自身的不利情况,从而增强个人的疾病管理行为。Schinckus等[32]对146例糖尿病患者的调查显示,特质EI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糖尿病相关的困扰是指糖尿病治疗或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关的情绪负担[33],其与较差的自我管理行为相关。糖尿病相关的困扰在EI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表明EI通过缓解糖尿病相关的困扰间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Moghadam等[34]的研究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及疾病管理方式为主题的自我护理教育,结果显示,干预组EI水平较高且血糖控制情况更好。此外,Benzo等[35]对3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调查发现,EI与其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各个维度独立相关,提示EI可能是COPD的一个重要属性,通过提高EI可以促进COPD患者的康复。关于EI干预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目前较少,且无纵向的随机对照研究,未来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EI与多种疾病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3 展望

目前,EI的理念已不再局限于心理学、医疗护理组织及学校教育等领域,疾病进程中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对病情进展的影响不容忽视。EI技能的提高,例如适应能力、自我激励、情绪的有效管理、沟通技巧、自我实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将帮助患者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个体适应疾病的认知和情绪,并对其健康相关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在护士提供标准护理服务过程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等,从而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减轻患者焦虑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强患者日常生活的独立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综上所述,EI在部分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未来应扩大应用范围,采用疾病特异性的EI干预形式,提高干预效果。国外关于EI的研究较多且较深入,国内学者应借鉴国外新进展、新模式,根据我国国情,不断探索并形成具有文化适应性的EI干预形式。

猜你喜欢

效能个体情绪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