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错”而导,拓展语文教学资源

2019-03-05

语文天地 2019年27期
关键词:小兔子内化比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要怎样应对,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若能面对学生的问题,利用这些生成资源展开教学,则能给学生搭建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内化知识的台阶,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一、搭“台阶”,解决问题

在课堂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是具有典型性的,若教师害怕打破自己的教学节奏而轻易地放过了这些问题,则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解决当堂课遇到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在指导学生学习二年级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的时候,原定计划是引导学生学习生词后便开始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体会曹冲的聪明才智。然而,有学生将“称象”写成了“秤象”。面对这种情况,不能匆匆放过问题,而要给学生搭设“台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文章中的多音字,并结合课文语境进行理解。此时鼓励学生思考:“‘称’和‘秤’这两个字在文章中都出现了,它们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尝试复述课文的故事,并说说‘称’和‘秤’这两个字分别用在什么地方?”这样就给学生搭设了台阶,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称”和“秤”的不同用法是什么。有学生尝试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表达:“曹冲为了称象,将大象赶到了船上,然后装上同样重量的石头,用秤称石头,就得出了大象的重量。”在这样的表达中,学生不仅搞清楚了“称”和“秤”的不同,同时还对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并没有耽误课堂教学的流程,此后还要鼓励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区别容易混淆的字词。

若能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错误,将错就错,给学生搭设“台阶”,则能帮助学生自主解决这些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拓展思考,想一想自己以后遇到同类型的问题后,要怎样解决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二、给“空间”,内化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轻易地给予他们正确答案,则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很难进行知识内化,实际上教师只是灌输了正确答案,而并没有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教师要尝试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尝试积极展开讨论,内化知识,真正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二年级下册第2课《找春天》的时候,先鼓励学生尝试仿造课文的句子进行自主创作,尝试写出拟人、比喻的句子。此时有学生没有理解比喻的特点,造出了句子:“小狗好像缩小版的大狗一样。”面对这种情况,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比喻的正确方法,而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展开探究。要鼓励学生从课文和课外读物中寻找比喻句,并尝试自主总结比喻句的特点是什么。有学生从喻体的性质入手分析,认为:“课文中将小草比喻成了眉毛,将野花比喻成眼睛,很显然喻体和本体都不是同一个种类的事物。”还有学生从比喻的角度入手,提出:“小草和野花是形貌上像眉毛和眼睛,小溪则是流动的声音像琴声,这说明比喻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在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自主讨论后,学生对比喻句有了明确的认识,此时再尝试自主创作比喻句,就能造出更精彩的句子。

在教学中应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讨论问题,看看从哪些方面入手能够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积极进行知识内化,解决实际问题。

三、设“陷阱”,制造冲突

有的时候,学生虽然没有发生错误,但是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问题。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问题,要在课堂上故意设置思维“险境”,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矛盾处、可疑处,并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展开思考。这种故意制造思维冲突的方法能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变得更为开阔,也能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从而加深认识。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的时候,学生学到了“衔”“吞”这样表示口部动作的词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在意思上的区别,就要特别提出问题,设置陷阱,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课文中,红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中的‘衔’和‘吞’是否能相互调换呢?都是表示口部动作的词语,即使调换应该也没有什么关系吧。”这样就给学生设置了“陷阱”,学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认为可以换,一部分认为不行。在交流中,学生总结了自己的观点,最后认为:“‘衔’的意思是在含在嘴里,‘吞’则是进入到了肚子里。按照时间先后来看,要先含在嘴里,然后才能吞下去,所以不能替换。”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搞清楚了“衔”“吞”的区别是什么。

在设置了思维“陷阱”后,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落入了陷阱中,但是有的学生却依然保持思维的清晰。这时候要组织学生就矛盾点展开积极探讨,尝试在互动辩论中获得正确的答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转“视角”,生成个性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错误,是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有所不足,对文本的内涵有模糊的理解。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用问题引导学生转换视角,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让学生在自我反诘中进行思维的补充和完善。这样就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根源,而后获得新知。

在指导学生学习二年级上册第20课《雪孩子》的时候,有学生觉得很困扰:“雪孩子和小兔子只是第一天认识,为什么就会为了救小兔子而牺牲自己啊。这个故事是不是很不合理呢?”现代社会邻里之间的冷漠促使学生形成了这样的生活经验,导致学生没有理解作品的主题。在教学中不要直接将文章的主旨灌输给学生,而要鼓励学生尝试转换视角:“若你是小兔子的话,遇到了雪孩子这样的好朋友,你会怎么想呢?”“若你是雪孩子,面对小兔子的关心,你的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避免了主观臆断,而是尝试进入到课文中,和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情感共鸣,转换视角进行思考。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雪孩子本来只是白雪,没有人关心,十分寂寞,成为了人后,有小兔子关心自己,所以心中对小兔子充满感激。他因此想要报答小兔子。”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引导学生转换视角进行思考后,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往往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新颖看法,此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和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所以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此时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充分利用“错误”这个课堂生成资源,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小兔子内化比喻
比喻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小兔子
小兔子开关贴
小兔子的生日会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小兔子的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