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椒园耕作模式调查研究

2019-03-05张金容吴银明

现代园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树势行距花椒

曾 攀,张金容,吴银明,龚 霞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四川资中 641200)

1 概述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又名檓、大椒、秦椒、蜀椒、川椒或山椒,为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1-2]。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山地及丘陵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3]。栽培历史久,分布广,品种丰富。现全世界花椒属植物约250种,我国约占1/5[4]。花椒及副产物产品开发应用形式较多,嫩梢、幼果、成熟果、种子以及枝叶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5]。花椒果皮作为调味料被广为使用,也可用作提取芳香油。花椒也因其温中行气、祛风止痛、逐风散寒、杀虫等功效,被我国民间长期视为药用植物[6]。花椒树枝干萌新力强、耐干旱、瘠薄、pH适应范围广,同时,花椒树根系发达,具有良好的保水固土能力,兼具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2 四川花椒栽培现状及存在问题

四川花椒产区大多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技术、信息、交通相对落后,椒农的生产技能相对较弱,地方农林部门有关花椒生产和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少,花椒生产缺乏长期和系统的技术指导,栽培和管理技术滞后,椒园耕作方式简单粗放。目前,花椒产区大量椒园树势衰退、病虫害多发、树体老龄化加快、大小年现象严重,产量下滑趋势明显,甚至经常出现大面积幼树死亡、坐果率低、病虫害严重等情况。很多椒园投产后3~5年即进入树势衰退期,6~7年整个椒园出现明显的树势衰弱、部分结果树死亡的现象,比起椒树15年左右正常寿命和8~10年的丰产期,椒树寿命几乎缩短一半,严重影响花椒生产效益和花椒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四川花椒产区椒园耕作模式现状调查

3.1 调查点概述

对四川西路和南路花椒主产区分别选点,调查不同耕作、管理模式下椒园的树势和产量情况。调查点概况如下:

调查点1、4和5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大门寨村,北纬 31°33′、东经 103°30′,海拔 2200m,主栽品种为“六月椒”,树龄20~30年。调查点2和7位于阿坝州茂县永和乡纳普村,北纬31°50′38″、东经103°50′13″,海拔 2200m,主栽品种为“六月椒”,树龄15~20年。调查点3和6位于阿坝州茂县刁林寨,北纬31°45′58″、东经 103°45′53″,海拔 2220m,主栽品种为“六月椒”,树龄7~12年。调查点8和9位于雅安市汉源县清溪镇,北纬29°34′、东经102°37′,海拔1665~1750m,主栽品种为汉源贡椒,树龄5~8年。调查点10位于雅安市汉源县三交乡永定村,北纬29°40′、东经102°23′,海拔2080m,主栽树种为汉源贡椒,树龄5~6年。调查点11和点12位于雅安市汉源县建黎乡双坪村,北纬29°36′、东经102°34′,海拔1600~1700m,主栽品种为汉源贡椒,树龄12~13年。

3.2 栽植密度对椒园树势及产量的影响调查

调查点椒园树势及产量情况如表1所示,点1至点7椒树品种均为六月椒。株行距点2最大,约为5.00m×5.00m,点7最小,约为 2.00m×2.00m。点1、点2、点3椒树株行距、树势和产量均高于其他4个调查点位,平均3.6kg/株·DW,最高4.5kg/株·DW。点5、点6及点7株行距较小、树势较弱、产量较低。点8至点12与六月椒品种比较,椒树株行距均较小,树势较弱、产量也较低。调查显示,一般情况下椒树株行距大、树势强的产量高。点4株行距和树势均较好,但产量低,说明二者并不是影响椒树产量和寿命的唯一因素。

表1 调查点椒园树势及产量情况

3.3 椒园病虫害防治情况调查

调查点椒园病虫害防治情况如表2所示,点1和点2病虫为害程度轻,点3~点7为害较重或严重,其中点5和点7防治病虫害的农药喷施次数最少,1年喷施1~2次。调查点主要病虫害差异较大,普遍存在的病虫害有介壳虫、蚜虫、天牛、根腐病、流胶病等。除此之外,点1有“火风”(当地俗称,下同)、红蜘蛛,点3有火风,点4有流胶病,点5有火风、流胶病,点6有吉丁虫,点7有蜂,点8有膏药病、炭疽病等,点10有食心虫,点11有膏药病、火风等。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点1主要在冬季涂白及3月喷施石硫合剂;点2和点8主要是根据病虫害种类进行对症施药;点3主要施用托布津、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点4主要在3月喷石硫合剂、4月喷敌敌畏或敌杀死除蚜虫、7月喷宝大森、硫酸铜、钾酸铜;点5主要施用石硫合剂、钾酸铜;点6、7、9、10、11和点12均为市场购买推荐农药。从表2可以看出,产区椒园病虫害较普遍,但防治方法不同,对树势、产量的影响结果差异明显。

表2 调查点椒园病虫害防治情况

3.4 椒园施肥方法情况调查

调查点椒园施肥情况如表3所示,点1至点7调查点一般1年施肥1~3次,主要是秋季基肥、春季萌芽肥、壮果肥。点1施肥2次,时间在当年的3月、10月,施磷肥、复合肥、有机肥、尿素及花椒专用肥,环施法。点2施肥3次,时间在当年的3月、5月及7月,叶面肥喷施,复合肥、清粪撒施。点3施肥1次,时间在3月,环施复合肥和清粪。点4和点8均分别在5月、7月及10月施肥共3次,主施农家肥、羊粪、清粪,点4穴施,点8沟施。点5和点6每年施肥1次,时间分别在2月、10月,施肥种类分别为磷肥、农家肥和化肥、清粪,沟施法。点7施肥2次,时间为2月、4月,施磷肥和清粪,沟施法。点9、点10每年施肥3次,时间在2、3、4、6、10 月不等。点 11、点 12,1 年施肥 2 次,时间集中在2、7、10月。由表3可知,在一定范围(1年3次)内施肥次数较多的调查点,树势较好,产量较高。从施肥时间看,点1、4、6、8、9、11每年都施基肥,树势都不弱,病虫害程度都较轻或不严重,说明基肥对树势非常重要。点4施肥次数较多,树势较强,但产量较低且病虫为害较重,说明施肥种类、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方法等因素对椒树产量均产生重要作用。

表3 调查点椒园施肥情况

3.5 椒园修剪、除草和间套作情况调查

调查点椒园修剪、除草、间套作情况如表4所示,除调查点5、点10外,其他调查点均在采收时修剪1次。除草方式及次数则不尽相同,点1、点4和点8每年人工除草3次,点3和点7每年人工除草2次,点5每年人工除草1次,点2和点6每年人工除草或除草剂除草2次,点9每年除草剂除草4次,点10是山坡栽植不除草,点11和点12每年除草2次,分别为除草剂和人工除草。点1、点4、点5、点8、点9和点12椒园均不间套作其他农作物,点2椒树与李树间作,点3和6椒园套作土豆,点7椒园套作青菜、土豆及四季豆,点10椒园套作土豆或玉米或大豆1次,点11椒树与大樱桃间作。可见,多次人工除草不利于椒树树势和产量;不套作或少套作更有利于营养和生殖生长。此外,忽略椒树的修剪整形,多只轻剪或不剪,反而影响产量。

表4 调查点椒园修剪、除草、间套作情况

4 分析与讨论

点4株行距较大、树势较好,但产量低。点4主要使用农家肥,缺少磷、钾等养分,未施萌芽肥,加之病虫害防治施用杀虫、杀菌剂种类不对症,病虫为害较严重,进而影响产量。点12人工除草且无间套作,病虫为害也轻,但树势弱、产量低,分析可知,由于点12施肥种类单一,且施肥不足,长期不施基肥,使得树体营养不良,树势明显较弱,进而影响产量。

调查点 5、6、7、9、10、11 和 12,树势均较弱,产量均显著低于调查点1、点2和点3。分析原因:其一,点5和点7病虫害防治不及时,防治次数少,且不对症。点6、点9至点12次数虽多,但大多盲目施用农资店推荐药,常常药不对症,均未达到预期防治目的,导致椒树病虫危害严重或树势衰弱,产量降低。其二,施肥不足、种类单一且施用时间不科学,如点5,全年仅2月施肥1次,头年采果前后未施基肥,花期、果期未施保花促果肥,也未另施根外追肥,施肥严重不足。其三,点6、7、10和11均套种,且点7套种多样作物,椒园土壤翻动太过频繁,不仅不利于椒树浅根系生长[7],且频繁翻土对根系的机械损伤加重了花椒根腐病的感染和危害。

调查点4至7、点9至12,均存在一个共同问题,椒农对椒树病虫害认识不足,不能对症施药,少施或乱施情况较严重,致使病虫害得不到有效控制,需普及病虫害知识及防治措施,提高椒农准确判断力,减少病虫危害。

另外,调查各点椒农大多误认为修剪枝条会损失产量,忽略了椒树修剪,不重视结果枝组培养,椒树病弱枝、重叠枝过多,反而对树势和产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调查还发现,阿坝州汶川县椒园6~7月受气候影响易出现花椒叶片变黄、果实发黑、掉果掉叶的现象,当地人称“火风”,与康良仪、高举和吴隆杰等[8-10]研究蚕豆、莴笋和马铃薯“火风”类似,需在花椒果实膨大期结束后重点防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栽植密度。叶友恩[11]等研究表明,造林密度对花椒成活率影响不明显,但对生长量和结果量影响显著。从理论上讲,株行距越大,越有利于椒园通透性和椒树根系土壤微环境,从而利于树体光合作用、营养吸收、枝干和果实生长等,进而有利于树势和产量。但在实际生产中,栽植密度应综合权衡经济、生态效益。

5.1.2 施肥管理。椒树所需营养元素有10多种,不同生长阶段对树体的养分需求不同,萌芽抽梢长叶阶段以需氮为主,果实生长期钾肥需要量增加,花期对磷的吸收增多。因此,应结合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肥特点,适时、适量地施用不同肥料。施足基肥在周年生产管理中尤为重要。

5.1.3 间套作和除草方法。花椒属浅根性树种,人工除草方法和时间不当会扰动和破坏椒树根系,人工除草翻土越深、次数越多破坏力越大,科学辅以除草剂除草反而效果更佳。少间套作或不间套作更有利于提高椒树产量和寿命,应该与间套作对椒树根系扰动、作物与椒树争抢水肥养分有关,这与黄瑞林等[12]对椒园间套作模式调查结论一致。

5.1.4 椒树的修枝整形。科学合理的修剪对促进树体生长和花、果生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种植户需转变观念,加强修剪技能,提升椒园的整体管理,防止椒园树势早衰,延长椒园丰产期。

5.2 建议

5.2.1 椒园耕作、管理方法和模式。耕作、管理模式不同,椒园表现差异明显。椒树的树势、寿命由诸多因素决定,综合本项目调查结果,结合生产实际,认为比较科学、高效的椒园耕作、管理措施有:①椒园选址要充分考虑排水防涝,建园不要选在地势低洼之地。椒树尽可能行间起垄,有条件的园子可修筑排水沟,防止积水成涝。②椒树定植时综合考虑经济、生态效益,株行距要适中,宜在2~3m×2~4m之间。③椒树施肥要基肥追肥配套施用。施肥方法有环状、条状、放射状、穴状施肥和撒施等。基肥要施足,在采果后越早施越好,主要施用有机肥,混合氮肥、磷肥或花椒专用肥,结果树比幼树用肥量大。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各物候期的不同需肥要求施以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一个生长周期内追施2次以上。萌芽前可施萌芽肥,以清水肥配以氮、钾肥为主。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可分别叶面喷施保花保果肥及壮果肥,以提高坐果率及促进果实膨大。④有针对性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很重要。根腐病可在椒树伤口涂索利巴尔原液和根腐散,同时用多菌灵灌根处理,病死的植株尽快移出椒园,用石灰粉及多菌灵清理病株所在土壤;熬制石硫合剂涂抹树干预防膏药病等多种病菌;蚜虫可用黄板或生物防治;5月花椒果实膨大期结束后,部分高温多雨极端天气地区,及时喷施“大森”或硫酸铜或硫酸钾防止“火风”发生等;⑤椒园间套作要慎重。尽量不间套作其他作物,若要间套作,尽量选择植株小、水肥需求不是很高的植(作)物,且在椒树主干周围地面保留50cm以上不套作。⑥除草方法要合理。适时人工除草,适当结合除草剂除草,除草次数不宜过多。建议用覆除草地膜等危害较小的除草方法;⑦要重视椒树的修剪、整形。老树适宜在春季修剪,弱树、幼树和盛果树在秋季修剪,果实采收后至翌年萌芽前都可进行。幼树整形修剪多采用多主枝丛状形和自然开心形2种树形;盛果期树结合整形进行修剪,以短截为主,疏剪和回缩相结合,逐年疏剪多余的大枝,疏除冠内交叉枝病虫枝,同时短截营养枝,培养和调整各类结果枝组,维持健壮的树势,以实现壮树、稳产、高产;老龄树的修剪以疏剪为主,疏弱枝留强枝、疏短枝留长枝,疏小枝留大枝,去老枝养小枝,疏除病虫害枝,留壮枝壮芽,以恢复树势。

5.2.2 加强椒园耕作、管理技术的试验示范和人员培训。首先,针对椒园病虫为害严重、丰产期和椒树寿命缩短等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加大试验投入。抓住全国花椒产区,特别是四川省高度重视花椒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四川花椒产业品牌,继续深入调查研究椒园耕作模式对产量、寿命的影响,进一步总结出更加全面、精确、标准的椒园高产高效耕作及管理模式。其次,针对部分椒农“眼见为实”的认知现状,广泛开展现场技术示范,以示范户带动技术推广应用。第三,针对四川省花椒产区相对偏远、分散的现状,大力加强基层林技人员和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培养更多的“土专家”,就近指导、服务当地花椒生产。

猜你喜欢

树势行距花椒
北疆杂交棉稀植等行距机采模式研究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辽宁不同生态区行距配置对玉米形态、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当前花椒价格走低 椒农如何积极应对
国内花椒产业进入低谷期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石榴上的应用效果
花椒泡脚好处多
浮梁县不同地形杨梅园树势与产量情况研究
韩城大红袍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