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草地建植与肉鸡生态养殖模式
2019-03-05张贵强张义玲
张贵强 周 艳 张义玲
(贵州省毕节市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毕节 551700)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坡高谷深,岩熔地貌分布广泛,土层贫瘠、石漠化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左右,是典型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1]。毕节市季风气候明显,降雨量较为充沛,气候温和,利于多种植物生长,野生牧草种类丰富,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有巨大潜力。人工草地建植,是退耕地的转型利用方式,既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又实现了石漠化土地利用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值,是毕节市石漠化土地优化利用的良好方法。
1 退耕还林还草,构建“林、草、禽”友好系统的意义
目前,肉鸡生态养殖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以全价饲料为主,二是没有足够的放牧草地,导致在肉鸡生态养殖环节先天不足,故生产的产品必定存在瑕疵。结合毕节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建植人工草地,构建“林、草、禽”友好系统,发展肉鸡生态养殖具有广阔前景。人工草地是利用先进农业技术栽培而成的,是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特点是能获得特定种类且优质高产的牧草,可进行刈割或放牧利用。人工草地一方面弥补了天然草地量低、质差的缺点,能提供质优量多饲草,降低养殖成本;另一方能固土保水,是石漠化山区构建良好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因此,人工草地对于维持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 草地建植与肉鸡生态养殖模式
2.1 草地建植类型
2.1.1 放牧草地 根据养殖需要,选择肉鸡易采食消化、营养价值高表现良好的牧草品种,如三叶草、紫花苜蓿、黑麦草(多年生)建植肉鸡放牧草地。
2.1.2 刈割草地 选择易管理、水源条件好的部分地块栽培营养价值高的牧草如菊苣作为刈割草地,以备不能放牧时饲喂。
2.2 整理土地
2.2.1 土地整理 石漠化山区主要是利用荒山荒坡、退耕地、疏林地等建植人工草地,首先清除地面乱石、树桩等,以30 cm左右深度翻犁土地,消灭原生植被以利于牧草种子萌发。
2.2.2 平整、改良土地 耙平土地,毕节市土壤多为呈酸性,为降低土壤酸性,667 m2施用生石灰80 kg左右。
2.2.3 施肥、播种 施好基肥。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500 kg和碳铵、磷肥25 kg,秋播为好。放牧草地,选择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等牧草混合建植;建植放牧型混播草地,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配合比例以7∶3或8∶2为宜。建植刈割草地,最好选择纤维含量低、蛋白含量高的叶菜类如菊苣等。
建植放牧混播草地,禾本科牧草播种量为1.5 kg/667 m2,豆科牧草为0.5 kg/667 m2。建植刈割草地,播种量根据牧草品种、扦插、播种情况而定。
2.2.4 放牧管理 建好划区围栏(网),当牧草长至10 cm左右时,根据长势667 m2放40~80只鸡,搞好轮牧、追肥工作。
2.3 肉鸡生态养殖场的选址为便于环境控制、减少疾病发生保证鸡群健康,养殖场应选择远离村寨距主要公路800 m以上,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坐北朝南(东南向)、水源充足、有路且电力方便的地方修建。
同时,应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材料修建鸡舍,要求防雨、干燥,内设栖栖架(网),寒冷季节利于保温,饲养密度控制在8~10只/m2鸡为宜。
2.4 鸡种选择根据生产目的和市场需要,选择放牧性好、抗逆性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品种,如乌蒙乌骨鸡、威宁鸡、黔画乌鸡及外血不超过35%的杂交品种进行饲养。
2.4.1 放牧管理 雏鸡脱温后即可放牧,为使鸡尽早适应林下生活,先用雏鸡料过渡7 d,同时抓好调教、召唤工作,注意气候变化及防范动物侵害,遇降温、风雨天气,要召回鸡群躲避、歇息。
2.4.2 做好消毒、免疫、补饲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程序消毒、免疫,选择高效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消毒药物定期进行环境消毒。此外,每天应根据鸡只采食、牧草生长情况进行补饲。
2.4.3 其他注意事项 按每20~30只/个的比例设置料桶和饮水器,及时治疗、淘汰病、残鸡,做好隔离工作,严防疫病传播。优良的生态肉鸡饲养期必须在6月龄以上,应适时出栏上市。禁止使用激素,按有关要求使用抗生素、执行休药制度。
3 结语
在黔西北石漠化山区把人工草地建植与肉鸡生态养殖有机结合是构建良好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对毕节市肉鸡生态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及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2]。其良好的饲养环境、科学的饲养管理能使优质肉鸡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高度统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