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2019-03-05
科学人生尹升华:筑梦芳华 匠心前行
作为一名采矿人,他始终以提高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实现矿山绿色高效开发为己任,长期致力于金属矿溶浸开采和矿山膏体充填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以全年无休的精神辛勤耕耘,把一腔热血倾注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他就是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的尹升华。封面故事文章从尹升华教授的学术成果入手,重点介绍他的科研理念和教学思想,展现其钟情科研、锐意进取的学者风采和匠心树人、师德为先的教师风尚。(封面故事栏目,第1页)
阻尼镁合金阻尼镁合金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镁具有高的导热导电性、电磁屏蔽性、无磁性和无毒性等特点,是具有高阻尼性能和低密度的工程结构材料。随着航空、航天、建筑、汽车等振动和噪声较为严重的行业对轻质、高强、高阻尼结构材料需求日益增加,阻尼镁合金材料必将成为镁合金研究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文章对阻尼镁合金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Mg-Zr、Mg-Ni、Mg-Cu、Mg-Al、Mg-Zn、Mg-Si、Mg-Li、Mg-RE、镁基复合材料、多孔镁系阻尼镁合金。文章分析指出:镁合金的阻尼机制主要是位错机制,除了刃位错之外,还应加强研究螺位错对阻尼机理的影响;通过添加新的增强相和合金元素从根本上解决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矛盾,使设计出的产品外形结构适合减振降噪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新方向。(热点聚焦栏目,第5页)
金属与文明中西方铜器时代差异分析
在人类向文明社会演化的过程中,在欧洲逐渐形成的西方文明经历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的传承,并以某种形式继承了古苏美尔和古埃及两大文明;而在东方的亚洲则独立地形成了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形成时中国各地遍布铜矿资源,中华文明不间断地发展使其积累了发达的高温烧陶技术,由此迎来了极为繁荣的铜器时期。欧洲、西亚、北非较稀少的铜矿资源,以及西方文明曲折的发展导致当时能实现的烧陶温度较低,因而铜器时代西方的冶铜和铜器制造业非常低迷,远落后于中华文明。中西方铜器时代的这种差异造成中西方文明形成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分别蕴含了融合发展和扩张发展的不同特点。(知识园地栏目,第12页)
特约综述推荐阅读: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根据未来人类生存的复杂环境和隐身技术“薄、轻、宽、强、热”的发展需求,未来的吸波材料应具有更强的吸收率,兼顾更宽的电磁波频带,且质量要求越来越轻。近年来,核壳型吸波材料因具有优良的吸波性能,成为吸波材料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核壳型吸波材料是以一个球形颗粒为核,在外表面包覆一层或多层异质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多相结构,其具有特殊的电磁结构,且能够兼具内核材料及外层异质材料的物化特性,不仅能够使多种材料电磁性能匹配互补,还能够改善提升材料的耐高温、耐腐蚀及抗氧化的综合特性,从而获得良好的吸波特性及环境适应性。(科技前沿栏目,第20页)
铁矿开采本钢南芬露天铁矿采场各部位矿石可磨可选性实验研究
文章介绍了本钢南芬露天铁矿北山、主采场和南端帮各部位矿石的性质、分布等。在矿石产量需求不断加大、矿石质量不断下降的形势下,对各部位矿石进行了可磨可选性实验,对原矿进行品位、磁性率、磨矿、选矿分析,并对可磨度、品位、磁性率、回收率、精矿产率和选别效率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有利于提高矿石产量和改进矿粉质量。通过对矿石可磨可选性实验研究得出:北山部位矿石普遍为较难磨矿石,而主采场和南端帮部位的矿石均为好磨矿石;北山、主采场和南端帮部位的红矿和过渡类型矿石均为难选,而各部位的石棉矿和灰矿均为好选。文章给出了矿石可磨可选性的下一步实验研究建议。(企业论坛栏目,第22页)
焦炭质量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及其分布图在配煤炼焦中的应用
利用煤岩原理及技术指导配煤炼焦越来越受到焦化企业的关注和认可。相较于传统煤质分析方法,在对入厂单种煤来煤混配情况判别上,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及其分布图分析方法具有更加直观、高效、快速等优点,可以更好的监控和管理来煤质量。通过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方法还可以针对焦炭质量下降的配煤方案进行优化、调整配比,配煤方案的反射率分布图凹口越少、越接近正态分布,焦炭质量可以得到提高,优化后的方案2#比方案1#的CSR提高5.35%。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各煤种的反射率分布图重叠良好,适当降低分布图中心高度,可以多配入瘦煤和三分之一焦煤,降低焦、肥煤比例,从而降低配煤炼焦成本。(企业论坛栏目,第27页)
热镀锌工艺不同工艺路径对汽车结构用590 MPa级双相钢组织的影响
文章研究了不同热镀锌退火工艺对汽车结构用590 MPa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技术对不同热镀锌工艺下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热镀锌机组的特殊性为双相钢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两条生产路径,一是快速冷却到中温转变温度,引入短暂的TRIP效应,利用电辐射加热维持恒定的入锌锅温度,将马氏体转变移至出锌锅后的镀后冷却段;二是利用较强的设备能力,将带钢快速冷却到马氏体点,再利用感应加热器加热到460℃左右进入锌锅。两种不同的工艺路径得到的组织不同,进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工艺与装备栏目,第49页)
板形控制光整机张力变化对板形影响的仿真分析
带钢生产过程中,调整张力是控制产品板形、抑制板形缺陷、保证轧制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光整轧制过程中张力的加载有着两个重要的职能:实现微调带厚和拉伸矫正板形。文章以光整机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建立四辊光整机轧制过程仿真模型,并进行一定长度带钢段的匀速连续轧制(即稳定态)过程模拟,研究了板带平整轧制过程中张力设定值与板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张力大小对板形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张力增大可以促进轧件金属的纵向流动,加大轧件的厚向变形,减小出口轧件的凸度,且后张力的作用效果比前张力更显著,影响能力约为前张力的2.4倍。当张力增大时,带钢边部与中部延伸差在不断地减小,与前后张力对轧件厚向变形的影响趋势一致,带钢向良好板形方向发展。(工艺与装备栏目,第52页)
能源供给氮气能源梯级供给技术研究及运用
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我国对氮气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国内生产厂家大多经降压站降压氮气,再供低压用户使用,不能从源头上实现分压供给。氮气能源梯级供给技术能够按照用户需求采取阶梯式能源供给方式,满足各用户的氮气能源的需求。文章介绍了氮透机降压技术改造、能源再平衡技术研究以及能源管网的重新设计与安装等,实现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动力能源厂对氮气能源的集中分配与控制,极大节约了输送成本。(成果展示栏目,第67页)
产品研发汽车用450 MPa级冷轧双相高强度钢研制
冷轧双相钢是典型的先进高强钢,因而双相钢在汽车超轻车身设计中的应用比例大幅增加。为适应汽车工业实现轻量化对先进高强钢的市场需求,本钢进行了450 MPa级冷轧双相钢研制开发。文章介绍了汽车用450 MPa级双相高强度钢的化学成分以及热轧、冷轧、热处理工艺等的设计。实验表明:试验钢成品力学性能符合450 MPa级DP钢技术标准要求,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加约8%的马氏体,具有典型的双相钢组织特征。目前本钢已正式商业化生产该产品,并得到了多家汽车厂家的认可。(成果展示栏目,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