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栖居
——美国超验主义自然观的浪漫主义视野
2019-03-05
(海南大学 人文传播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美国超验主义是一个难以准确定义的运动,无论是从它自己的立场还是它所反对的立场来说都是如此。佩里·米勒认为,超验主义背后的推动力是“反抗理性保守主义的宗教激进主义”(1)Warren,Robert Penn,Cleanth Brooks,and R.W.B.Lewis.Introduction[M]//James Barbour and Thomas Quirk,eds.Romanticism:Critical Essay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New York:Garland,1986:3-26,10.。实际上,超验主义不仅是一种宗教的激进主义,也可以看做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和哲学史上的非理性主义。其对美国文学和哲学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对宗教的影响。超验主义的核心概念是超灵(over-soul),哲学逻辑基础是“个人”,载体是“自然”,归宿是“灵魂”的自由。超验主义的自然观,代表了19世纪处于上升时期的美国人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浪漫主义思考。准确理解超验主义的自然观,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超验主义的本质特征,继而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19世纪美国“人”的形成。
一、站在山巅的牧师——超验主义的浪漫主义自然视野
首先,超验主义哲学是对唯一神教(2)唯一神教是美国较为激进的宗教改革教派,其核心教义是维护上帝的完整神性,反对三位一体,拒绝承认耶稣的神性,主张将耶稣看着人类的先知。“自我成圣”理论的继承。超验主义运动早先被定义为宗教激进主义,可见超验哲学的根源在于神学。然而,“这种神学并没有将祭司和牧师送到讲台上,相反,它将它们送到河岸和山顶。”(3)Christopher Baratta.Monuntaintops and Riverbanks as Pulpits:A Transcendental Return to Nature[D].New York:Binghamton University,2012.钱宁在名为《一神论基督教》布道中概述了一神论神学的中心原则,他认为:“正统的加尔文主义者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他们没有“将圣经视为上帝对人类连续启示的记录。”“人们不仅要理性地接近圣经,还要记住上帝的启示是作为理性存在而给予人类的。”(4)参见:William Ellery Channing.Unitarian Christianity[M]//The Work of William Ellery Channing,New and Complete. Boston: American Unitarian Association,1898:36,38.William Ellery Channing(1780~1842),美国著名牧师、宗教改革运动领袖、名誉超验主义者、唯一神教部长、唯一神论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与稍后的超验主义运动关系密切。通过这种方式,理性和启示能够和谐地存在。通俗地讲,一神论告诉我们,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自由地接近上帝,从而发现和保持人类自己的神性。人要如何保持自身的神性?只有加强自我修养!通过强调自我修养,“一神论者取代了传统加尔文主义者‘上帝的恩典’理论,并用个人的自治行为取而代之”(5)参见:William Ellery Channing.Unitarian Christianity[M]//The Work of William Ellery Channing,New and Complete.Boston:American Unitarian Association,1898:48.。超验主义者相信人类的浪漫主义视野。浪漫主义视野的先决条件是“人”的解放,这正是一神论者留给超验主义的最大礼物。正是以唯一神论的教义为基点,艾默生、梭罗等人成为了站在“山巅之城”的牧师,他们没有从传统的教会中汲取养分,而是致力于从神圣的自然中寻找力量。他们没有从《圣经》中寻找超脱的方法,而是致力于从自我人性中发掘成圣的路径。如果每个人都是上帝,或者说每个人都有成为上帝的可能,那么超验主义者要做的只是鼓励那些相信自我神性的人。显然这是一种比唯一神教更为激进的观点,同时这也是超验主义浪漫主义神性观和自然观的起点。
必须指出的是,艾默生和梭罗以及其他的超验主义者并不是无神论者,他们仍然是相信上帝的人。然而,他们抛弃了传统的清教徒的加尔文主义学说,认为这种古老的学说对个人自我的全面发展是不充分的。马尔科姆·克莱门斯·杨在描述梭罗的宗教性质时说得最好:“如果要理解梭罗的虔诚,看看梭罗在大自然中写下的作品、看到的风景、走过的路以及他自己对这些行为的思考,这可能比查阅他在当地教会的出勤记录更重要。”(6)Young,Malcolm Clemens.The Spiritual Journal of Henry David Thoreau[M].Macon:Mercer UP,2007:13.与传统牧师不同的是艾默生和梭罗将讲坛从教堂搬到了山顶。
其次,超验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与传统的决裂。在艾默生的《论自然》中,他说道:
我们的时代是怀旧的,它建立了父辈的坟墓……前几代人面对面地看到了上帝和大自然,而我们却只能通过他们的眼睛观察?为什么我们不应该享受与宇宙的原始关系?我们为什么不应该有一种诗性的和直觉的哲学而不仅仅是传统?为什么我们不应该通过宗教获得启示而不是通过他们的历史获取知识?(7)Emerson,Ralph Waldo.Nature[M]//Brooks Atkinson.The Selected Writings of Ralph Wldo Emerson.New York:Random House,1968:5.
在此,艾默生表达了他试图通过一种诗性的和直觉的方式建立一种全新的人与上帝、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阐释框架。这涉及他对超验主义这种新的宗教的理解和对美国新人的解释。其核心在于他对自然的浪漫主义态度。
对于爱默生来说,大自然有能力为人类创造一种说出精神真理的新语言。在大自然这本书中,艾默生采用了诗歌的和充满典故的浪漫语言。他将不断变化的自然审美视为一种统一的启示系统,从而与一神论理论一脉相承。艾默生口中的自然是自由,免于预定和免于被监禁的思想自由。在自然界中,艾默生说:“大自然的所有用途同样适用于人的存在……它总是一种精神的言说,它暗示绝对。”(8)Young,Malcolm Clemens.The Spiritual Journal of Henry David Thoreau[M].Macon:Mercer UP,2007:14.艾默生认为精神总是自我启示的,从而每个人都掌握着自己的意志和自我阐释的自由。
超验主义的自然观,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观点“人是自然的一部分”(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也不同于基督教圣经创世纪确立的“人是自然的管理者”原则(10)查尔斯·L·坎默.基督教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78.,在艾默生那里,他将自然看作一个与人“平行”的客体,人与自然都统一于一个所谓的由超灵统一的“Unity”中(11)Young,Malcolm Clemens.The Spiritual Journal of Henry David Thoreau[M].Macon:Mercer UP,2007:262.,人与自然虽同样受到超灵之光的照耀,但人就目前而言只是具备了向超灵提升的可能,而大自然则是超灵在世界上的具体显现,自然是一个样本,人的完善必须依赖于向大自然的学习和追寻。正是这种对待自然的浪漫主义态度,使得超验主义从传统的清教主义桎梏中解脱出来,也有别于欧洲的非理性主义哲学。这是艾默生为19世纪的美国人建立的人生哲学,这正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所过的“诗意的栖居”生活的理论依据。
二、对工业文明的消解——超验主义的自然本性
美国超验主义自然观也不同于欧洲启蒙思想家如约翰·洛克和大卫·休谟等人提出的经验主义或者自然哲学原则。约翰·洛克和大卫·休谟等人的思想暗示了从欧洲传入的日益强大的唯科学主义倾向。早期超验主义成员西奥菲勒斯·帕森斯在1840年宣称,超验主义是“普遍放松(universal loosening)所有观点和信仰的一部分”(12)Gura,Phillip and Joel Myerson.Introduction[M]//Phillip Gura and Joel Myerson.Critical Essays on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Boston:G.K.Hall,1982:xiv.。这种“放松”暗示了人们会寻求新的来源以获得神圣的灵感。虽然超验主义内部派别林立,但所有超验主义学者都认识到的这种新的灵感来源是自然世界(the nature)。这种拥抱自然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超验主义对科学技术这种新“宗教”的回应。罗伯特·佩恩·沃伦认为,超验主义是对美国生活民主化的复杂反应,新工业主义带来的首要问题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义和思考(13)Warren,Robert Penn,Cleanth Brooks,and R.W.B.Lewis.Introduction[M]//James Barbour and Thomas Quirk.Romanticism:Critical Essays in American Literature.New York:Garland,1986:3.。
对超验主义来说,对待自然的态度在任何时候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问题上,超验主义尤其反对用理性和自然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即自然的“物化”。歌德在《自然系统》(14)PaulHenri d’Horbach published in 1770.出版后曾说:“我们在这个忧郁,无神论的半夜中感受到多么空洞和空虚,在这种情感中,地球消失了它所有的形象,犹如天堂消失了所有的星光。”(15)Warren,Robert Penn,Cleanth Brooks,and R.W.B.Lewis.Introduction[M]//James Barbour and Thomas Quirk.Romanticism:Critical Essays in American Literature.New York:Garland, 1986:14.歌德正在哀叹的正是一个人在自然科学中慢慢体验神性死亡的空虚与无奈。
超验主义者显然有他们自己想要的自然版本。这一版本既不满足于对自然常识本质的探究(如洛克经验主义和休谟的自然主义哲学方法),也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的科学考察。他们关注浪漫的自然观,一种对自然诗意的体验,自然中充满了神圣的本性。自然是一种精神的载体,它是上帝、人、自然和谐统一的系统。
在1836年发表的《自然》中,艾默生关于神圣、个人和自然的哲学基础可以简明地定义为一种人类通过自我神性和与自然世界的和谐关系拥抱“更高的光源”(higher sources of illumination)的新途径。我们必须要注意文章题目“Nature”的双重含义,因为它暗示了自然界和人的本性。这本书当之无愧地被认为是超验思想的灯塔,因为它将自然世界的神圣本性和个人主义的重要性完美结合了起来,从而成为了超验主义的两种最基本的信仰。从这个角度说,《自然》为美国人提供了一种回归自我神性的哲学途径。这在美国工业和技术革命期间尤为重要。
在梭罗看来,那种对待自然的严格的自然科学的态度,是对上帝最大的亵渎。正是看到工业文明的入侵对人类和自然的负面影响,梭罗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神圣统一的。与爱默生一样,梭罗试图“从历史宗教领袖建筑的纪念碑转向在自然中亲自寻求上帝”(16)Young,Malcolm Clemens.The Spiritual Journal of Henry David Thoreau[M].Macon: Mercer UP,2007:231.。对于梭罗来说,宗教的力量并不在于与“信仰的历史对象”有关(17)Smith,Duane E.“Romanticism in America:The Transcendentalists”1973[M]//Phillip Gura and Joel Myerson.Critical Essays on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Boston:G.K.Hall,1982:489.,而是在于对自然中圣洁的永恒渴望。通过在瓦尔登湖畔的定居的体验,梭罗在他的作品中表明,仅仅用科学术语来理解自然并不能与神圣建立联系。“这种科学方法——对自然的客体化,无法超越大自然的物理方面。”(18)Thoreau,Henry David.Walden.1854[M].New York:Dover,1995:5.为了进一步体验自然的神性,梭罗采取了较为极端的“自我隔离”方式,“自我隔离是自我奉献的第一步”(19)Johnson,Samuel.“Transcendentalism”1877[M]//Phillip Gura and Joel Myerson.Critical Essays on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Boston:G.K.Hall,1982:155.。这种“自我隔离”可以视为梭罗对当时美国生活现状不满的一种反应。19世纪的美国,正是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新兴的商业工业共和国,美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既能享受欧洲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的成果又避免了战争的破坏,可以说是“人间的天堂”。对财产和技术的追求成为推动美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在自然、社会甚至人自身都被客体化的世界中,人类唯一失去的只有精神家园。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梭罗不断将他对神性的看法与唯物主义的工业美国社会并置。在题为“经济”的章节中,他谴责对财产的需要,并拒绝接受技术突破和便利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的观点。
显然,在梭罗看来,物质充斥的工业文明是抑制乃至消解自然美感与诗性的,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梭罗用一种神秘和非理性的方式构建了他的自然版本。在这个充满神性的自然世界中,人能够最大程度接近“本真”状态。并且梭罗用自己的行为践行了这一理念。 “正如在海德格尔和庄子看来,人的异化和自由的失落,与技术理性的统治是分不开的。他们认为,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善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成正比的。”(20)汪洪章.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59.
三、诗意的栖居——超验主义自然观的灵魂归宿
理解超验主义自然观,人和自然是两个最基本和最核心的要素。一个充满神性的自然如何安放尘世躁动的灵魂是超验主义的逻辑终点。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自然的理解、对人的理解、对上帝的理解三者缺一不可。
艾默生、梭罗等人对待上帝的观念继承了欧洲自然神论的理念。正如他们的前辈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弗逊、托马斯·潘恩所信奉的一样,他们相信上帝,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然而与传统自然神论提倡理性上帝,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他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的观点不同,超验主义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浪漫主义特点,他们心中的上帝仍然是在场的上帝。“我认为,超然主义者,特别是爱默生和梭罗,在不可知论是一个已知术语之前,表现出一些倾向于早期不可知论的情绪……虽然他们仍然坚持对上帝的信仰,然而,通过他们的著作,我很清楚这不是基督教的上帝:爱默生和梭罗相信上帝作为创物者,是一个仍然活着并且住在他的最伟大作品自然中的神。”(21)Christopher Baratta.Monuntaintops and Riverbanks as Pulpits:A Transcendental Return to Nature[M].New York:Binghamton University,2012.这就是为什么这两个人如此崇敬自然界的原因。在超验主义者看来,自然是一个神圣的空间而不是一个人造的教堂,自然是人类可以与上帝并肩行走的地方,那里遍布上帝馈赠人类的礼物;自然人类可以自由拥抱神的地方,那里人类可以洞见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超验主义者并不是环境科学家,他们对自然界的考察使超验主义者的环境哲学成为人类寻求精神家园的宗教旅程。自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通向神圣的另一条道路(绕过教会)。塞缪尔·约翰逊在其1877年的论文“超验主义”中,类比了超验主义者对自然的新视野和新思维方式的渴望:
让十几个男人想象一个外在的物体,比如一棵树:他们都转向同一个方向,一个假定的共同感觉掩盖了他们的个性,但询问他们认知这棵树的心理过程,每个人都发现他的感知的原始来源是内在的,并且其所有推论必须遵循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取决于他的个人尊严和自由的价值。(22)Johnson,Samuel.“Transcendentalism”1877[M]//Phillip Gura and Joel Myerson. Critical Essays on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Boston:G.K.Hall,1982:155.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超验主义哲学将自然和人视为个体先验的观点已经带有海德格尔哲学的影子。树不再是树,树的存在是因为作为观察者人的存在,因人的“思”使树的存在得以生存和显现。
亚瑟·韦斯卢伊斯认为,《瓦尔登湖》和超验主义者在自然、个人和神性方面的哲学中的“基本点”是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获得了整个世界但是失去了他的灵魂,那么对这个人有什么好处?”(23)Versluis,Arthur.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and Asian Religions[M].Oxford:Oxford UP,1993:81.这一提问已非常接近诗人荷尔德林的著名诗句“功勋卓著,然而人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所描述的意境了。超验主义者寻求上帝或神,特别是对上帝和神艺术地或诗意地追寻,可以使他们更接近本真的自我。海德格尔认为,真正使我们栖居的是“诗”,这里的诗指的不是艺术品而是存在的普照,是存在既呈现又遮蔽的过程,它犹如一把尺子(measure),本真意义上的人只有用这把神圣的尺子去度量自身和天、地之间,才能诗意地栖居(24)参见:William J.Richardson.Heidegger:Through Phenomenology to Thought[M].New York:Fordham University Press,1963:588-594.。在海德格尔那里,这把神圣的尺子就是“思”,而在超验主义看来,这把神圣的尺子就是超灵(over-soul)。显然,艾默生和梭罗不再相信这种诗意的存在可以在书本或信条中找到,这样的景观也不是人间的教会能够提供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预言,梭罗早在对19世纪技术、铁路、轮船和电报的评价中看到了21世纪科学技术诸如手机、微信、Facebook如何导致我们与精神家园分离的后果。对于爱默生和梭罗来说,自然才是我们的家园,是人类真正安放灵魂的地方。
有意义的是,有学者认为,梭罗这种承认上帝存在于自然界而不是信仰或教义中的观点可能来自于东方中国道家哲学的影响(25)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更多道教对梭罗生活和作品的影响可以参见《梭罗与道教》。See:David T.Y.Chen.Thoreau and Taoism in Narasimhaiah[C]//C.D.Narasimhaian.Asian Response to American Literature.Delhi:Vikas,1972:406-416.。莱曼·卡迪认为,《瓦尔登湖》表明了梭罗对道家哲学在自然方面表现出的深刻的亲和力的认同:“深刻观点的相似性、他们的自然神秘主义、对简单和原始生活的热爱、对习俗和政府干预的厌恶以及反复使用悖论等。”(26)Cady,Lyman V.Thoreau’s Quotations from the Confucian Books in Walden[J].American Literature,1961,33(1):31-32.韦斯卢伊斯认为,梭罗对自然的沉思与道家对自然的热爱和专注非常相似,对池塘之美的简单描述就是这种相似的例证:
站在池塘东方光滑的沙滩上,在一个平静的九月的下午,当一阵轻微的雾霾使对岸的视线模糊不清时,我看到其中出现了玻璃状的湖面。当你轻轻摇动你的头部时,它看起来像是一条穿过山谷的丝线,在远处的松树林中闪闪发光,将一层大气与另一层分开。(27)Versluis,Arthur.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and Asian Religions[M].Oxford:Oxford UP,1993:121.
梭罗在这段文字中使用的语言极其清新自然,一如他的身体和灵魂,与自然世界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朦胧之美。池塘与树木和山谷相映生辉,作为观察者的人仿佛已不存在,这正是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在瓦尔登湖的日子,梭罗以一种禁欲的道德纪律生活,希望将自己与自然统一起来,尽管可能梭罗离天人合一境界还相距甚远,但他对大自然的寄居和深刻思考,也有几分道家自我放逐、自我超越的意境了。梭罗在《瓦尔登湖》写道:“在永恒中确实存在着某种真实和崇高的东西,但所有这些时间,地点和场合都在此时此地显现,上帝在这一刻达到荣耀的巅峰,并且在所有时光的流逝中永远不会比现在更加神圣”(28)Thoreau,Henry David.Walden.1854[M].New York:Dover,1995:63.。
四、结 语
超验主义对美国的影响是深远的,艾默生、梭罗等人用一种浪漫主义的方式重新塑造了美国新人的灵魂,使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开始带有世俗与宗教、个人与上帝既独立发展又相互纠缠的复杂特点。虽然因其激进和虚幻的特点,超验主义很快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其引发的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人与自我的思考,今天仍然是一个深刻的哲学话题。
如何在物资与技术文明的时代,寻找现代人赖以栖身的精神家园?超验主义以其对自然的哲学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正如2000多年前的中国道家先哲,用逍遥游的态度为我们准备了范例一样。如果在海德格尔那里,诗人是守护存在家园的人,那么,在艾默生这里,诗人就是解开自然之谜的一把钥匙。在庄子那里,超越了自然,人的灵魂得以自由和逍遥;在海德格尔那里,超越了存在,诗人的灵魂得以安息;在艾默生这里,超越了世俗和传统,人才能得以在自然中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