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走向是可以被预测的!
2019-03-04潘楷文
潘楷文
在婚姻关系中,情感的传递是基础。请记住,传递的是“情感”,而不是“语言”“逻辑”“对错”。所以往往有时候一句“我爱你”要比其他的话语更有说服力。
说到婚姻家庭研究与治疗领域,一定要提到大名鼎鼎的约翰·戈特曼,他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西雅图人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从事婚姻家庭的研究长达40年,是婚姻家庭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被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被媒体公认为“婚姻教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戈特曼干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就是建立了“爱情实验室”。正是在这个实验室里,戈特曼和他的合作者一起,研究了3000个美国家庭、700对新婚夫妇,发布了多份“重量级”的婚姻家庭关系研究报告,拯救了数万陷入危机的家庭。最为神奇的是,戈特曼与牛津大学教授詹姆斯·默里一起合作,开发构建了著名的“夫妻关系公式”,能够准确预测婚姻走向。那么,对婚姻走向的预测是如何做到的呢?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一是问题界定与可操作化。如果想让“婚姻”这个社会现象能够被研究,特别是被精确量化,就需要将“婚姻”这个问题界定出来,并让这个问题变得具有“可操作”性。戈特曼和默里就非常智慧地把“婚姻”问题界定为“夫妻关系”问题,并进一步将“夫妻关系”问题,转化为夫妻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的模式问题。这样,看起来很宏大的“婚姻”问题,就变得非常可操作了,因为夫妻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是完全可以观察与记录的。
二是提出研究假设。既然夫妻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可以被观察与记录,而夫妻沟通与互动时所用的言语用词,尤其是词义、词性与频率,是能够统计的,那么夫妻之间的言语用词就能够用数字来量化,因此婚姻关系就能够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如果是这样,那么夫妻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的用词,会直接影响夫妻之间沟通与互动的质量,而沟通与互动质量又会直接影响夫妻关系,进而影响婚姻的走向。
三是变量的选择。对于婚姻家庭的研究,夫妻之间沟通与互动时用词的词性、词频及情感程度就是戈特曼和默里主要需要考察的自变量,而最终夫妻的婚姻走向则是因变量,这样就构建起了严密的逻辑关系。那么,这些自变量与因变量具体是什么呢?为此,默里和戈特曼通过研读大量前人的研究后发现,夫妻在对话中的争吵、欢笑、调侃和表达时所表露出的态度和情感,与一些特定的用词有很强的关联性,比如幽默、喜欢、感兴趣、愤怒、控制欲、悲伤、抱怨、好斗、妨碍和蔑视等,这样,变量就有了,只要把这些词都找到即可。
四是制作量表。变量必须是能够被观察、被测量和被记录的,因此戈特曼和默里打算制作一个夫妻之间用词的量表,即将之前找到的情感关联罗列在量表上,并给这些词语按照词性和情感强烈程度来赋予一定的分值,分值从4分到-4分,例如“幽默:4分、悲伤:-1分”“高兴:4分、争斗:-2分”等。届时,戈特曼和默里在观察夫妻之间互动时,只需要将夫妻之间的用词与量表进行对照,并给出现的词进行记录,再计算分数值就行了。
五是设计实验与执行。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接下来就是具体实验操作了。戈特曼和默里准备了一间屋子,屋子内放有桌椅,以及摄像机。他们让参加实验的夫妻依次进入小房间,并面对面坐下,然后根据研究人员事先准备的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开始交谈,比如金钱、性、孩子教育等,并让双方自由发挥、各持己见。每对夫妻持续交谈该话题的时间为15分钟,并且整个交谈过程会被摄像机全程记录下来。谈话结束后,研究人员会根据谈话视频,按照上述量表,给夫妻之间的谈话进行打分。
六是数据分析与建模。戈特曼和默里一共邀请了700对夫妻参与实验,并根据实验设计,让他们根据选定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并全程记录,给每对夫妻的谈话进行打分评估,并将数据逐一记录。随后,戈特曼和默里利用数学工具,对婚姻建立數学模型。这还不算结束,在这之后的12年里,每隔一两年,戈特曼和默里都会与参加研究的那700对夫妻进行交流,定期进行回访,详细记录他们的婚姻状况,然后将结果进行反馈,不断修正数学模型。
婚姻杀手:负面的情绪与评价
经过多年不断地对模型进行修正与调整,戈特曼和默里的模型对离婚率的预测准确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4%,并且发现了一个“婚姻拐点”——著名的婚姻“5∶1”,也就是当丈夫或妻子两人在日常交谈中,使用正性词汇与负性词汇的分值所形成的比例,如果这个比例低于5:1,那么这段婚姻就要出问题了。
根据模型预测,戈特曼和默里将所有夫妻分成了5类:一是幸福的夫妻,这类夫妻在沟通互动过程中呈现出冷静亲密的关系友好,并且他们之间更倾向分享经验,尤其是分享体验与感受;二是无效的夫妻,这类夫妻在沟通互动过程中,夫妻双方呈现出尽最大努力在避免冲突,而遇到冲突时则会就事论事,他们会进行退让或者妥协,双方在理性层面有默契,但在情感层面是有明显距离的;三是不稳定的夫妻,这类夫妻在沟通互动过程中,会表现得极富浪漫与热情,但也会因为观点冲突而争论得异常激烈,甚至发生激烈争吵。他们的婚姻关系就像“坐电梯”一样,时而稳定时而不确定;四是敌对的夫妻,这类夫妻在沟通互动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敌对态度与情绪,一方不想谈论某件事,另一方却一定要谈论,双方彼此仿佛是在刻意“对着干”,一方一定要把另一方“压服”;五是彼此无感的夫妻,这类夫妻在沟通互动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一方兴致勃勃地想要争论一番,可另一方对讨论的话题根本不感兴趣,或者是双方都感觉到谈话无聊,不想进行下去。
翰·戈特曼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在我们的爱情实验室里,只要观察一对夫妻5分钟的交流,我就能作出离婚率预测!在3个独立的研究中,我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1%。”
戈特曼发现,“不稳定的夫妻”和“敌对的夫妻”的婚姻一般持续下去,发生离婚的概率并不高,而往往“彼此无感的夫妻”和“无效的夫妻”会发生离婚,尤其是前者。戈特曼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幸福婚姻的关键,不是夫妻的人格是否完美,也不是受教育的程度或者财富的多少,而是跟夫妻之间的关系匹配程度有关,而关系的匹配,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彼此能带着关心、爱意和尊敬,去对待甚至化解对方身上某些“不完美”,这样的婚姻则会充满生机。如果说,夫妻间常常以苛刻的语言开始一场谈话,谈话中经常会出现批评、鄙视,对配偶和婚姻有着很深的负面看法,那就表明这样的婚姻关系比较危险了。此外,戈特曼还发现,离婚最大的诱因看起来是一方的外遇行为,或者彼此之间出现性问题,以及家暴问题,然而其实这只是结果。尤其是外遇,大多是因为婚姻关系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外遇,根本上是夫妻双方无法彼此寻求理解、尊重和关心了。当一个人在配偶这里得不到理解、尊重和关心时,那就有可能去别人那里寻找。后来,戈特曼和默里与其同事一起,将研究成果合著了系列书籍《幸福的婚姻》。
婚姻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情感连接与原生家庭
戈特曼和默里的研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那些天天在吵架,经常发生争执与冲突且情绪激动的夫妻,他们的离婚率反而比那些理性、彬彬有礼、懂得妥协退让的夫妻要低。这就不难解释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许多妇联和居委会的干部们常说:“天天吵架,甚至打架的夫妻,往往不容易离婚,那种看起来很好的夫妻,有时候说离就离了。”在这个现象的背后,充分说明了婚姻关系的本质,就是彼此的情感连接。所谓情感连接,就是两个人情绪情感的互动过程,是两个人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正是这种情感纽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然,如果这种情感连接,能被爱、包容、尊重和理解,那么这种连接就会转化为向上发展的“正能量”,通过婚姻关系,持续滋养夫妻,也同时滋养这个家,特别是孩子;而如果这种情感连接中充满着敌意、怨恨、强迫,那么这种连接就会转化为向下的“负能量”,这种“负能量”会不断消磨夫妻之间的意志,损耗彼此的精神,不仅对心理健康是极大的摧残,同时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有害。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彼此尊重,相互妥协的夫妻,反而在他们的内心中,彼此的情感连接很弱,甚至已经断裂,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实际上是他们理性头脑塑造出来的,缺乏情感体验,类似“演戏”,很不真实。
此外,戈特曼和默里的研究将夫妻之间持续不断的负面情绪与负面评价视为婚姻的“头号杀手”,那么,为什么一些夫妻会用负面情绪和负面评价去“攻击”另一半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从精神分析的理论入手。简单的理解是:一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母亲是他首先接触到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接触爸爸,然后是家里的其他家庭成员,接着才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直到长大后走向社会。那么,孩子的性格形成,父母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父母在孩子早年与他建立了怎样的关系,孩子就会将这种关系的体验深深刻在心里,并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当孩子走出家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他就会不断地“重复”他心中之前跟爸爸和妈妈建立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婚姻之中,实際上是丈夫与自己父母的关系模式,或者是妻子与自己父母关系模式之间的较量。如果说,夫妻双方彼此心中的关系,是充满爱与包容,那么他们彼此就能够充分接纳对方,并体验到彼此的情感;而如果夫妻双方心中的关系,充满着抱怨、指责,那么他们就会用这种方式来对待彼此。
曾经有位女士来到心理咨询室,一坐下就开始滔滔不绝地指责她的丈夫有多么不好,用词的刻薄程度,让人难以接受。通过咨询后发现,这位女士的妈妈也是这样的人,从小就对这位女士极为刻薄,从不表扬,而这位女士的爸爸则长期在外地工作。奇怪的是,当这位女士结婚后,她却跟她妈妈一样,每当看到老公或者孩子不听自己话时,她的心中就像“火山爆发”一般,嘴巴如同机关枪,根本停不下来。还有一位女士,结过三次婚,第四婚又离了,离婚的原因都是丈夫家暴。但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到这位女士小时候经常被她爸爸打,一周几乎天天挨打,她爸爸只要心情不好,就会打她。到她结婚之后,只要跟丈夫有一点不开心,她就会大吵大闹,在丈夫面前控制不住地歇斯底里,不停地问她丈夫:“你是不是想打我!你打呀!不打不是男人!”,结果可想而知了。
拥有幸福的婚姻绝不容易,但也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关键在于对自己的觉知与理解。首先,夫妻双方要能够感受并体验到彼此的情感连接,如果有一方体验不到,大概率是他自己的问题;其次,夫妻双方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成长历程有充分的觉知,不能浑浑噩噩。然后,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在婚姻中的沟通能力,充分觉察到自己语言中的“攻击性”与负面情绪和评价,并不断修正自己的沟通表达与反馈互动;最后,经常与伴侣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记住,一定是情感层面的体验,而不是理性层面的观念。如果能够真正做到,相信每个人,都能拥有幸福的婚姻。
(责编:南名俊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