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原市原州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取得的成效、问题及建议

2019-03-05邓树松

江西农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原州区清水河固原市

邓树松

(固原市原州区水务局,宁夏固原 756000)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1],按照国家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推行河长制精神和有关要求,2017年7月固原市原州区印发了《原州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河长制开始在固原市原州区全面推行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实质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有效落实河长制,进行河湖管理保护,对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1 固原市原州区河流沟道、水生态环境现状

固原市原州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是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发源地,也是固原市及市政府所在地。原州区总面积2 739.01 km2,其中清水河流域面积2 057 km2,全区耕地面积1 037.3 km2,现状人口46.0万,其中城镇人口17.2万,全区生产总值103.35亿元。原州区位于内陆暖温带半干旱区,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在300~550 mm,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70%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当地地形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综合交错,重叠起伏,生态环境脆弱。

固原市原州区河流沟道较多,2017年列入河长制管理范围的主要河流沟道有47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 km2的河流沟道共有16条,主要有境内的清水河、葫芦河支流马莲川河、茹河,以及清水河主要支流冬至河、中河、杨达子沟、双井子沟等。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固原市原州区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导致发展与生态矛盾凸显。尤其是南北向贯穿固原市的清水河,两岸人口居住集中,沿途生活垃圾及大大小小布设的排污口造成清水河水污染严重。2017年实测清水河三营段及位于清水河主河道的沈家河水库水质均为劣Ⅴ类,严重影响两岸村民生活安全、农业灌溉和农作物生长。彭堡镇大面积高耗水设施农业及大田蔬菜种植,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采补不平衡。部分河道两岸乱堆、乱建、乱挖、乱采等问题突出,屡禁不止,固原城区局地黑臭水体及垃圾无不影响着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

2 固原市原州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2.1 河长制实施情况

2.1.1 建立河长制组织机构及体系 按照全面推行河长制部署要求,固原市原州区出台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和六项制度,落实人员和经费,并设立了原州区河长制办公室,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主要河流河长,共设县、乡、村级河长河长237名、巡河及保洁人员540名,实现了主要河湖水系河长制全覆盖。

2.1.2 围绕“六项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清单 河长湖长制主要任务是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和空间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及执法监督[1]。围绕这六大任务,逐级制定责任措施清单,落实部门责任单位,构建了“党政责任链”“部门共治圈”和“公众齐参与”的格局。

2.1.3 坚持原则、多措并举开展河湖综合整治 第一,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党政领导、部门联动”“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强化监督、严格考核”的原则[1],多措并举、逐级管理、各方参与、综合整治。第二,开展河湖基础信息调查,建立河湖名录,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利用河长通和巡河通APP积极开展河湖巡查及督办保洁等工作。第三,开展入河排污口摸底调查及污染源排查,及时封堵整治沿河排污口,实施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先后积极开展清河专项行动、清水畅河净源专项行动、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河湖“清四乱”、河道清淤疏浚及水库清淤等项目措施。同时,积极开展河湖水域岸线调查及划界确权工作,以明确责权,加强管理。第四,因地制宜编制主要河湖“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及“一河一档”、清水河等河道水环境整治项目、河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实施方案、河道采砂规划方案等。按照方案既定总目标及分年度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单位和清单措施,综合施策、全面整治。

2.2 河湖治理保护成效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形成了系统的组织体系、明确的责任体系以及高效的运行和协调机制,形成党政负责、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实施1年后,河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许多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多头管”到“统一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沿河大部分排污口被封堵或规范化整治,河道垃圾、违章建筑、采沙场、鱼塘等各种“四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景象逐步显现,水生态环境整体逐步好转、局部优化。截至2018年底,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各河流沟道水质明显改善,且持续向好发展,清水河原州区三营镇出境段水质由劣Ⅴ类转为IV类,清水河主河道上的沈家河水库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Ⅳ类,贺家湾、海子峡等其他地表水体水质均呈现为多年来最好。

3 固原市原州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部门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级河长制办公室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水利部门牵头,环保、农业、林业、国土等10多个相关责任部门联合组成,实行集中办公,需要沟通上下,协调各方,强化检查,抓好督办,推动河长制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但由于个别部门和乡镇领导认识不到位,似乎原州区河长办是水务局的河长办,部门之间信息不能有效共享、督导检查中发现部分问题不能按期督办整改,或者办理了也不按时向上级河长办交代和汇报。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河长联席会议及河长会议频次,会议中各部门和下级河长办积极就每个阶段的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并将需要协作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政府主要领导责成相关责任单位分工协作、共同解决。

3.2 河湖水生态治理和修复所需资金较多,河长制工作经费落实难固原市原州区地方财力不足,河长制经费落实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各级河长及巡河员巡河要耗资费力,排污口封堵整治、“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河长制工作宣传培训、主要河道监控设施安装、河湖及水利工程划界确权以及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水环境整治等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为此,建议各相关责任部门积极增资立项,争取中央和省市级各类涉水项目配套资金。同时,固原市原州区财政部门每年尽早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经费,让河道巡查及保洁工作常态化、河道治理出成效,确保河长制工作的长效性和持续性。

3.3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及水质监测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国家环保部门督查检查力度的进一加大,上规模的固原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排污量较大的规模以下主要河道排污口也得到了及时封堵和整治,河道水质得到较大改善。但是,一些零散的较小的排污口,大部分采取简单的封堵措施,势必造成隐患,当局地集污设备满无处排泄时,在雨季或夜间往往进行偷排。另外,已建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后期运行费用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很难保证不出现偷排污水的现象。因此,后期需要继续加大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力度,加强已建的污水处理厂或站水质监测及河道监控设施配套建设。对那些小型排污口,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能接入污水处理厂或站的尽量接入,零散的可建立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建议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二次利用,可灌地、浇园或洒路等。

3.4 公众的水生态保护和节约用水意识有待提升公众水生态保护意识不够强、河道“四乱”问题及偷排污水等现象屡禁不止,需要利用媒体等继续加强河长制相关政策宣传,提高公众的水生态保护和节约用水意识。并加强培训,提升河长和相关人员履职能力。同时,建议给每个乡镇建立垃圾填埋处理点,给每个村建立垃圾专门堆放点,为清水畅河净源创造条件。

此外,还需建立健全河长制管理长效机制,加大河湖水域岸线综合执法力度。国家和各省市也要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河湖管理保护条例等法规,为河长制工作的全面推行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4 结语

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1],需要完备的组织体系、制度、法规及资金做保障,以项目建设、管理保护为抓手,层层落实责任,逐步实现“六项任务”目标。

猜你喜欢

原州区清水河固原市
清水河边
清水河生态清洁小流域
浅谈原州区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陆西地区清水河组一段储层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固原市原州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及经验启示
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20160731”暴雨洪水分析
宁夏“六盘山旅游杯”全国诗文大赛评委名单
清水河上游流域可收集雨水资源量估算与检验
西北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研究——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