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9-03-04陈文炜

英语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教版意识文本

陈文炜

引言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其抽象性、测评难度大等原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常常被忽视。因此,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通过使用对比分析、文化旁白及情景体验等方法,因“材”施教,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以生活化的方式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文化意识的相关概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要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要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而理解其文化内涵又可以助力语言学习和思维品质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关注语言的工具性外,还要关注语言学科表达的意义,从而发挥语言学科的育人价值。

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教育部 2018)。教师可以从初步文化感知出发,培养学生的文化对比和分析能力,促使其经过学习和内化,形成一种文化立场和文化行为。简而言之,要让学生从“没知识,没文化”到“有知识,没文化”最终到“有知识,有文化”阶段。

二、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原因

虽然文化意识很重要,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中往往不被教师和学生重视。究其原因,首先,高考不会直接涉及文化意识,在“唯分数论英雄”的情况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选择忽视这个和考试分数几乎无关的因素;其次,文化意识的测评难度大,无法通过具体的方式检测课堂中学生掌握了多少文化知识,更难以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文化理解,有没有培养起文化鉴别能力;再次,文化意识的培养难以在短期内见效,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和慢慢渗透,教师不能寄希望于几堂课。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一)多角度挖掘教材文化元素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包含了国内外的地理、历史、科学、人物、文化习俗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如果教师加以挖掘和运用,能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挖掘教材中文化元素时,教师需遵循“因材施教”或者“因文制宜”的原则。这里的“材”是指“教材或者文本”,不是指学生。对于不同的文体,适合采用不同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记叙类文章适合采用文化旁白法,说明类文章适合采用对比分析法,而文学类文章适合采用情景体验法。

1.文化旁白法

对于教材与文化相关程度一般的文章,教师可以采取旁白式介绍或者嵌入式介绍,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1 中《安妮日记》为例。通常情况下,教师只会简单提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犹太人遭到屠杀之类的几个单词或者词组,甚至一掠而过,直接进入课文。但是,介绍安妮写日记的历史背景对解读文本和学生理解文本并获得情感体验有很大帮助。教师参考用书上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英文版):详细介绍了日记中提及的几个人物、当时的处境和最后安妮一家被发现而送往集中营,并死在集中营的情况,以及人们将她家建成纪念馆,用来铭记这一历史和她的经历。笔者摘录了其中的三个段落:

This is a true story.It took place in Amsterdam,Holland in the early 1940s after the German Nazis had occupied most of Europe. The Nazi Party ruled Germany from 1933 to 1945. One of their key policies was to kill all the Jews in Europe.If any persons known to be Jews were found,they would be sent to concentration camps farther east,mostly in Poland.Families were separated and transported in trains...

When Margot,Anne’s older sister died in March,1945,Anne probably lost her desire to live.She died just before her 16th birthday and less than a month before the surviving Jews were liberated.

Only three young people were there:Margot,Peter and Anne.Anne was the naughty one of the three.She felt she could not confide in Margot because her sister was always good. And she felt she could not confide in Peter because he was a boy.So she made a friend of her diary.

有了历史文化背景信息的补白,首先,学生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因为课文只是节选了一小部分,如学生会问:“安妮一家最后有没有被抓住,他们还活着吗?”因为课文并没有交代,所以学生有这样的疑问很正常。其次,对于安妮最后无奈地选择日记作为最好的朋友有了更深的情感上的体会,即战争的可恶,和平的可贵。另外,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学的第一篇课文,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能让学生感受到高中英语不只是语言操练,还包含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2.对比分析法

对于与文化相关度高的文本,甚至本身就是文化主题的,教师应“小题大做”,充分挖掘。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穿插有益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活动环节。对比性问题或者活动是必需的,抓住what 和why。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中的课文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为例。教师可以在横向上比较中外在节日习俗上的差异:

(1)Compare the festivals of the dead in Mexico,Japan and China. What things are similar? What things are different?

(2)Why do they do that?Why do people want to have these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也可以从纵向上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上和现在中国人在节日习俗和庆祝方式上的异同:

(1)As to the same festival,is there any differences in the ways people celebrate the festival?

(2)Now young people in China pay less attention to traditional festivals. They prefer to celebrate foreign festivals like Christmas and Valentine’s Day.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this?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会对文化的差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

3.情景体验法

情景体验法主要适用于教材中的文学类作品,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3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ur 等。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文本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Role play 或者短剧表演,让学生体会这些文学作品反映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叙述性文本比较适合使用文化旁白的方法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1 Anne’s Best Friend;Unit 3 Journey Down the Mekong;Unit 5 Elias’Story;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5 A Trip on“True North”;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1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等。说明类文本适合使用对比分析法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1 In search of Amber Room;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4 Communication,No Problem?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5 First Aid for Burns 等。访谈类和文学类文本则适合运用情景体验法,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3 T 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4 Making the News 等。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题材丰富,文本类型形式多样,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渗透文化意识培养,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提升英语学科的育人效果。

(二)以生活化方式渗透文化意识

课堂教学不应紧紧局限于教材,教材之外如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元素也可以成为教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用资源。以生活化方式渗透文化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一周一次的文化知识小报告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每周进行一次文化知识小报告,让学生分小组或者按学号轮流上台用PPT 展示。例如,节日文化、中外颜色文化差异、与动物相关的文化差异等主题。笔者建议学生在维基百科中查阅,因为维基百科中有海量地道的英语材料,而且题材非常丰富。

2.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词汇体现文化,这是语言与文化相互交融的一个重要特征。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3 Computers 中有一句话:“Over time my memory has developed so much that,like an elephant,I never forget anything I have been told.”很多学生对句子中“计算机记忆力好得像一头大象”这一比喻一头雾水,因为我国没有类似大象记忆力很好的说法。在这里,教师有的放矢地对elephant 在西方文化中的内涵作一些解释和介绍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自古以来,西方人士就认为大象是记忆力很好的动物。据说有人猎象,大象受伤逃走。几年后,这个人与那只大象相遇,它还记得曾经袭击过它的敌人,向他猛扑过去。由此就产生了这种表达,意思是记忆力特别好。英语词汇体现文化内涵的例子非常多,如dog 在外国文化中是中性偏褒义的一个词,而在中国文化中,狗这个词偏贬义,如走狗/看家狗/癞皮狗/痛打落水狗/狗东西/狗腿子/狗胆包天/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血喷头等。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这些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另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

3.热点事件

2018 年年初,刘雯在其国外社交媒体Instagram 上贴出了她和邓文迪的照片,给网友拜年时用英语写了一句:“Happy Lunar New Year”。没想到这一句简单的英语祝福却引来了国内外不少中国人的愤怒和不满。难道刘雯错了吗?其实,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3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有关于春节的介绍,用的就是Lunar New Year,而且一些官方媒体也用过Lunar New Year,那网民们为什么就只认Chinese New Year 呢?在教学这一单元时,笔者让学生讨论了这个事件。讨论异常热烈,最后学生都觉得Chinese New Year 是中国专属,而Lunar New Year 对于亚洲其他国家也可以,如Republic of Korea Lunar New Year,Vietnamese Lunar New Year。这样,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比较和鉴别能力,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既了解本国文化传统,又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是必要的。语言学习必须是基于内容和意义的学习,而文化知识获得和跨文化意识的建构正是学科育人的内容基础(王蔷2018)。要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离不开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在学生学习语言,锻炼思维的同时,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是不可或缺的,而良好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必将助力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人教版意识文本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