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治沙史

2019-03-04

共产党员·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荒漠沙尘治沙

前不久,一场笼罩多地的橙色沙尘暴将澳大利亚送上各大媒体头条位置。澳大利亚素来给人的印象是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实际上,澳大利亚历史上也是一个沙尘暴大国,经过漫长的治理,才取得一定的成效。

曾经的沙尘暴大国

澳大利亚面积约为769.2万平方公里,其中约70%为荒漠和沙漠,大部分地区处于缺水干旱状态,东部地区的干旱已经持续了十几年,而澳大利亚的农业长期倚重畜牧,负责水土涵养巩固的表层植被一旦被牛羊破坏,再加上汹汹而来的大风,沙尘暴就会隆重登场,红土黄沙覆盖的中部和西部沿海地区是沙尘暴最常光顾的地区。澳大利亚今天的朗朗晴空,则要归功于卓有成效的治沙措施,从源头和细节上阻断了生成沙尘暴的大部分要素。

治理体系完备

在自然禀赋不具优势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在面对“发展还是环保”这道世纪考题时,也曾一度因为偏重工业化、追求发展,大量砍伐树木。后来,面对滚滚而来的沙尘,澳大利亚各界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出台了治沙举措并坚决执行。治理沙尘最有效的措施是增加绿色植被面积,减少可以被风吹起的扬尘颗粒。澳大利亚根据干旱程度将国土划分为不同地区,有针对性地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在海风呼啸、砂砾较多的沿海区域,通常能见到生命力顽强、根系能深深扎入地下的低矮灌木和乔木;而在内陆降水量较多的地区,更常见的植被则是抗倒伏、可以随意踩踏的草。此外,在城市的绿化带、大大小小的树木脚下,都能看到精心切碎、大小均匀且不会被常规风力吹走的木屑,遮盖每一块裸露的土地,防止发生扬尘。

全体人与畜都参与

在澳大利亚农牧场相对集中的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多个牧场,发现当地的牛羊也加入到抗沙治沙的大军中来。一块牧场通常被切割成数个不同的区块,牧场内的牛羊按照一定的放牧空间比例,轮流在不同区块内放牧,防止一块牧场被过度啃食,減少裸露在外的地表面积,允许牧场休养生息,给植被自我修复的时间。另一个更加显著的措施,是牧场主们会严格按照科学测算,控制牧场内牲畜的规模,即便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依旧保持理性,不会轻易增加数量。

在澳大利亚西部和北部的矿产区,防治沙尘的举措同样得到了严格执行。在距离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以北300公里的莫拉本煤矿工地上,对煤矿的开采和加工过程有很多严苛的要求,开采作业必须按照非常细化的环境保护措施来进行,作业的流程必须符合相关的工业标准。从内陆矿区向海边港口运输的过程中,不允许掉落一粒煤渣。

恰到好处的节制和分寸感

有澳大利亚红色心脏之称的乌鲁鲁深处广袤腹地,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单体岩石。自1936年迎来第一批慕名而来的游客之后,围绕这一久负盛名的文化自然双料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持续至今,当地以巨石为支点拉动周边荒漠开发,同时很好地保存了当地的自然及文化原生态,被视为澳大利亚旅游开发的经典案例。“可持续发展”是贯穿此地旅游开发的精神。在乌鲁鲁的旅游宣传中,数亿年前生成的巨石、浩瀚星空、荒漠孕育的特有生物,自古以来居住在这里的原住民们世代相传的法典,共同构成乌鲁鲁最主要的吸引力。 (据环球网)

猜你喜欢

荒漠沙尘治沙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荒漠生机
荒漠水塘
戈壁荒漠老旧小区环境改造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